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是未来还是噱头?
一、卫星网络的发展和优势
最近,华为mate60凭着“国产自研5G芯片”+卫星通信两个宣传亮点,一直占据互联网的热度,作为华为“捅破天”的技术,其实很早之前就出现了,而且也一直在5G和6G技术路线的演进方案之中,在手机上实现卫星通信华为也不是第一家实现,作为华为Mate60的卖点并引起这么如此高的热度,侧面证明了华为营销能力的强大。
自从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以来,人们一直自探索卫星和空间的应用,卫星通信和卫星广播是卫星应用的最好范例。在卫星的帮助下,人们可以把更多的应用和服务送到世界的更多角落,但是最早的卫星通信都是基于地球静止轨道的(GEO),随着技术的发展,中轨(MEO)和低轨(LEO)卫星系统开始迅猛发展,为卫星通信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卫星通信技术演进主要包括三个阶段:
(1)基础技术的发展,在这个阶段,单极化6/4GHZ波束提供全球波束覆盖,双极化波束整形基于16/14GHZ可提供多点波束和转发器波束跳跃以及星上交换服务,星间链路、光通信技术和30G/20GHZ的应用让高通量全球卫星网络成为现实;
(2)星上技术的发展,这个阶段经历了分频交换、分时交换、星上信号处理、星上数据包交换以及星上路由和星间链路的发展,其中星间链路的发展也推动了LEO/MEO星座卫星网络的发展。
(3)网络服务和应用,这个阶段从国际长途电话和卫星服务、专用网络、航空地面移动服务、直接数字卫星广播、多媒体换联网宽带服务发展,最终到现在的4G/5G和未来6G网络的发展。
卫星组网仍然面临着比较大的挑战:
(1)传播时延大,虽然无线电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可以达到光速,但是比较大的卫星通信距离让传播延时大于地面网络;
(2)带宽有限,能够用于卫星通信的频谱资源比较有限,同时卫星产生的波束远远大于地面无线网络,使得频谱的利用率远远不如地面无线网络。这将会影响通信的质量。
(3)传播错误多,由于传输距离和链路信道会受到各种干扰,传输数据的误码率也大于地面网络;
(4)传输功率受限,卫星主要靠太阳能供电,同时要和其它卫星以及地面无线网络进行协调以避免产生干扰,因此传输功率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数据的传输速率也会受到影响。

对手机终端来说功率限制更加明显,通常的蜂窝最大传输功率也就300~400mw,而类似mate60在进行卫星通信时,功率将达到2W以上,对手机续航时间将会产生致命的影响。
网络QoS(网络服务质量)以用户为中心,目前QoS的类别模型已经由国际电联明确提出,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出,QoS的类别模型共有8个,其中有的服务可以容忍传输错误,如语音视频交互、语音视频信息、语音视频流媒体和传真;有的服务则不能容忍传输错误,比如指令和控制、信息文件下载、后台处理。

在5G标准的制定过程中,3GPP已经为基于GEO、MEO、LEO集成基础设施的卫星接入网络制定了具体的QoS参数,这些参数都是和具体时延相关的。
NTN(非地面网络)是指除了地面网络的所有网络,包括卫星网络和高空平台,3GPP和ETSI(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基于NTN部署提出了具体的部署场景:
(1)平台轨道和高度——包括平台轨道类型以及高度
(2)平台和设备之间的载波频率——0.5G~100GHZ
(3)波束模式——这里的波束模式是指波束覆盖模式,是频谱复用和容量计算的重要参数
(4)接入方式——可以是FDD,也可以是TDD
(5)信道带宽——该场景下涉及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可用带宽,使用何种带宽取决于所使用的频率(一般6G以上为:800MHZ,6G以下为80MHZ)
(6)非地面网络架构选项:
卫星可以作为无线接入网在用户设备和5G基站(gNB)之间以透明的方式连接;
用户设备连接中继站时,卫星仅在中继站和5G基站之间以透明的方式连接;
用户设备连接中继站时,卫星可以具备5G基站的一些功能,并和中继站相连接。
(7)终端类型和功率
对每个3GPP FDD功率等级,PC1的全向天线最大输出功率为33dBm(2W)。
二、LEO和GEO卫星通信
GEO卫星的位置位于35786Km高度,相对地面是静止的,因此卫星波束所提供的覆盖也是相对静止的,对应的地面容量和覆盖规划以及控制链路都比较简单。但是其缺点也很明显,GEO卫星的无线链路环回延时(大约560ms)和路损都比较大,对手机的天线类型、发射功率都有着更高的要求,需要花更大的代价去保证无线链路的质量,这也是目前mate60所代表卫星通信的重大技术缺陷。
从系统角度看,LEO卫星处于低轨空间环境,会受到更多外界环境的干扰(大气尘埃等),卫星寿命通常会短些,由于LEO卫星轨道比较低,所以覆盖面积比较低,为了实现全球覆盖,需要部署成百上千颗的LEO卫星,需要使的发射和维护成本变得更高,这是目前马斯克的星链目前所推广的技术路线。
综上分析,在实际部署时,因为GEO和LEO各有优缺点,未来肯定要发展异构部署组网,在相同或者不同类型的卫星之间,配置星间链路,并利用微波或者激光等进行信号的中继转发,使得卫星信号能沿着最佳路径到达地面。

三、总结
卫星通信系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5G-NR、6G等通信技术也将被逐渐的应用在卫星通信系统中,虽然在网络部署和工作方式上有着比较大的差异,但是在系统架构/协议栈层方面,未来的卫星NTN系统必然要和地面蜂窝深度融合,卫星之间也将可能异构组网,融合带宽和时延不断优化后,手机用户将有可能以更低的资费享受到质量更好、内容更丰富的卫星通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