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妈妈是制造抑郁症的高手?警惕母子间可怕的共生关系!
跟大家谈一个心理学的原理,这个原理,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提醒作用。
石家庄的一个男孩从医学院读完研究生毕业后,在一家区级医院工作。
工作半年后待不下去了,因为和科室同事不能很好相处,工作也不出色,经常被科主任批评,最后他承受不了,回家了。
回家后,他的信心受到重创:好不容易读完医学院的研究生,却不能在医院里工作。现在一个硕士研究生要进稍微好一点的医院都难,更何况,他毕业于贵州一个不怎么出名的医学院。
被医院解聘后,他就抑郁了。
我给他辅导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问题,孩子的抑郁症是他妈妈一手制造的。
有人会说妈妈还会制造抑郁症吗?会的,有些妈妈是制造抑郁症的高手!
什么样的母亲最容易把自己的子女变成抑郁症患者?就是让子女对自己具有高度的依赖性。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依赖永远都是相互的。当儿女依赖你的时候,你一定会依赖儿女。
我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孩子的成长经历:
妈妈三十三岁才生他,生下来后在身边百般疼爱、照顾,直到孩子考上高中,高中离家很远,不能走读了,需要寄宿。
寄宿后妈妈见不到孩子,孩子见不到妈妈。孩子不能适应,妈妈也不能适应。孩子就天天给家里打电话,跟妈妈一聊就是一两个小时。
妈妈这时觉得不行,孩子离不开她。就在学校的对面租了一套房子,可以从窗户和阳台上看到学校的大门,学生们下课、放学的时候,她就在那瞭望儿子归来。
妈妈高中三年的陪读。给孩子烧饭、洗衣服,孩子只管学习就行。只管学习,什么都不管,这就叫学习机器。把一个活生生的人变成机器了。
我本人在上大学前,也是什么都不管。我有妈妈,还有两个姐姐,三个女人照顾我的。也是什么都不会。
但是上了大学就自己学着做啊!既然没人照顾你,你就自己照顾自己!
这个妈妈却没有给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孩子也没有争取这样的机会。离家上学就无法适应,因为没有妈妈。同样,儿子不在身边,妈妈也不适应。
于是从高中到大学,再到研究生,妈妈一路陪读,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同盟关系:感情上,儿子离不开妈,妈也离不开儿子,相互依赖。形成共生关系、同盟关系。
同盟关系是什么?就是在家庭的等边三角形这个正常的模式被改变。儿子亲近母亲,自然疏远父亲;做太太的太亲近儿子,自然疏远丈夫。这个叫同盟关系。
共生关系:本来是一个植物学的概念,有一个植物必须附着在另外一个植物上才能够生存。而被附着的这一个植物也离不开附着的植物,离开它也活不了。
这个概念是由心理学家弗洛姆提出来的,就是人与人之间也会形成这个共生关系。
这个妈妈离不开儿子,离开儿子心慌意乱,根本就活不下去,感到空虚的不得了,无助的不得了。儿子离开妈妈也是这种感觉。两个人相互依赖。
研究生毕业了,得工作呀,妈妈不能陪工作了。在单位上,没法适应人际关系,工作也不怎么样。由于他的动手能力和主动性都太差,只知道读书。读成了书呆子,书呆子就是学习好的呆子,读书的呆子,它的本质还是呆子。
现在他抑郁了,但是妈妈根本就没认识到,孩子的抑郁是自己造成,因为你没给他独立发展的机会,你剥夺了他的自主性,孩子也把自己的精神主权公然交给了母亲。
做母亲的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不能让孩子太依赖你。如果孩子太依赖你,孩子就变成什么都不会,一个无能的、无用的人了。
因为人最关键的就是要实现自己的自主性。就是思想、情感、能力、行为都是独立的,不依赖于父母中的任何一个人,也不依赖于社会上的任何一个人。
人整个发展的过程就是独立的过程。
开始在母亲的子宫里和母亲浑然一体。生下来以后,跟母亲就变成两个人了,但是他必须依赖于母亲的乳汁去喂养,要接受父母的保护。
到了一定程度,就到幼儿园认识新朋友了,他的世界扩大了。再大一点就出现更大的社会,最后走上社会这个大舞台。
所以说,人长大以后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联合,二人成为一体。离开生你的这个女人,才能够很好的走向永远陪伴你一生的那个女人。
但是很多母亲啊,不愿意放手,造成了孩子也脱不了你的手。最后把孩子毁了。
男孩子、女孩子都是越独立越好。不独立,说明你没有能力独立,没有能力独立,就没有办法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和复杂并有挑战性的工作。
最后只有像这个孩子一样,好不容易找了一个工作,读了这么多年的书,然后不仅是失业了,还失去了健康。抑郁了。
如果一个人从小就特别独立,他患抑郁的可能性就非常非常小,抑郁和依赖是有很大关系的。
希望所有母亲重视“同盟关系、共生关系”这个问题。
本文转自“王国荣与众不同的心理学”公众号
作者简介
王国荣,心理学家,独立学者,作家,中国整体心理疗法的创立者、中国循证心理疗法第一人。曾任心理医生杂志社首席学术顾问,上海博爱医院高级心理治疗师,是中国国内最有实力与天赋的心理学家之一。
出版了十余部有影响力的心理学专著,其中《学生心理问题突破性治疗》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数百所大学列为馆藏图书,《50 种心理治疗与调适方法》获中国高等院校出版社联盟最受读者欢迎图书奖,《人生最重要的 10 种关系》被中国文化出版社列为心理学大师系列丛书,《与抑郁症握手言和》荣获最受读者欢迎专业图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