“真可惜啊,最后你们还是要嘲笑我的仁义”

有没有一种可能,宋襄公蠢是蠢,但维护和恪守的是商周核心价值观。而且这价值观是真的很重要的东西,且在当时并没有错。
不守道德的楚庄王,后来被自己的儿子同样以不守道德的政变杀死。
春秋战国,纲纪崩坏,四维缺失,兄弟相杀,父子相残,夫妻相叛,乱伦败德,君臣相篡,国民相离。如果你是生活其中的人,你的父亲,妻子,儿子,兄弟,都随时可能给你来一刀,背叛你。你的父亲可能和你老婆搞一起,你的儿子可能和你女儿乱伦。你活在这样狼人杀一般的世界,你不慌,不痛苦,你不想建立儒家?所以后来才有孔子创立儒家。
若说道德无用,不守道德对国家也没多大伤害,那便也就罢了。但实际上,赵武灵王饿死沙丘,楚庄王死于儿子政变。易牙杀子,开方背亲,竖刁自阉,讨好齐桓公。而齐桓公无视道德宠幸他们,最终他们乱政造反活活饿死齐桓公。齐桓公入殓时,尸体已生虫。
别以为你是坏人就没事。郑伯克段于鄢的段,废孙膑腿的庞涓,构陷伍子胥的费无忌。都没好下场。
而且祸乱国家和万民。
这类事件数不胜数。无常,是春秋战国时代最好的注解。遵守道德的人害怕被杀,不尊道德的小人害怕被复仇。无论怎么做都有被报应和侥幸的人。但这就够了,这种不确定和狼人杀环境,让每个人都恐慌和焦虑。
无序,败德,倾覆,无常,这种不确定因素,充斥其中,老百姓和国家需要的不是恶务尽,善必久。无论哪个时代恶都无法根除,都有不公平的事。不过是让百姓相信这样才能幸福罢了,要的是安全感。人总要抓住点什么,有点依靠才能活。恶人也同样需要,不然黑帮也不会把义挂在嘴边。
中国的制度和思想,从来不是西方白左那样的空洞之物,都是根据现实需求才诞生但是一战中德军真的曾一度做到了不攻击渡河的军队。一战刚开战时英军跨越英吉利海峡登陆法国海岸,德军在一旁等着英军完成登陆并列阵后才发起进攻,当得仁义一名。不过德军也永远错失了一鼓作气推英军下海的机会,施里芬计划破产,一战陷入持久战
听别人说
我现在复制,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