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寒食帖》为“天下第三行书”,苏轼值得!

2023-04-07 13:00 作者:霁月随风  | 我要投稿

苏轼曾说:“诗不求工字不奇,天真烂漫是吾师。”他作诗写字,讲究的是率性而为、手书随心。

 

他的《寒食帖》里,字体大小不一、疏密有间,明显是信手而书、直抒胸臆的作品,体现了他所追求的“天真烂漫”。

 

从书法上看,“北宋四大家之一”的苏轼,写字用墨比较重,第一首诗写得有些拘谨,第二首更放得开,较为豪放。

 


字体结构上,左秀而右枯,字的左半边写得更好,可能因为苏轼用握硬笔的姿势写毛笔字,而且腕不离纸,容易右半边舒展不开。

 

黄庭坚曾调侃苏轼写字如“石压蛤蟆”,有“头向上斜、脚向下伸”的特点,从《寒食帖》的字里可窥探一二。

 


尽管调侃过苏轼,黄庭坚对他的书法却无比钦佩,在《山谷集》中称赞苏轼“本朝善书者,自当推为第一”。

 

黄庭坚对苏轼的诗也极其推崇。公元1100年,《寒食帖》写成18年,此时正被蜀中名士张浩收藏。

 

黄庭坚受张浩之邀写下题跋:“东坡此书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诚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寒食帖》同时集齐了苏轼、黄庭坚两人的墨宝,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不言而喻。

 

元朝的书法家鲜于枢,在米芾评王羲之《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后,将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苏轼的《寒食帖》分别评为第二和第三行书。

 

明代的董其昌也收藏过这幅画,在题跋中写道:“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为甲观。已摹刻戏鸿堂帖中。”


清朝的乾隆皇帝为《寒食帖》添补了引首“雪堂余韵”,还在题跋里称赞苏轼的书法“豪宕秀逸,为颜、杨以后一人”。

 


后来,《寒食帖》被民国时的王世杰、日本的内藤虎等人收藏,如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名不虚传,苏轼值得!

 


同意这个说法的,来举个手!欢迎关注我,一起学历史文化!

 


《寒食帖》为“天下第三行书”,苏轼值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