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面试试讲示范|《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这个特别的时代究竟留给了后人什么呢?岳飞说靖康耻犹未血,臣子恨,何时灭?文天祥说,山河破碎风飘去,身世浮沉雨打萍,陆游说,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南宋留给豪杰壮士的是扼腕悲痛,留给后人的是恨不能吻英雄泪的扼腕叹息,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辛弃疾一起走进《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去体会那时代的深刻眼泪。
在这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段配视频的诗词朗诵,影视化作品当中呢,视频形式呈现了辛弃疾的一生缩影,同时呢,配有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词的朗诵,希望同学们能够隔着千百年,以这种形式去重新开启那段尘封的记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个配视频朗诵。
好,视频播放完了,老师观察到大家的脸上都不约而同地露出了某种悲戚的神色,可能这种对文学作品的初步感受是模糊的,是难以名状的,但是你要相信对文学作品的初步感受却是很宝贵的。接下来请同学们保留着这一份珍贵的感受力,再次去细读本首诗词,老师将会给大家播放一段配乐,请同学们和着配乐进行自由朗读。
好,老师听到大家朗读的声音渐渐小了,相信你从刚才的朗读当中,更进一步地走进了作品,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针对于这首词本身的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
好,同学们请跟随老师一起看黑板上的题目,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哪位同学能来帮助老师一起解题?好,我们请这位同学。嗯,请坐。看来他的基本功非常扎实。他首先点明了破阵子为本词的词牌名,而本词真正的题目应该是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它的断句节奏也很清晰准确,请同学们拿出一根铅笔,在题目上标注它的断句。
好,那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一起来了解陈同甫为何人?好,我们请前排的这位女同学。好,请坐。这位同学咬字清晰的为大家解释了课下注释1里对陈同甫的解释。陈同甫,名亮,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也被誉为人中之龙,文中之虎。本词呢,正是作者辛弃疾写给好友陈同甫的。那哪位同学能来顺势介绍一下辛弃疾呢?好,我们请前排的这位男同学。嗯,请坐。这位男同学一看就是辛弃疾铁粉,一连串说出了很多辛弃疾相关的资料。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本词呢,选自《稼轩长短句》。我们经常说同诗为朋,同志为友。辛弃疾和陈亮同为抗金的主战派人士,二者志同道合,我们也得以去品鉴跨越千年而历久弥新的深厚友谊。
本次题目,《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记之》课下注释中对壮词给出了特殊解释,为雄壮的词。其实刚才呢,我们也认识了陈亮、辛弃疾两位豪气干云的有志壮士,那请同学们谈谈从词的作品内容来看,还壮在哪里呢?好,我们请这位同学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嗯,请坐。这位同学啊,语言组织能力非常强,他挑选的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他感受到了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精陵开的战前景象,他仿佛看到了一个英雄孑然独立在尘土飞扬的战场之上,战马喑哑,万箭齐发,而这个英雄傲视群雄。很好,这个画面给人一种很壮观的,这个英雄也让人感觉到非常的豪壮。好,我们再请一位同学去分析一下,你还从哪里读出了雄壮?好,请这位女同学,好,请坐。它的断句非常准确,八百里/分/麾下炙。结合注释,我们应该知道八百里它指的是牛肉,麾下指的是部下,那炙呢是指烤熟的肉食,所以本句的意思为将肉食分给部下去犒劳款待他们。五十弦翻塞外声,塞外声在这里指的是雄壮的军乐。边塞之曲,多慷慨悲壮,少温柔缱绻。此时正是沙场点兵的季节,并且一个秋字点明了点兵的时令,这是秋风萧瑟,悲凉萧索之际。哦,又有一位同学迫不及待地举起了他的手,我们来一起听听他的看法。好,请坐,他择选的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你能为大家疏通一下这两句的意思吗?好,很准确,我们一起可以来结合课下注释了解的卢指的是一种名马,在这里是指在战场上冲锋杀敌的那个马,它跑的速度非常快,而弓如霹雳弦惊指的是弓箭的声音像惊雷一样震耳欲聋。从这里呢,我们能够感受到那些冲锋杀敌的战士们的雄壮形象。作者呢,不仅从视觉的角度描绘了战场,还从听觉的角度让我们更加身临其境的体会到勇猛无比的将士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画面。而这勇猛无比的战士在冲锋陷阵之时,心身毫无退却,反而还显示出了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雄心壮志。从这里我们能看到本词确实为一首雄壮之词,可是本词中只有雄壮吗?你还从哪里哪句读出了其他的壮?让我们一起。起来重读本词的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可怜在诗词作品中有很多丰富的含义,在本词当中翻译为只可惜。只可惜,我两鬓的斑白已浸染了我的岁月。只可惜,曾经冲锋陷阵的我,那意气风发的身影已永远停留在了过去。只可惜,我一生抗金主战,却终没能看到国土恢复的一天。我不能像苏轼那样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我日夜切齿,腐心之痛,我永不能忘怀。在本词的最后一句,那个雄壮的辛弃疾,英勇的辛弃疾已经离我们而去了。那个如青丝般的少年,如今对着理想只能空叹,我的岁月藏在最后,我的成就藏在梦里。与其说本词为雄壮之词,不如说本词为悲壮之词。毕竟那份雄壮只藏在作者的最后,只藏在作者的梦里,而留给清醒的人的,留给客观的以后的,永远是我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壮和辛酸。
在课程的最后呢?让我们怀着无比的敬意,再次去齐读一下本首词作,去感受那个曾经鲜活,如今仍然鲜活的辛弃疾吧。
好,我们来布置一下本节课的作业,今天课后呢,希望同学们都能去观看影视作品辛弃疾,并且去预习一下本册书当中的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