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3293-2022 英文版 鞋号
GB/T 43293-2022 英文版 鞋号
GB/T 43293-2022 英文版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 3293.1-1998《鞋号》,与GB/T 3293.1-1998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
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更改了范围(见第1章,1998年版的第1章);
b) 更改了“鞋”“鞋号”“脚长”的英文名称和定义描述(见3.1、3.2、3.3,1998年版的2.1、2.2、2.3);
c) 删除了“脚围”“一般正常脚”的术语和定义(见1998年版的2.4、2.6);
d) 更改了“脚宽”的定义和示意图(见3.4,1998年版的2.5);
e) 增加了“跖围”“世界鞋号”“中国鞋号”的术语和定义(见3.5、3.6、3.7);
f) 更改了陈述鞋号体系基本特性所使用的表述形式(见第4章,1998年版的第3章);
g) 删除了“确定鞋号的方法”一章(见1998年版的第4章);
h) 删除了标识的要素(见1998年版的6.1);
i) 增加了鞋号标识格式(见6.1);
j) 增加了不同鞋号体系之间的转换要求(见第7章)。
本文件修改采用ISO 9407:2019《鞋号 世界鞋号体系的尺码及其标识》。
本文件与ISO 9407:2019的技术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增加了“中国鞋号”的内容(见第1章),原因是中国鞋号与世界鞋号是同一鞋号体系;
---更改了图2及对应的标引序号说明(见3.4),原因是我国对于脚宽是图2所示的宽度;
---增加了“中国鞋号”的术语和定义(见3.7),原因是中国鞋号只适用于在中国境内使用,在号差、标识格式上与国际鞋号略有差异;
---增加了“中国鞋号体系的基本特性”(见第4章),原因是中国鞋号与世界鞋号是同一鞋号体系,其体系的基本特性是一致的;
---增加了中国鞋号标识格式的描述(见6.1),以便于我国各相关方使用;
---增加了鞋号转换中与“中国鞋号”的转换(见第7章),原因是中国鞋号与世界鞋号是同一鞋号体系,与其他鞋号体系转换数据相同。
本文件做了下列编辑性改动:
---更改了标准名称为《鞋号》;
---更改了3.4的注1;
---增加了3.4的注2;
---增加了4.3的注2;
---删除了第5章的注;
---更改了6.1的示例;
---增加了6.3的注;
---第7章中用资料性引用的GB/T 36935替换了ISO/T S19407。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制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05)归口。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98年首次发布为GB/T 3293.1-1998;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鞋号
1 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对世界鞋号及中国鞋号的尺寸的特征和标识的方法,该方法基于足部轮廓测量值。
本文件适用于所有类型的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世界鞋号及中国鞋号体系的基本特性
4.1 鞋号应基于4.2和4.3给出的两个测量值。
4.2 脚长,所设计鞋的主要特性值,以毫米(mm)整数表示。
4.3 脚宽,所设计鞋的次要特性值,以毫米(mm)整数表示。
注1:不排除在鞋类规范和制鞋其他阶段使用跖围或其他的足部尺寸。
注2:中国鞋号(3.7)与世界鞋号(3.6)均是基于脚长和脚宽的体系,二者区别在于鞋号标识格式不同,见6.1。
5 鞋号表示方法
鞋号应以脚长(4.2)示值表示,单位为毫米(mm),必要时可加脚宽(4.3)示值,可不标注测量单位。
6 鞋号标识
6.1 格式
世界鞋号应以大写字母“MP”或“Mondo”开头,并应包括脚长,企业可根据需要在后边加上脚宽,彼此间以短线或斜线或括号隔开,所用字母应与任何其他信息显著分开。
中国鞋号应包括脚长,企业可根据需要在后边加上脚宽或鞋的型号。
注:鞋的型号定义见GB/T 2703-2017中2.8.62。
6.2 位置
6.2.1 鞋
配成双的每只鞋上应在清晰可见且便于读数的适当位置标注鞋号。
6.2.2 包装
鞋盒或其他包装上应标注鞋号。
6.3 形式
只要鞋号标识保持尽可能长时间清晰可见,企业能自主选择标识的形式和采用的方法。
7 与其他鞋号体系的转换
其他体系的鞋号应通过该鞋最适配的脚长转换为对应的中国鞋号或世界鞋号,也可包括脚宽。
中国鞋号或世界鞋号、英国鞋号、美国鞋号以及欧洲鞋号各体系之间的转换见GB/T 36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