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手技术框架
有些球友说,反手比正手简单,实际上并不是如此。反手是入门容易,但要打出高质量的球,依然是很难的。因为身体结构的关系,正手可以抡大臂去击打,虽然旋转未必好,但起码速度快。反手你就很难抡大臂,动作一旦过大,肯定是容易漏球的。所以不能简单的说反手就比正手容易,反手贴,挡和弹确实容易,但你要反手撕,反手冲难度甚至比正手还高。正手抡大臂起码能打出速度,反手动作是很难做大幅度的,大动作发力反手容易漏球。

当人们谈技术框架的时候,往往是注重在手上,但其实脚下才是核心,脚下不对,动作框架基本上是废的。我们看上图,奥恰洛夫的反手框架就很标准,双腿的站距是超过双肩的,屈膝收腹。每个人身高不同,身高比较高的,双腿站距需要更宽,身高矮一些的就不需要那么宽。屈膝收腹,手臂微抬,这个肘关节在球网的高度,那么站距就合理了。反手发力的核心,其实在肘,肘的高度决定了你能不能发出力,发力之后稳不稳定。大部分业余的问题就是和站姿太高了,然后只注重手上的框架,忽略了脚下的站姿。实际上,如果你站姿不对,手上下再多功夫都是白搭的。

站姿定了之后,你的肘关节的高度基本上就定了,你的挥拍的基准面基本上就定了。业余的反手之所以难以练好,主要的问题其实就是重心太高,站姿太高,还有就是肘关节架得太高了。肘关节应该是比球网略高,但千万别耸肩架肘。一旦耸肩架肘,你的框架就僵硬了,到后面反手撕,反手拉球就会非常僵硬。而且耸肩架肘之后,大臂距离太远,首先就是不稳定,然后就是身体发力就很难带动手臂去发力。你肘关节距离太远了,力矩太大了,身体发力很难传递到大臂,大臂也就没法带动小臂。
反手框架一定是比较紧凑的,其实所有的运动,无论球类还是拳击,你发力之前,大臂和肘都不可能距离身体太远,那样的话,身体的顶胯转腰的力,就不能有效传递到大臂和小臂上面。而且通常来说,耸肩架肘的人,他的发力和来球的力是合不上的。
合力点是一定在身前,不能距离身体太远。有些业余的反手击球点全部在远离身体的位置,他击球的时候手臂都完全伸直了,这种肯定是难以发力的。乒乓球的发力其实和拳击很是类似,我们看泰森出拳,他的拳都是“收着”出的。为啥?因为距离身体较近的点,出拳的力道是最大的。乒乓球是一样的道理,距离你身体最远点,你的手臂完全伸直的点,你不能发出最大的力。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业余球友看似很卖力,但打出的球却没有力。
反手收胯顶胯和正手一样,这是高端技术,不过一般来说,中近台,你反手也很难较大幅度的收胯顶胯。所以,反手你可以不收胯顶胯也行,当然了,能收胯顶胯那就最好。但中近台,收胯顶胯的幅度一定要小,否则被来球顶住之后,你反而发不出力了。
初中级爱好者,反手发力不需要太关注收胯顶胯,先关注大臂小臂和手指手腕就够了。反手利握拍,发力瞬间,大拇指要往前顶,顺着手腕的方向去顶住来球,手指手腕瞬间发力能直接提升球质。网上有一些人说手腕不要发力,这是严重的误导,实际上,手指手腕都要发力才是对的。只是说初学者控制能力有限,一开始手腕不要发力太多,悠着点来就是了。
双腿站距比肩膀宽,屈膝,含胸收腹,降低重心, 手肘微抬,肘关节和球网上沿差不多高。切忌耸肩架肘,肘一旦过高,你的框架就是废的,练到后面是不敢发力的。大臂发力,小臂带动手腕,手指手腕瞬间抓拍,集中发力。握拍是先松后紧,发力瞬间大拇指顶住球。至于反手快撕,反拉等高端技术得慢慢来,先练好反手框架,后面是水到渠成的。
切忌:1.重心太高,双腿站距太近;2.耸肩架肘;3.击球点距离身体太远;4.中近台反手技术不要转腰,不要拉大手,最多略微收胯,否则来不及击球;5.手腕是僵硬的,这样你反手吃不住球,不会有抓球感。
高手是脚下控制手上,手脚联动,步伐联动,切忌只看手上,忽视脚下和重心高低,手上肯定就没数了。能压住重心的基本上都是高手,重心凡是往上飘的,那就得苦练技术,好好纠正了。为什么乒乓球运动员大腿都粗,因为击球的时候重心都是压着的,就像蹲马步,所以大腿自然就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