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躰亲子时光:如何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家长记住这五点
运动能力作为儿童成长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家长只有了解并关注孩子的运动状况,才能及时给出正确的运动训练及指导。那么,究竟什么是运动能力?运动能力包含哪些内容?作为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呢?今天,高躰亲子时光给您一一讲解。
高躰
一、什么运动能力?运动能力包含哪些部分、阶段?
运动能力(E.C)是指人参加运动和训练所具备的能力,是人的身体形态、素质、机能、技能和心理能力等因素的综合表现。儿童运动能力的发展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躯体运动;二是精细运动。孩子的运动能力的发展有四个阶段,分别为:
第一阶段:出生到2岁半。在这一阶段,孩子的神经系统正在发育,一些基本的运动机能正在形成。如:爬、走、抓、打、推、眨眼、摇头、说话、做出各种表情等等;
第二阶段:2岁半到5岁半。在这个阶段里,正常的孩子应该具备一组最基础的运动机能。这些能力包括:跳、跑、踢、抛、接、滑动、转动等等;
第三阶段:从6岁到9岁半。这个阶段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儿童体育运动阶段。孩子参加到各种儿童体育运动中去,如儿童足球、儿童篮球等等。儿童的体育运动项目同成人的项目不同,其竞争性,激烈性都不很强。
第四阶段:10岁以后。这个阶段的正常发育水平应该是走向“特殊运动机能发育”的阶段,即培育特殊运动才能阶段。
二、
如何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
1.营造积极的运动环境
根据自家孩子所处的运动阶段,给孩子提供对应的运动器材和玩具,鼓励孩子自由的运动和玩耍;组织家庭运动活动,比如带孩子一起去公园踢足球、骑自行车、打篮球等。除此之外,家长可以积极参与孩子的运动训练以及学校运动会,为孩子树立榜样。
2.提供多样化的体育项目选择
孩子的兴趣和天赋各不相同。因此,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多样化的运动项目选择,引导孩子积极主动尝试各种运动项目。比如跳绳、游泳、踢球等,笔辩孩子能够找到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运动项目,激发孩子运动的自信心;同时,多样化的运动项目也能帮助孩子全面发展。
3.多带孩子去户外
孩子生性向往自由,比起在空间极其有限的家里,户外更有利于充分释放孩子的天性,在草地上跳高、跳远,在阳光的沐浴下踢球等,无形当中,孩子的运动能力以及运动量就有可能得到提升。
4.设立奖励机制
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运动会及日常坚持运动,设立日常训练目标,达到目标的给予实时的物质及精神奖励。值得注意的是:孩子运动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长要注意循序渐进。
5.引导孩子持续坚持
运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长期来看,家长需要培养孩子自信和坚持的品质。在孩子参与运动的过程中,家长要给予积极的鼓励与支持,让孩子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并且激励他们一直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