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最令人心酸的照片

2023-09-06 19:08 作者:迷彩伪装图鉴  | 我要投稿

题图: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战士脚冻肿了,脱了鞋再也穿不上,干脆光着脚在雪里奔跑。

需要说明的是,赤足在雪地上战斗的志愿军战士并不在少数。


1950年11月初,志愿军第9兵团官兵在覆盖着厚厚积雪的山脊和树林中昼伏夜行穿插迂回,悄悄抵达长津湖地区预设战场,成功将美军陆战第一师和步兵第七师截为5段,形成了分割围歼的有利态势。

连接兴南港和长津水库的126公里的公路,是美军唯一的撤退路线。

于是从11月27日至12月24日,中美两支王牌军在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崎岖的山地上展开了激战。



除了战场上的厮杀,当时长津湖地区的极寒天气大大超乎了交战双方的预计。

美军陆战一师第11炮兵营每天都要记录温度和风速,这是他们确定射击参数的重要依据。11月初,下碣隅里的温度就达到零下25度,凌晨的最低温度达到了零下35度。

到了11月下旬,气温更低了。一天清晨,指挥所里的温度计显示的是零下54度。

1950年的长津湖,是当地自1888年有温度记录以来最冷的一年。

除了低温之外,盖马高原上的风速达到了每小时40英里。清晨的时候,空气中会有冰晶,不但会让人有零下七八十度的体感温度,也会破坏武器装备。

这样的气候给双方军队都带来了致命的威胁。




美军描述当时酷寒的影响:

地面冰冻结层厚达35厘米,再加上几十厘米厚的积雪,只有在炸药和推土机的帮助下,才能在冻土中挖掘出散兵坑。

冰面如此坚硬,以至于76mm 炮弹在上面反弹起来,不起多大作用。

吉普车和收音机使用的电池在这种温度下不能正常工作,很快就耗尽了。

各步兵连中最好的记录是大约有30%的卡宾枪会故障。M1步枪几乎每十分钟就要拉一次枪栓,不然枪内的润滑油凝结在一起,使它们在战斗中毫无用处。类似地,撞针上的弹簧冲击力不足以发射子弹,或者会卡住。

轻机枪在严寒中性能很差,尤其是在夜间当温度急剧下降时,机枪无法连发,只能手动拉栓,打单发。不论周围状况如何,重机枪每20至30分钟就得发射一阵,以保证能够运作。

如果你想握住手中的枪,你的手会就会被粘住,唯一的解脱方法就是舍去一层皮。

严寒对榴弹炮主要影响是炮闩复位的时间达到30秒,从而大大降低了发射速度;手榴弹和炮弹也因寒冷出现大量不爆炸的现象。

迫击炮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是炮座底板,要么是扭曲变形,要么就是龟纹断裂。

车辆在夜间根本不敢熄火,因为一旦熄火,就有可能再也打不着。

无论你穿什么,似乎都会被那种寒风一吹就透,而羊绒衫和太空棉保暖衬衣便成了零下20度的东西,贴着你的肉吸取热量。

如果停止了行军,汗水立即在衣服里结冰。所有人必须不时活动腿脚以保持血液循环。

防寒鞋是陆战第一师最为怪罪的东西,而且它也被认为是该师非战斗伤亡的主要原因。在行进时脚部会大量出汗,当行进无法持续而队伍停止时,汗液会沿着鞋内侧鞋垫的边缘结冰。在这个时候,除非能够换掉袜子并且把鞋子弄乾,要不然无法保护足部不被冻伤。大部份时间里,在战斗状况下根本无法办得到。

军医把吗啡和注射器都贴身存放,以免被冻结。血浆必须放置在距离明火一米以内范围,否则无法使用。甚至为了处理伤口而剪掉衣服也有坏疽和冻伤的危险。

这个美军士兵的脚冻得黑紫,并开始溃烂


美军的御寒装备和措施

每个士兵的防寒被服是最完善的,从里到外依次是棉质内衣、法兰绒衬衫、羊毛背心、人造绒外套、带有头套的M1943野战夹克和防风防水的冬季作战裤,最外面是32盎司的羊毛长大衣。

脚穿专门的羊绒滑雪袜、手戴可以扣扳机的羊毛手套,还有几乎彻底覆盖面颊两侧的冬季绒帽。

美军士兵休息时,有专用的寒区帐篷,帐篷内每四人可分到一个自动火炉保暖器,再加上全封闭专用保暖睡袋。

美军后勤部门考虑到寒区作战时热量问题,专门供应了大量速溶果汁、咖啡和热可可,至于巧克力、糖果和糖衣花生葡萄干等则更是数不胜数,还专门从日本的基地运来的真空包装蔬菜。这样美军的战斗口粮就可以兼顾热量和维生素等综合营养,根据测试一份单兵C类口粮即可提供4400卡的热量可以保障单兵在大运动量情况下的热量补充。

