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叶之庭》观后感
在这个由网络编构,世界大互联的观念世界,各个框架的形式早不像古代时区分的的明确,但依然以某种形式存在着。框架边缘支离破碎的连接着彼此,人与人的现实联系和精神联系相比过去已经有了不小的割裂,而网络又促进了人们认知与现实生活的倒挂,人们彼此联系的点相比过去更丰富也更短暂了,比起像过去循着框架走的联系反而感到愈来愈困难。下雨天、爱慕、分手、教师、学生、成绩差、情感问题等等元素过去就有,古有望明月相思,今有相隔几步却仿佛是不同的世界,同样都是交集,同样都是距离,不同的人构成了这个故事。
男主是一个成绩不好,人际关系网稍微有些小,单亲家庭的十五岁男生。
女主是一个刚刚分手、受传言所困扰、对他人有轻度的信赖缺失的二十七岁女生。
从情感代偿角度来说,男主之所以会去和这位有些陌生的女性交谈并对其向往,来源于他的童年经历生活中、学科成绩差和人际交往圈小。对于他而言,一个愿意与自己处在同一环境下相伴的外表成熟的女性是相当吸引人的。对于青春懵懂的他,“下雨天与成熟美女同坐在凉亭下”这么一个远离让自己处在不利地位的的框架束缚的小世界,十分吸引人,就像是找到自己的价值一样,他将自己实现的价值与这位女性联系起来,也与这个地方联系起来,下雨天、公园凉亭、脚(鞋子)以及这位女性等等这些元素被他记住,其中“这位女性”很特别,雨天将他们联系起来。性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元素。男主在家庭中因父母离异和母亲对家庭照顾的缺失而造就了某种“照顾他人”的行为或者说能力,而其在与异性交往的缺失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并且其对女主爱慕的方式也是由此产生并发展的。(这里省略了对性的分析以及家庭对性观念的影响,因为我确实不知道)
而女主也同样的,因为工作原因一个人生活,在房间的特写和在出门时化妆的对比可以看出生活较为混乱,同时工作和情感的不顺利,使她有一种轻微病理性的心理问题,而她与男主交往时的行为和心理,同样的是一种代偿,但这种现象本身并不正常,同时也违背了她的生活和工作要求,最终在其与男主的进一步生活性关系的加深而暴露,比如“师生关系”、社会伦理观、人际关系等等的矛盾爆发。
双方的矛盾产生在于男主的升学压力和女主的生活压力,其次推动的有女主的因焦虑而撒谎和男主的因性格产生的交流缺失。因为双方以一种逃避的姿态发展关系,所以“下雨天”、“做鞋子”、“凉亭”才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联系,而没有这个联系点就没有交集的不正常现象,在剧情发展到后期,双方的联系逐渐暴露,比如师生关系与男主爱慕的冲突、双方的生活差异导致未来去向的冲突等等,阻碍了两人的关系发展。
最后,男女主的矛盾爆发,互相向对方真实表达了心里所想,坦诚接纳了对方。
之后,女主去往其他地方工作了,还是当教师,男主不出意外的成绩不及格,而生活还要继续。人与人的联系不是真的要依靠特殊物品的支撑而是需要切实的生活的联系,于是男女主应该是达成了类似密友的男女朋友联系,男主放下了暂时的联系手段及“下雨天”、“凉亭”和鞋子的制作,明白了真正联系需要的东西及生活在一起,所以最后他一个人走到凉亭放下之前自己认为是联系的鞋子制作的生活方向的象征的答应好的鞋子,读着女主写给他的信,估计是要好好学习建立与她的生活关联吧。
第一次尝试写观后感,文笔不行,友好的建议对我很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