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敏导演专访:中国节目只会抄袭外国?一次性解答所有质疑!

综艺节目在近几年的拍摄形式已经越来越走向“流量化”与“流水线化”了,很多节目拥有固定的流程、剧本、剪辑卡点时间,在这种模式下其内容越来越变的无聊无趣,与普通人的生活越来越远,使很多人对这类节目产生排斥感。
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不一定是我们的创作者不行,而是创作这类内容需要投资方进行投资,而投资方需要对节目效果进行回本考量,资本是要考虑得到回报并要从其中得到利润的,这也导致了投资方在投资这类节目时十分保守,投资方往往就想要一些成功的案例和模板,并严格按照其进行创作,以得最好的回报,而很多新奇的想法对于投资方而言往往具有风险性,不愿意对其进行投资。
在这种情况下,创作者往往不得不根据投资方的要求进行创作,如果不按照这种模式进行创作的话资方甚至可能会中途撤资,给创作带来巨大的恶劣影响。
在这种模式下造成了我们的综艺节目一直饱受诟病,给很多人产生了“流量感”“只会模仿国外”的刻板印象,抹杀了很多创作者的新意,使其僵化。
资本在固定模式下可以固定获得大量的回报,“温和的走进了那个良夜”。
其实我们谈这种现象不应该只谈综艺,国内的电影、电视剧、游戏甚至放眼到所有文艺作品中,大多都没有走出资本投资所带来的固化影响,只有少量的成功走出了这个怪圈,在舆论上获得了巨大的声响,给某些人带来一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错觉。而这些获得成功的文艺作品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具有极强的独立性。
这些文艺作品在创作初期基本不被资本看好,愿意给其投资的寥寥无几(可以说基本没有),但在爆火之后立马获得了大量投资,模仿其模式的井喷式爆发,《流浪地球》也好《原神》也罢,这些领域爆火之后国内范围内立马出现了大量模仿其发展模式的(这一些不能说抄袭,抄袭是另外一种说法,这里所说的只是创作模式),在成功作品的框架下进行创作,以获得更大更安全的回报收益。
而在这种模式之下,我们的文艺作品要是想更好的占领观众这个制高点的话是十分困难的,毕竟占领资本制高点是相当容易的,只要达到资方回报要求就行,这样就可以获得大量的收益。而想占领群众这个制高点就需要对群众有着很深的了解,知道群众喜闻乐见的叙事是什么,在了解群众的基础上进行更多的创作创新,往往这样的文艺作品我够在群众中获得很好的口碑,但现如今,往往因为前期没有资本方进行投资或者启动所必须的准备而无法创作出来。
这样僵化的形式不光体现在文艺作品方面,我们的很多方面都过于保守,往往是看到别人成功了然后才跟着上去蹒跚学步,创作也好,宣传也罢,对于风险喜欢降到最低,以最最最安全的方式前行,游戏产业就是最鲜明的例子,十几年前,上面对于这方面是严厉冲击的,而到如今看到其具有巨大的意识形态宣传潜力后才后知后觉,急转风向对这个产业提供支持,而在急转风向的过程中也造成了宣传部门的巨大撕裂,年轻干部在自媒体官号上疯狂以新兴方式宣传,而新闻发放和官号完全是两个口径,自媒体软件上的官号说要支持,到了新闻上变成了严厉打击,这就是现在宣传口“两面风”的现象。
这种保守方式并不能让我们在软实力上占领制高点,相反而言反倒处处受限,如果继续风吹日晒,最后到意识形态方面也会出现巨大的问题…………………
————2023年12月9日 写于武汉龙泉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