曾有志愿军老兵回忆当他们缴获美军战地口粮食用后,感受几乎是一辈子难以忘怀的。

1950年11月23日是西方传统的感恩节,当天在长津湖的美军士兵晚餐有:烤火鸡、炸薯条、牛肉馅饼、沙拉、水果蛋糕,还有一份鸡尾酒(军官则发香槟酒)。

美军还能得到陆战队第1航空联队的空中支援,利用空投补充防寒装备。

美军当时配发的防寒靴

上3图:当时美军的防寒服装。



尽管防寒装备如此完善,美军也未能幸免地出现严重的非战斗减员:

比如,在黄草岭1081高地战斗中,陆战一师一团一营战斗伤亡只有47人,但冻伤却有190人。

在该次战役中,美军陆战一师共有7800人(约占总人数的30%)的冻伤(当中有2/3系轻度冻伤,他们失去了手指、脚趾和部分面部;有338人冻死。

由于吃了半结冻的口粮罐头,有很高比例的士兵发生肠胃症状以至于无法继续执行战斗勤务。

上2图:美军尸体的手和腿仍然保持着冻死时的角度。


对于装备良好,严寒防御措施非常到位的美军尚且如此,

那对于缺乏必要御寒装备和措施的志愿军第 9 兵团官兵来说更是一种摧残。



志愿军战士对当时状况的描述:

因为气温过低炮管出现冷缩现象,导致70%的迫击炮无法射击。三分之二打出去的炮弹引信失效成了哑弹。手部皮肤和炮弹、炮身黏在一起,一动就会扯下一层皮。

部分手榴弹也因为寒冷的天气而导致导火索无法点燃。

当冲锋号吹响时,很多士兵因为长时间卧在雪地里导致腿冻得坏死,被冻结在地上动弹不得,只能眼睁睁看着美军沿着公路逃走。最后这些志愿军生还者是由团指挥所和医护人员撬开凝固在身上的冰块背下来。

少数还能爬起来的战士,身体四肢也冻得僵硬,无法正常射击冲锋,作战效力大打折扣,直接影响了战斗结果。

行军会出汗,但一停下来汗水就立刻结成冰,直接粘住了皮肤,有些战士为了脱下鞋子,把皮肤都扯了下来。

许多战士趴在雪地里潜伏几天, 脚已冻成冰坨完全失去知觉,皮肉和鞋袜冻结得分不开。一周后皮肉腐烂无法治疗,甚至需要截肢。

把伤员的鞋一拿,脚也掉了下来,另一个伤员把鞋子脱掉了,医生一碰伤员的脚,脚趾头掰下来了,伤员一点不觉得疼。


非战斗减员记录

志愿军第9兵团此役冻伤28954人,冻死1000余人,冻伤严重而不治3000余人,非战斗减员达兵团总数32.1%,远远超过战斗减员数量。

其中,第二十军冻伤最为严重。部分单位经过7天的战斗后,官兵冻伤80%,当中15%人的手脚冻得发黑、里面开始腐烂;20%人的手脚开始发紫,勉强可以行走;30%正在发红肿,较易治疗;能继续执行战斗任务的不超过20%。有些单位甚至出现被冻伤所致坏疽致残致亡。

另外,共有三个连队成建制全员以战斗姿态被冻成“冰雕”死在阵地上:

在西兴里阻击战中,20军59师177团2营6连,全连125人冻死在1519高地。

60师180团1营2连全连冻死在黄草岭1281高地,士兵的手冻结在步枪上无法分开。

新兴里围歼战中,在1221高地埋伏了一夜加一个上午的27军80师242团2营5连官兵,全部成战斗队形冻死在了简易的掩体里。



出现严重冻死冻伤减员的多方面原因

未能补充足够的御寒服装

但由于志愿军第九兵团在战前就接到了先后四次调动命令,所以转道东北后因战事紧急根本来不及等待所有冬装到位就直接进入朝鲜。

20军出发前仅配发了华东规格的2市斤重的棉衣,没有棉帽和棉鞋。还戴着大檐帽,为了御寒而不得不把毛巾裹在头上好捂住耳朵。

26军和27军仅能保证一人一件棉衣或两件棉背心,只有棉帽没有棉鞋。

27军94师《入朝作战总结报告》第17页


在极度严寒气候下,只能将全军半数以上棉被拆开利用其棉花充实衣裤,虽然此时国内竭力提供过冬衣物,但却由于运输能力不足导致其优先度不如武器和弹药等必需品,再加上美军反复轰炸的影响,能够运抵战士们手中的过冬衣物就更少了。

没有足够的手套和棉鞋,手冻伤了扣不动枪的扳机、拉不出手榴弹的弦,脚冻伤了走不了路。

这名志愿军战士的手冻肿了并开始溃烂

没有高寒地区作战经验和思想准备,盲目轻装。

在部队入朝鲜前,有人认为越向南走应该越暖和才对,对朝鲜冬天的寒冷没有任何概念。

因为战事紧急,有些部队为了加快行军速度争取战役主动,把棉衣棉鞋、背包留在了国内。轻装前进。入朝第一天就冻伤800人。

中间那名志愿军战士只穿着单衣

普遍缺乏防寒防冻经验,没有救治冻伤基本常识。

第9兵团官兵大多来自南方,很多人还是第一次看到雪,缺乏在极寒天气下生活经验。当时许多手脚冻伤的士兵,获得烤火的机会就把手脚凑到火堆边,不知道应该先用温水解冻,马上烤火伤害很大,加剧了冻伤伤情。

