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历史文化 | 宋朝重要历史事件(一)(内含暨大MTI真题)

2022-09-07 12:00 作者:爱初心iChuXin  | 我要投稿

宋朝

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中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一个朝代,根据其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分为北宋与南宋两个阶段,合称两宋,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 

公元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恭帝柴宗训的帝位而改元自立,是为宋太祖,史称北宋。建国之初,宋太祖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将各将领的兵权都收拢于中央,并采取重文抑武方针和更戍法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些措施虽革除了五代以来的重臣专权和藩镇割据的现象,但也使得北宋自成立之初便频频不敌北方外患,对辽、西夏等有北方国家用兵屡遭挫败。公元976年,宋太祖去世,其弟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其继承太祖遗志,继续统一事业,灭亡北汉,结束了自安史之乱后近二百年藩镇割据的局面。但在这之后,辽对北宋的威胁逐渐增加,不断发兵南征。公元1004年,辽军攻打至潭州城北,逼近东京。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要求下御驾亲征,宋军士气大盛。最终,宋朝在权衡各种利弊之后,与辽缔结了澶渊之盟,北宋由此步入了一段安稳守成时期。

北宋中后期,宋初为加强集权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弊端开始突显,官员冗余,兵员冗杂,国用大增,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为消除危机,巩固封建统治,宋仁宗与神宗期间,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相继实行,但收效甚微。反围绕着变法问题,统治者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至宋徽宗继位,由于其好享乐,对朝政毫无兴趣,又爱好佞言逢迎、好大喜功,使得朝廷被奸佞廷臣所把握。而在北方,由于辽政权的腐朽统治,一个由女真族所建立的新兴国家——金国开始反抗。公元1120年,宋徽宗派人出使金国,与金签订“海上之盟”,联合攻辽。灭辽后,金国见北宋统治腐朽,防备空虚,便大举南侵,一路攻至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徽、钦二宗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被俘北上,史称靖康之耻,北宋就此灭亡。

其后,徽宗之子康王赵构南下称帝,是为宋高宗,经过一连串与金的战争后,定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之后,岳飞北伐,不断收复失地。但在经历了苗刘之变后,宋高宗为了防范及避免将领因北伐成功提升威望威胁其地位,决定一心与金议和。于是,他强令岳飞退兵,于公元1141年,向金称臣,与金达成绍兴和议,约定以秦岭淮河为界,并在之后与宰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形成了南宋江南偏安统治的局面。

公元1162年,宋孝宗即位。他改革朝政,力图恢复,不仅平反岳飞,打击秦桧余党,起用了主战派人士,打击金国,还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重视农业生产,宋朝进入相对复兴时期。后至宁宗时期,金在蒙古帝国步步紧逼下面临亡国。公元1234年,南宋联合蒙古灭亡金,结束了宋金之间长达100余年的对峙。但次年,南宋与蒙古之间亦爆发战争,前后断续持续约46年,至公元1276年,蒙古元军南渡,南宋都城临安陷落,领土多被元军所侵占。惟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继续拥立端宗赵昰、帝昺继续抵抗元朝。公元1279年,宋元双方在崖山外海进行了崖山大海战,史称“崖山之战”宋军战败,陆秀夫负8岁的宋末帝赵昺跳海而死,临朝称制的杨淑妃亦投海而亡,战后,宋10万军民浮尸崖山海面。自此,南宋灭亡,元朝统一中国

在宋朝的大部分时期,皇帝均控制政局,没有严重的宦官干政和地方割据,其政治上以主管财政的三司、主管行政的宰执和主管军事的枢密使为主,三权互相制衡,削弱了相权,也加强了皇权。经济方面,宋朝的商业空前繁荣,人民富裕,远超盛唐。不仅在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有重大发展,在航海业造船业也成绩突出,其海外贸易发达,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均有贸易往来。同时,由于经济兴盛,文化也空前繁荣,市民娱乐生活丰富,出现了作为娱乐文化场所的“瓦舍”,常通宵达旦地上演各种杂剧、歌舞等。此外,这一时期,儒学得到复兴,社会上弥漫着尊师重道之风,文人地位提升。中国历史学家邓广铭和漆侠认为,宋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


重要历史事件(一)  

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又称黄袍加身,是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一场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军事政变。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去世,即位的恭帝柴宗训年仅七岁,而赵匡胤此时任禁卫军最高长官,更兼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公元960年,镇州和定州报称北汉契丹的军队联合南下,攻打后周,声势浩大,请求派兵援助。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行至陈桥驿时,赵匡胤在其弟赵光义,以及幕府赵普、石守信、王审琦等策划下,鼓动并授意士兵发动兵变反叛后周,为赵匡胤黄袍加身,拥为皇帝。之后,率兵回师汴梁,逼使恭帝禅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陈桥兵变基本上是一次和平兵变,赵匡胤注意严肃军纪,“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地取得了改朝换代的成功,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


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是指在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酒宴,威胁利诱,要求高级将领交出兵权的一次历史事件

在结束五代十国局面的过程中,赵匡胤汲取唐末以来的教训,意欲收拢权力,加强中央集权。于是一日,在退朝后,赵匡胤留下了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罗彦瓌诸高级将领饮酒。酒至半酣,他借机敲打各将领,暗示他们放弃兵权,否则便以谋反的罪名抓捕。第二天,各将领就称病请求辞职,赵匡胤一一敕准,并且给予了他们优厚的退休金。

此番任免后,轻而易举地就解除了大臣的权力威胁,是历史上有名的安内方略。但也有人认为,此举含有对内严防的性质,造成内政腐朽


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是指北宋和辽(契丹)于公元1005年在澶州所订立的和约。公元1003年辽国萧太后辽圣宗以收复瓦桥关为名,亲率大军深入宋境,直逼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北宋的都城东京(开封),警报一夜五传东京。宋廷朝野震动,然而真宗畏敌,欲迁都南逃,不过最终在宰相寇准力请下,同意亲征。公元1005年1月,真宗出发。同月,宋军在澶州前线以伏弩射杀辽南京统军使萧挞凛,大挫辽军士气。之后,真宗到达澶州城,远近各路宋军见到其黄龙大旗,更是士气大振。此时,辽国萧太后见辽军陷入被动,于是向真宗提请议和。真宗赞同,派人前往辽营谈判,最终订下了“澶渊之盟”。主要内容包括有宋辽以白沟河为界(辽放弃瀛、莫二州),双方撤兵;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等。澶渊之盟后,宋辽双方保持了百年和平促进了两国的经济文化往来。但同时由于久无战事,宋、辽双方皆兵备松弛,最终为金国所败。

相关真题

1.“杯酒释兵权”是下面哪位皇帝所为?
A.宋太祖 B.汉高祖

C.唐高祖 D.宋高宗

——选自【2017暨南大学】

▶答案为A



中国历史文化 | 宋朝重要历史事件(一)(内含暨大MTI真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