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2023-07-26 09:42 作者:芜湖第一起飞  | 我要投稿

      

  此书的时间线由鸦片战争前夕到民国15年(1926北伐),集中地讲述了中国在这段时间内所遭受的国耻以及仁人志士们探求救国方案的过程,寻其创作根本,无非是想警醒国人吸取历史中的教训以经验,坚持贯彻中国近代化的道路,作者是想看到的,是一个经济工业化,政治民族化以及文化科学化的近代中国。

  是抚还是剿?鸦片战争前夕乃至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是时朝廷仍在这两者间相针锋相对,但是究其本质,都是对西洋,对中国近代化的理解不透彻,抚的主张全盘吸收,讲和弃权,剿的主张西方之大炮精兵不过如此,仍是天朝上国,你方唱罢我登场。诚然,在此窘境之下,仍有士大夫者看清局势,开眼看世界,但当局大势之令其困厄左右,寸步难行。此时中国经济上小农经济的弊端显现无漏,自然经济深深落后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之潮流;政治上,政治腐败,国家腐朽没落,政体落后,窒碍近代化;文化上,八股、理学落后僵化,还坚持天朝上国的观念;外交上,近代西方已建立起完备的外交体系以及外交法,而此时的中国对外交仍停留于中古,对国家主权的保护一无所知。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面对积重难返的问题,同时也是在西方教会文化的影响下,太平天国运动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兴起了,它救得了中国吗——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的绞杀、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最终破灭,即使没有洋枪队,没有天京事变,没有领导者洪秀全的自身懈怠,它亦无法逃脱此命运,究其根本,仍然是近代化问题,不真正实现近代化就无法跟上时代潮流,不跟上时代潮流就只有挨打!这场运动所带来的副产品又有曾国藩的湘军,后来又有淮军,再后来成了北洋军,为民国的军阀割据埋下隐患,只知小忠,不知大忠,只知“国家”,不知民族,只知蝇头小利,不知民族大利的军队,亦救不了中国,放之今日也是说的通,我们实在不能走这样的老路了!

  见识到西洋枪炮的厉害之后,连朝廷也决心要对其器物进行学习,不过也仅限于器物,比之先前的闭关锁国、天朝上国,也是一个大进步,由此提出一个救国方案——自强求富、中体西用,用器物来维持中国的统治,器物上和科学上略有近代化了,连同民族资本主义也有所发展了,但是仍然不彻底,或是受制于政治上的腐败导致运动无法进一步发展,或是由于经济基础的薄弱导致近代工业化的寸步难行,中日甲午战争也标志着这场运动的破产。

  而《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呢?再次表现出当时晚清对于国家主权、近代外交的模糊难知,又放任人大占便宜,大犯国权,不过之后的公车上书、维新运动不得不说是受此刺激而起——全朝上下基本一致主张要改革、要复兴,由此又引出另一个救国方案——戊戌变法、君主立宪制,但是借助封建势力来改变封建统治,在中国是绝行不通的,何况光绪作为封建势力而讲还不是最根本、把握实权的势力,借助他来推行改革简直是痴人说梦。虽然戊戌变法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但是其开始在政治上探索救国,是前所未有之大进步,革命仁义之士换来的是失败,但其牺牲绝不是白费的、空虚的,这失败的一小步,只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一大步中的一个小缩影。作者所说士大夫阶级的腐朽不堪,但在戊戌变法,却还可以看到士大夫的文人风骨、改革气度,从他们身上我看到的是昔时范文正、王介甫作为坚决的改革家的气度。中华民族的复兴,在近代,在新中国建立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或者是说现在,此时此刻,哪怕是在千百年后,一直都是离不开改革家、仁人志士们的激流勇进,中流击水!

  在近代化似乎迎来光明之时,顽固势力却又再度抬头,或者是因为民族文化对于外来文化在段时间内的过度吸收,出现了反弹,拳匪之乱开始了,大肆地毁坏铁路、路灯,肆意打砸教会、外国文化建筑,近代化的道路上不进反退,帝国主义国家找准机会再插一脚,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彻底堕入半殖半封的深渊之中了,清王朝也在其毁灭的末路上更近一步,中国再一步陷入黑暗之中,驱散家国衰败之黑雾,带来近代化之光明的方案,或者还有?

  清末新政?预备立宪?只不过是垂死的清王朝最终之挣扎!萍浏醴起义、黄花岗革命运动、武昌起义——又是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家们的抛头颅,洒热血,徐锡麟、秋瑾……他们用生命谱写出了新国家的辉煌篇章,辛亥革命,成功了!这难得而来的成功却在成功之时就隐藏着灾难的因子,军阀力量的隐患、革命的不彻底、领导阶级的软弱性、革命力量的局限性最终诱发了袁世凯对革命成果的窃取,护法运动、独立引动接踵而至。袁世凯死后呢?北洋军分裂、军阀割据,全国家民族又陷入黑暗之漩涡,中国何时能得解救?

  至暗时刻,那位横空出世的伟人孙中山先生毅然决然地组织起国民党一大,发动国民大革命,提出新三民主义,很不可惜,没有几年逸仙先生就不幸仙逝,其三民主义理论成就虽不算非常完美,但在中国近代史上是极具开创意义的,某些方面甚至与列宁思想不谋而合,在中国近代化、追上时代潮流的征程中,这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开创民国之丰功伟绩,绝对无愧于“国父”之称号,论其对后来共和国的功绩,论其伟大,未必是会输于润之先生的!这样的革命者何尝又不是一个千年一有的伟人呢?但最让人痛心的是,他所期望的国民党后来竟打着“光复先生遗志”的旗号,变了反动派,一路“训政”,阻碍革命,阻碍中国近代化,再后来的反动派哪怕是败走台湾,仍不死心,甚至仍打着先生之旗号,先生在天之灵有何能安心,其何能安心瞑目?此反动之龌龊虫豸真真是中国近代化、中华民族复兴之阻路石,虽魑魅魍魉犹不能及!

  言归正传,此书大抵到此便完结了,但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在滚滚向前,中国的近代化道路仍是一条荆棘之路,从来没有什么革命之康庄大道,有的只是革命者们炙热的灵魂所谱成的镇魂曲,引领民族走向未来,一个民族如若不能坚持自我革新,不积极接受外来文化,不去批判自我,就无法一直保持活力,现在亦然;一个政党如果忘记初心,眼中只有权欲,文化腐朽僵化,政治唯利是图,忘记国家、人民,就会走向反动的那一面,矛盾是同一的,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于现在的执政党而言亦是如此。诸公,读史是为了明智!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甚至是一个民族,如若不坚持革命,不跟上时代潮流,不接受批判,不更新文化,不换新血脉,是无任何办法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我泱泱华夏,唯有近代百年是挨着打过来的,我们的民族踏足过山巅,也跌落过低谷,史读过了,借鉴过了,就千万不能够再走失败、落后的老路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们一定要坚持将民族复兴之革命进行到底,让革命之光耀九洲,让革命之音鸣九天,矢革命之志直至苍穹碧海!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