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长安三万里感悟

2023-07-19 11:34 作者:SAWADELIFE  | 我要投稿

        看完《长安三万里》真的很有感触,你所在史书里轻轻翻开的每一页,就是别人波澜壮阔的一生。用大唐的历史托起高适与李白完整的一生,其实就是借着李白,高适,杜甫刻画了很多人的一生,那种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凭空看着光阴飞逝,自己却离梦想越来越远,只能空悲叹,想借酒消愁,却越喝越愁的感觉,一个让我震撼的地方是,书里写的他们都是同时代诗人,可是我看到他们呼朋唤友,饮酒作诗的时候,真的很震撼,有那种,从前我知道的那一颗颗明亮的星,突然在盛唐长安的夜空里连接一片闪烁起来,我才真正明白了什么是盛唐。

        长安代表了理想,三万里代表了离梦想的距离,大家都在像盛唐诗人们奔向长安一样,在追逐着自己的理想。有的人没实现,有的人实现了,有的人实现了却又失去了。

        我觉得最让我感触的就是高适对自己的十年之约,不改初心,木讷,像极了笨鸟,他明白李白答应的事或许就是酒后狂言,才说道:“我不怪李白,只是不知道他酒醒又是何时。”无限感慨,最后晚年他才是最自得的,我影响最深的是高适在最后重阵号令时

         “为了长安!”

         “长安” 不仅是一个都城的名字,更是每一位乱世英雄 忠诚良将的最崇高的愿景——长安。

         所有诗人志士口中追求的“长安”,更是如此。

        有些人看完后提到这部剧不是李白的主角,而是高适,李白只是一个配角,但我只想说这个李白刻画的太到位了,徐霞客就这样说道:“我不会和李白一起去旅行,因为他是最不负责任的。”很多人都觉得电影里的李白塑造得不好,认为他只会写诗说大话,饮酒作乐,可是这样的李白倒是真正符合我心目中的诗仙形象,天生的浪漫,天生的天真,正因为他有志难成,是玄宗眼中的“非庙堂之材”,而又偏偏以乐观豁达来掩饰自己的失落,所以他才能写出那么多流传千古的佳篇,他的才华本就该在诗词歌赋而不是在庙堂,李白,终究不是仙人,却胜似仙人。

        李白从来不是什么圣人,甚至思想和眼界都很普通,他之所以是中国千年文化最璀璨的一颗星,是他那不屈不挠的乐观旷达,一生不得志但是一生都是那么浪漫,暮年被流放还能写出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豪迈气魄才是被追捧千年之所在。

        “将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之下的无奈如此沉重;“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背后,也有无尽的唏嘘。表现出了大唐的恢弘壮丽,诗词的瑰丽与极致浪漫,人生的高光与失意。精彩的大唐盛世在叙述中徐徐展开,只要那些诗歌还在,黄鹤楼就在,长安就在。总有一些东西可以超脱时间的纬度,当有人用心去体会,它就会再次鲜活的跳动。

         故事性,情节性向来不是追光所长,那索性平铺直叙,用一个客观的角度叙述大唐四十年代文化历史,不去定义,不去说教。就是想说一个故事,没夹杂教你做人的说教感,与你共情的就是诗词,胜过一切说教。

       这部影片很适合我们当下高中生去看,我们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量,当我们读到那些诗句时会十分有感悟。这部影片没有告诉我们应该成为怎样的人,也没有告诉我们何为对何为错,而是将一个个人物生动地展示在我们面前,我们可以成为李白也可以成为高适,甚至王维、贺知章、杜甫、张旭、郭子仪,但无论你想成为怎样的人,做你自己就好。


长安三万里感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