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陈越香”的黑茶究竟存放几年才好喝?
湄江印象 好茶 好印象
从鲜叶加工成成品茶,再流通到市场进行销售,最后被消费者购入家中,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在这段时期内,茶叶产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对茶叶的品质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与其他茶类相比,黑茶更耐贮藏,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耐贮存的特性使黑茶在销售过程中具有其他茶类无可比拟的市场优越性。

01、黑茶的三个最佳品饮期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是我国特有茶类,产区广、种类多,主要有贵州湄潭手筑黑茶、湖南黑茶、湖北青砖茶、广西六堡茶、四川黑茶、云南普洱茶和陕南黑茶等。
对黑茶来说,不同的黑茶存放的时间往往不一样,是否好喝就要看茶叶发酵程度,以及本身用料的等级,以及存放地点所决定的转化速度,还要看个人喜欢哪个阶段的味道。
一般来说黑茶有三个品饮期,和我一起来了解下吧!
01、第一个品饮期
两三个月

压制好两三个月以后,这个时候的黑茶堆味重,性燥热,高温蒸压之后的水味还在,但也有黑茶独特的醇香甘甜。这个时候喝它,主要是为了试茶,决定一款茶适不适合后期存储。
02、第二个品饮期
三年

1-3年的黑茶,仓味明显、汤色略浑浊,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正常发酵工艺的黑茶,如果仓味不明显,汤色较透,那表明在出厂前,商家已经经过了一定时间的陈化。
3年内的黑茶,许多人都觉得容易上火,实则不然,只要每天不是把黑茶当成水来喝是不会出现上火的情况的。
3年之后,黑茶堆味才会褪的差不多,内质趋于稳定沉淀,香甜醇滑逐渐显现。
此时的黑茶,可细品其味,感受时光带给它的缓慢变化,清甜甘香,醇滑细腻,缺陷慢慢隐去,茶性由燥热朝着温润转变,偏寒体质适宜常饮。
03、第三个品饮期
十年

10年之后是黑茶最适合品饮的时期,茶进入稳定而缓慢的转化期,不同的地区由于气候温湿度的不同,转化速度不一致,会有一定出入。对于黑茶,比较强调干仓存储、汤感纯净无杂味,收藏价值更高!
10年的黑茶茶性温和,滋味醇厚甘甜,香气纯正,饱满丰润,药用价值高,老少皆宜。
一般而言,正常发酵的黑茶存二到三年比较容易出口感;如果轻度发酵,存储时间需要三年或以上口感才出来,发酵过重则反之。
再来说用料等级,等级越高越不利于后期的转化;反之,用料等级低的黑茶后期转化更好。
02、环境因素对黑茶贮藏品质的影响
黑茶贮藏过程中,滋味不断转化、陈香逐步显露,与温度、湿度、氧气等环境息息相关。茶叶易吸附杂异气味,仓储环境和贮藏方法是否科学是决定陈年黑茶品质优劣和价值高低的关键因素。

水分
茶叶水分含量在储存过程中对于茶叶品质影响最为明显,控制好成品茶含水量和环境湿度是防止黑茶霉变的重要因素。
黑茶如果成品含水量过高,后期储存霉变风险增加,特别是在高温多雨、空气湿度较大的南方地区。
贮藏过程中,环境湿度过大,茶叶吸水后易滋生杂菌,出现霉杂气味,这也是黑茶强调“干仓”贮藏的原因。但过于干燥的环境条件下,黑茶的物质转化速度变得缓慢。
因此,黑茶贮藏适宜的环境相对湿度为60%~70%,当空气湿度过高时应及时除湿。
温度
温度可以影响茶叶化学成分转化的速度和进程,在一定范围内温度愈高,转化速度愈快,变化愈激烈。
研究表明,温度每升高10℃,干茶褐变的速度要加快3~5倍。温度高低会影响黑茶中内含成分氧化、聚合、水解等生化反应进展速度。贮藏环境温度越高,黑茶中酚类、脂质等氧化速度越快。

此外,温度还会对黑茶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产生明显影响。高温高湿的环境中,黑茶容易滋生黑霉,低温高湿容易滋生青霉和白霉产生明显的霉味和杂异气味。但是,温度和湿度过低,黑茶的自然转化进程缓慢。
为了促进黑茶品质稳定转化,仓储的环境温度应控制在20℃~35℃较适宜。
氧气
黑茶在自然贮藏过程中内含物质的变化以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为主。黑茶传统的竹篾包装和透气的牛皮纸、绵纸包装更有利于内含成分的转化。
仓储过程中,为保证合适的氧气供应,应定期通风,流通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氧气,有利于黑茶中微生物的繁衍和内含物质的自然氧化。
但是,过于通透的阳台和室外环境也不适宜存放黑茶,空气流动频繁,黑茶的香气易散失,水分也不易控制。

光线
光线照射对茶叶的色泽、香气影响较大。
光照可以提高茶叶内含成分反应体系的能量,加速各种化学反应的进程,其中大多数变化对黑茶的贮藏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在光线照射下,茶叶中的植物色素或脂类等物质会加速氧化,从而导致茶叶易褪色失香,产生油哈喇味等杂味。
因此,黑茶贮藏要避免强光、忌日晒。
杂异气味
仓储环境中,建筑和室内设备设施必须无毒无害,符合仓储要求。仓库要远离有杂异气味释放的场所。仓库内也不得有产生杂异气味的物品,以免黑茶在储存过程中吸附杂异气味。
其实,喝茶的人,茶的每个转化阶段都应该去尝试,感受其中的变化。自己存的茶,最好每隔一两年就品饮一次,观察茶的转化方向以及是否存储得当,并及时做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