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不掩瑜——《我不是药神》小小諵哗

电影刚上映,影评也是层出不穷,关于作品其主旨与具体内容,前人之述备矣,而且朋友们也定是比咱写得好的,便不再赘述,然而它又的确真的有值得讨论之处,使咱感触颇多,便从自己的角度,小小胡乱跟一跟风。
*笔者业余,皆为拙见,还望见谅。
*含些剧透,可能更倾向于观影后的朋友们

欲扬先抑,咱先讲一讲它的小小不足。
1. 略有偏差的引导
最早看见A大(accelostorder)与丁香医生的公众号上指出片内指责正牌制药企业不顾百姓、略显得势利的倾向的渲染,而却没有同时把研发者们的投入计入成本之中,当然,作品注重要表现的是程勇(原型陆勇)对社会问题的关怀与对其人性中的伟大,其实也无伤大雅,只是波兹曼也说“媒介即认识论”,若是能在影片中同时稍稍带过、加以说明此点,相信这部作品会更加地接近“完美”。
近日看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其中的“谈多元宇宙”中提到
人是社会的动物,而同时又秉有反社会的天性。想调剂社会的需要与利己的欲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能不有法律道德为之维护。……但是“道德的宇宙”决不是人生唯一的宇宙,而善恶也决不能算是一切价值的标准。
于是,即使程勇发出了人性的光辉,拯救百千人,他也在——可以说是“法律的宇宙”中成为了破坏者。这便的确令人唏嘘了。
2. 其他
当然,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一部作品,也已经很优秀了,至于很多朋友们指出的其他瑕疵,个人认为倒是算入拍摄、编剧的技巧与设计桥段,也是很OK的。
接下来,《我不是药神》,咱也说了,最终还是瑕不掩瑜的,接下来咱就稍微讲讲这部作品,个人认为很不错的点。

1.文字、台词
首先,我们可以小小品味一下标题的英语“Dying to survive”,这正是契合了故事的情感基调,而在片中也的确反复出现患者“我不想死”的生的欲望,与程勇给予的活的希望。
然后,咱个人很喜欢的部分之一便是开头,虽说实际取景是在南京,但一开始父子俩的上海话与粗口使得作品背景更丰富、更真实,也更仿佛一位平易近人的讲述者,让观众身临其境。
2.场景
笔者在观影过程中观察到有两次明显的雨景,而这两次分别是程勇被张长林威胁被迫合作、将一顿庆功宴变为离席宴,与彭浩(黄毛)为了不让程勇卖药之事发现而不幸出车祸二事。程勇遭遇这两件事时,雨淅淅沥沥地下,也正是反映其内向心理活动与情绪的变化。
程勇见被病痛折磨的吕受益后再次去进购药品时,在印度所见的神像,正是“生命”的代表。而这次在神秘诡异的BGM下的“邂逅”,又正是预兆了程勇渐渐不仅仅是只为了利润,而开始渐渐真正帮助病人,甚至开始做起亏本买卖。
3.人物刻画
关于这一方面,其实已经有挺多的其他笔者进行过详细分析了,我就在这里再次称赞一下彭浩(黄毛)的扮演者章宇的演技,由于剧中角色是沉默寡言却又重情重义的年轻小伙,台词少、语言描写不多,对神态、动作的刻画要求便更高了。
4.戏剧的矛盾冲突
在剧中,程勇与曹斌分别有三次与一次的内心矛盾的冲突(纠结),也使得人物更没有传统中的“非黑即白”,而情节也更加起伏跌宕。
总之,这部优秀的国产片的确难能可贵地为我们很直接、深入地展现了社会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就像程勇最后所说,
我相信今后会越来越好的。希望这一天,能早一点到吧。
是的,无论是社会问题本身的解决,还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人,最后还有千千万万上亿的,观望、思考、遭受着社会问题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