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如果你在阅读本书时觉得昏昏欲睡,或者真的睡着了,我不会像大多数作家那样感到沮丧。事实上,正因为本书的主题和内容是睡眠,我会积极鼓励你的这种行为。当你明白了我所了解的睡眠与记忆之间的关系后,睡着了将是对我最好的奖赏,这恰好说明你作为读者,无法抗拒强化、记忆我传递给你信息的冲动。所以请在阅读这本书时,自由地进入和离开你的意识。我绝对不会感到不快,相反,我会很高兴的。
——P13《睡吧》
尽管人类显示出一种固定的24小时作息模式,每个人各自的高峰和低谷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对一些人来说,他们在白天很早的时候就达到清醒状态的高峰,而睡眠的低谷也在入夜后早早到来。这些都是“晨型人”,大约占总人口数的40%。他们更倾向于在清晨时分醒来,并且很乐意这样做,他们在一天的这个时候会拥有最理想的工作效率。另-一些人则是“夜型人”,约占人口总数的30%。他们更喜欢很晚人睡第二天上午很晚才起,甚至下午才起床。剩下30%的人处于早晚两型之间,稍微倾向于夜型人,我自己就是其中之一。
——P24《我的节律与你的不同》
成年人的熬夜性或早起性,即睡眠类型( chronotype),是由基因决定的。如果你是个“夜猫子”,那么你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很可能也是“夜猫子”。可悲的是,社会对待"夜猫子”的态度是不公平的。首先是“懒惰”的标签,这是源于“夜猫子”白天起得 很晚的习惯,因为他们直到凌晨才睡着。另一些人 (通常是早起的人)会根据这种错误的假设来指责“夜猫子”,这些人认为这样的偏好是一种选择, 如果他们不那么懒散,就可以很容易早起。然而,“夜猫子”并没有选择去做个“夜猫子”。由于不可避免的DNA结构,他们生来就处于一种推迟的时间表中。这不是他们的意识缺陷,而是基因宿命。
——P25《我的节律与你的不同》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机会有多大,大脑都无法恢复它失去的所有睡眠。这对于整个睡眠时间来说都是事实,对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来说也是一样。人类(以及所有其他物种)永远不能把我们之前失去的睡眠“睡回来, 这是本书中重要的知识之一。
——P81《做梦还是不做梦》
同样有问题的是底线的重置,随着长达数月或数年的长期睡眠不足,个体实际上将会适应自己表现受损、警觉性降低和能量水平降低的状况。这种低水平的损耗成了他们认定的规范和基准。个体无法意识到长期的睡眠缺乏状态是如何影响他们的智力和身体活力,包括慢性积累的健康问题。他们几乎不会将这两者联系起来。
——P170《当你睡眠不足时,你意识不到自己的睡眠有多么不足》
绝望和希望之间的最佳桥梁是一场良好的睡眠。
——P189《情绪反常》
在这个快节奏、信息超负荷的现代世界里,我们为数不多的能够停止持续性信息摄人,并且进行思维反馈的时间,就是我们的头挨到枕头的时候。但是,没有比睡觉时有意识地这样做更糟的了。当我们的情感思绪的旋转齿轮开始转动,焦虑地担心我们今天所做的事情、忘记做的事情、未来几天必须面对的事情,甚至是那些遥远的将来还未发生的事情,难怪睡眠几乎不可能开始或持续。这并不是那种将睡眠召唤进你的大脑,让你平静地沉浸在整夜安睡中的平和脑电波。
——P299《失眠症》
生命中所有真正重要的行为都受到两条非常简单的规则支配:远离那些感觉不好的事情,或者去完成那些感觉良好的事情。这种接近和规避的规律从人类和动物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决定了他们的大部分行为。
——P302《嗜睡症》
我相信,现在是时候重新夺回整夜睡眠的权利了,我们不应该为此感到尴尬或是羞耻。这样,我们就可以重新得到最强大的灵药,通过每一个可能的生物途径带给我们健康与活力。也许,我们终将记起白天真正清醒的感觉,充分而深刻地感受到充实的生活。
——P421《结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