20军58师炮团和26军231团干部盲目号召脚部冻伤的战士用热水泡,使得不少原本冻伤较轻的官兵因处置失误而加重了伤情,从而彻底失去了战斗力。

志愿军官兵睡觉大多是直接躺在雪地里,没有保暖睡袋和帐篷等御寒装备,又不懂得挖雪洞或筑雪屋。帽子袜子和衣服上的积汗冻成冰,会带走体表温度,大多数时候没多余的更换、也不能生火烘干和取暖,冻得睡不着无法得到充分休息,人体抵御力下降,导致出现冻伤甚至在睡眠中冻死。

志愿军战士在雪地上露宿
这两名战士冻僵了

食物严重缺乏,没有热食。

因为补给线被美军空袭破坏严重,只有约25%的物资运到前线,补给十分困难。

前期入朝的部队只有大饼、馒头、窝窝头等干粮,这些食物在零下二三十度天气下早已冻得象石头一样硬,无法吃下去。有的部队一两天只能吃上一顿结冰的高粱米。

27军81师《咸南战役总结报告》第11页 -242团

后来推出了炒面,每个战士一次最多只能携带5到7天的分量,但后勤补给不是每次都能及时,吃完后也无法在人烟稀少的长津湖地区就地筹粮。情况最糟糕的第94师,曾出现过连续几天没饭吃的情况。

正在吃冻土豆的志愿军战士
没有热水,只能用雪块伴着炒面

在强行军或激烈的战斗中,有一些战士因冻饿体力消耗到了极限而昏迷,甚至死在阵地上。

还有就是,由于美军始终掌握了制空权,为了防止被敌机发现和袭击,前线部队严格控制使用明火。没有篝火就没法加热食品,也没有热水喝,志愿军官兵往往十来天吃不上一顿热食,无法补充每天的消耗、抵抗严寒所最需要的热能。

很多时候,志愿军官兵都是吃一口炒面,再抓一把地上的积雪解渴。这样直接食用未加热的冰雪,会带走人体内核心热量。

有时候连炒面也没得吃,只有用冻土豆来充饥,而且要先在怀里捂两个小时、才能拿出来一小口一小口地吃。

很多战士因吃这些冰冻的食物得了肠炎、痢疾。

美军的记录也侧面反映了志愿军的一些情况。

美军官方战史中就曾记录缴获第9兵团的一份战地文件,里面写道:"由于食物、居住设施不足和严寒,发生了一万多人的非战斗减员。

美军一份史料中记述:“中国人在地面战斗,空袭,及严寒的天气里伤亡巨大。由于没有适当的御寒服装,志愿军的战斗力因为大批士兵被冻死冻伤而被严重削弱。大部分中共军队耗光了在过江时随身携带的弹药,而且食品也供应不上。

美军战史记载:12月7日,陆战1团1营A连开始进攻1081高地,出乎意料的是中国士兵却没有开枪还击,当冲到山顶才发现,一整队士兵全部冻僵在阵地上,仍然保持着战斗姿态。

我们攻击时并没有这么激烈,造成中国军队这么大的伤亡。班长根据他们铁青的肤色和无血的肢体推断说,很多中国士兵在我们的空袭和炮击前已经被冻死了。有些尸体三三两两抱在一起,估计他们是想借别人的体温维持生命。

但战争并没有结束,在继续前进后不久,遭遇到另外的一些中国士兵,虽然这些人还都活着,但是他们却均已负伤,不是战伤,而是冻伤。几乎没有一个完好的,可这些士兵仍旧呐喊着端枪冲了上来。

一个美国老兵回忆描述:“在照明弹下,他们朝我们冲过来,我不知道他们在雪地里藏了多久,看到他们穿过一条冰冻的河流,河上的冰层刚刚被我们的大炮炸碎,河水冒着水汽。中国士兵淌水上岸后,他们的裤腿湿透很快就被冻住了。他们跑起来十分僵硬缓慢,因为他们无法弯曲双腿。他们的武器很差,没有炮兵掩护,枪似乎也冻结了。他们看起来像移动中的硬木头。一些“原木”在中途倒了下来,但更多的“原木”还在移动,炮击根本无法阻止他们。

感觉我们的装备对于我们的生活条件来说非常糟糕,直到我们看到眼前的中国死者。他们都没有鞋或袜子。许多人只穿着帆布鞋,其他人的脚是用破布包着。他们的脚都冻僵了,肿得又黑。很难相信那些人甚至能走路,更不用说攻击我们的阵地了。

美陆战一师作战处长曾说:“如果中国人有一定的空中力量和后勤保障,陆战队肯定一个也别想活着跑出来”。

最令人心酸的照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