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供应链如何设计
农产品供应链如何设计
农产品是最贴近民生的产业之一,同时也是一个风险较高的产业。农产品的运输、存储和销售问题是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如何从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实现信息的共享,保障供应稳定,是目前社会和政府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供应链管理出发,通过对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几个主要环节进行分析,以求对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从实际工作中可以看出,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部分:采购、存储、运输和销售。但在这个过程中,各环节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指的是建立一系列与农业生产相适应的配套设施,如农业生产的灌溉系统、灌溉设备、病虫害防治系统、农田道路系统等。通过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使农业生产更具规模化,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同时也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必要的硬件保障。
农业技术进步
农业技术进步主要包括品种选择、播种、灌溉、施肥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方面都会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现在主要的农业技术有滴灌技术、喷灌技术和无土栽培等,这些新技术可以增加农业产量,减少病虫害,从而保证农产品的品质。从实际情况看,目前我国应用最广泛的还是滴灌技术。
农业现代化程度
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主要体现在: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农业生产经营分散、规模小,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等。
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二是加强农产品科技含量。由于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很多环节,所以要求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要有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信息共享来促进各个环节的顺畅运作。因此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科学使用农业机械、运用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新科技手段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同时通过科学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过程中的标准化作业和标准化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保障安全供应。
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现代化模式,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其实质就是让农民进入农产品供应链中,加入到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进而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
农业产业化发展既为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巨大挑战。在对企业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政府引导,科学规划;2.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基地带动;3.建立健全农工商利益联结机制;4.加强行业自律。
农业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业信息化的进程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水平密切相关,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农产品供应链中各节点的利益分配。
农业信息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网络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①网络信息技术在农村基层的普及与应用,如农村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②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③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等。
2.农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与管理。主要包括:①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与检测;②农业机械远程控制、智能监控系统的建设;③设施农业中的遥感技术应用;④农业技术培训网络信息平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