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满汉全席迷思

2020-01-19 13:23 作者:KILLERJACK4  | 我要投稿

时下又有一瓜可吃,说是中科院某院士自称的“原创”编程系统,竟然被查出来是时下流行的Python语言的单纯换皮!对此许多人是怒骂,许多人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了。古人说“治大国如烹小鲜”,那么这道“菜”算是不怎么成功了。

   我不是美食家,没有资格去评价菜品好坏,但我想到以前有一种最权威的菜系。古代皇帝有“满汉全席”一说,但是菜品摆了一桌,皇帝再怎么包装自己是个圣人,他的胃肚倒还是个凡人,他不可能遍吃所有的菜。史书上记载最早时皇帝还是每一道菜都要品上那么一口,但是到了之后,很多摆在后桌的菜,皇帝也不碰了。若想要讨得皇帝的欢心,厨师们就要想方设法把菜的外表做得发亮发光,摆盘也要绞劲脑汁,于是这满汉全席就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副样子。但是样子好是好看,这原材料还是民间之物。无论摆盘摆得怎么像凤凰,鸡肉也不可能变成凤凰肉,但是皇帝喜欢自己骗自己,厨子也只能顺着上面的意思,所以皇室菜系就越做越浮夸,越做越看不出吃不出其本味。明清很多笔记小说就记述皇帝总是“微服私访”到民间去吃菜,我想这恐怕不是因为他们多么亲民,只是因为他们实在厌烦了宫廷里那套换皮菜系了,但碍于事端由他们而起,只好生着闷气偷偷出宫遍尝美食。

  皇帝和御厨那套算是前朝往事了,可以不多提。但是事情发展到现在,又出来新的问题。我看过和经历过很多像“满汉全席”的事情:做出来的菜明明没有人去吃,但是为了牌面依然得去做这些菜。科研做学问也是如此,就像检验厨子的水平就是要让他出菜,科研也得出成果;但是天天让厨子去做菜,厨子就没有精力去钻研新的菜式了,就和很多研究人得不断应付报告和论文,自己的课题动都不能动;最丧气的还是古时候那些厨子应付的是皇帝,还必须把菜式做得符合他们的心意,今天科研貌似比厨子高级了,可你写的东西上级不爱听,你就得吃瘪,甚至要吃牢饭;最可气的就是皇帝吃饭,要么就尝一小口,要么就动都不动,厨师有敢怒不敢言;一份万字报告,上级看了个标题就不看了,连款项都不播给研究者,研究者难道还能砸锅卖铁去搞课题?所以我们看到了,有些“厨子”就不钻研菜式,专门下功夫试图把菜品外表搞得光鲜亮丽,惹皇帝喜欢。水平好一点的,就被骗过去了,还能得个赏赐,水平差的,就像这次,被抓出来了也只能死要面子扛着。这些厨子的行为当然是小人的,但是到底是什么把他们变成小人的呢?大家心里都明白,谁都不敢讲。

 还有最后一点问题,这“满汉全席”好是好看,但享用的都是皇帝,食材都是从老百姓那里搞来的。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王朝兴盛的时候,老百姓都对那宴席有各种幻想和赞扬;但到了衰亡之时,这又成了旧王朝“骄奢淫逸”的罪状。本质都是中原的食材,怎么给老百姓的印象不一样了呢?那是因为这满桌的菜从头至尾老百姓就没吃上一口,无论换上什么名字,都不能改变这样的事实,到了这桌菜吃完的时候,被吃的当然是坐在最上面的那位了。

满汉全席迷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