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清朝脑仁疼的是谁?不是三藩不是葛尔丹,而是阴魂不散的朱三太子
在清朝,各类反清复明的组织涌现。他们中最喜欢领导不是别人,就是朱三太子。朱三太子到底多么阴魂不散?从康熙一直闹到了乾隆。其实这个朱三太子,还是清朝自己搬起的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朱三太子案是指以明朝皇族后裔为名义而反清复明的事件,以故国旗号,拥立朱明后裔,起兵对抗朝廷,是不少起义者在明清鼎革之际所反对清朝的一种手段。康熙年间历史上真实的“朱三太子”案件却有十起之多。真正的朱家太子其实早就死了。
吴三桂放清兵入关,李自成率农民军和吴兵、清兵大战于山海关,打了败仗,然后迅速撤离京城。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没有杀死崇祯帝这三个皇子。清兵占领北京后,一直隐匿于民间的太子朱慈烺才找到其外祖父周奎府上投靠,并于妹妹长平公主抱头痛哭。虽然一开始周奎还让太子吃了顿饱饭,但是毕竟周奎在清廷的压力下,不得已将太子交出。清廷借口说太子是假冒的,杀死了太子。并且把证明太子不是假冒的15个人也全部杀死,而说太子是假冒的周奎等人都活了下来,这样残暴的处理手段终于遭到了报应。
说到朱三太子,那就是老三定王。定王朱慈炯是老三,但他并不是朱三太子,李自成逃亡之后,朱慈炯乱军之中不知去向,多数死于战乱了。

朱三太子的真正原型是永王朱慈炤。
永王朱慈炤与两个哥哥分道扬镳之后,跟着一个姓毛的将军一路难逃,逃到了南方,后来姓毛的将军扔掉了朱慈炤,自顾自逃命去了。
朱慈炤为了活命,改名换姓,改叫王士元,倒过来是“元士王”,原来是王,这名字起的一惊一乍的。看来,朱慈炤并不甘心做个平头百姓,还把自己当王呢!这无疑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后来,朱慈炤学着老祖宗朱元璋,开始了流浪的生活,还当起了和尚,几年之后,他流落到了浙江,遇到了一个姓胡的乡绅。
胡乡绅收留了他,相处半年之后,胡乡绅觉得朱慈炤小伙子不错,知书达理,彬彬有礼,就把女儿嫁给了他,还给他找了一份工作—教书先生。
朱慈炤自幼在皇宫里接受了严格皇家教育,教书识字小菜一碟,后来,朱慈炤开枝散叶,有了六个儿子,三个女儿,还有了孙子,儿孙满堂,其乐融融。
此时,朱慈炤已经75岁了!

朱慈炤活了一大把年纪了,早年如此坎坷,老来如此安逸,老头心满意足,可他心底埋着一个大秘密,他的皇子身份,假如再不说出来,也许要带入棺材里了!
终于,在一次与老友喝酒的时候,朱慈炤喝高了 ,借着酒劲透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老友呵呵一笑,认为他吹牛呢,朱慈炤讲了许多明朝秘事,以及皇宫里面的规矩,朋友这才相信。
一传十,十传百,朱慈炤皇子身份传开了!
朱慈炤觉得隔了这么多年了,明朝早已是过去式了,就算清政府知道了他的身份,也不会怎么样的!
然而,朱慈炤不知道的是,虽然他在农村教书,啥坏事没干,但朱三太子已经火了,火的一塌糊涂,康熙正满世界找他呢!
大明灭亡之后,各地反清复明势力层出不穷,刚打死一拨,另一拨又冒了出来,像土拨鼠一样,这些反清复明势力无一例外,都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
终康熙一朝,居然有十数起之多,康熙十分头疼,怎么这么多的朱三太子啊!
当康熙得知浙江出现了真的朱三太子之后,激动万分,赶忙命人把75岁的朱慈炤抓了起来,一番严刑拷打之后,朱慈炤承认了!
康熙故技重施,说朱慈炤是假冒的,把朱慈炤连同一家老小全部处斩,至此,崇祯的香火全断了!

这个得国最不正的王朝,无论宋明还是汉唐都没有可比性。就连跟他同为少数民族的政权元都比不了,人家元朝可是凭自己的实力打遍全世界的。从康熙到雍正,朱三太子的影响始终挥之不去。直到清朝乾隆时期,还有这样的说法:传说朱三太子在吕宋岛,随时准备在两广地区登陆。但传说毕竟只是传说,朱三太子始终没有出现。由于清朝的统治逐步稳定,朱三太子的传说最终销声匿迹。但这并不代表清朝的统治就没有问题,在乾隆皇帝在位的末期,爆发了波及8个省的白莲教起义。为了镇压这次起义,清朝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清朝元气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