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北平岁时记(四十二)

2023-02-25 07:18 作者:俺们地球村那点事儿  | 我要投稿

作者:仙舟 益世报-北京 > 1931-04-01 姑勿论跴岁究为何义,此事余尝视为有害无益之举,芝蔴尖系属干草之一种,倘为炮冲之馀火烧,其祸殆不堪设想矣! 辞岁 辞岁为北平人过年应有之礼俗,前清之季,盛极一时;迨晚近社会文明,不尚俗礼,多年不见,尽可握手叙别,满人“请安”之俗既废,伏地磕头之礼亦无,因之辞岁之风,亦间接而受淘汰矣。 早年辞岁之礼,似极隆重,官场犹不肯草率行之。除夕之日,凡为在职官员,皆着本级之礼服——前清时,如蟒袍,补褂之类——或驱车,或步行,往来道上,举止堂堂,此即往长官府第,或亲友家中,行辞岁礼者。其无官职者,则著崭新之便服,囗忙之状,与官僚殆无异也。 然辞岁之礼,亦非等闲行之者,其中乃有尊囗远近之别。譬如在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其所去之家,皆其本管之长官,作摇尾乞怜之卑礼,长官受之,固已“赏脸不小”,无回拜之礼也。 关于秦俑间之辞岁,虽有“回拜”之举,然于行礼之时,要看关系如何。亲而近者,则行之,远而疏者,则免之;至于趋炎附势,夤缘来辞岁者,又当别论矣。 光绪末叶,辞岁之风已渐懈,惟初婚之新郎,在第一个除夕,无论事物如何纷繁,亦须抽暇往岳家辞岁。此为第一次之大礼,不得擅废,否则,岳家即斥为不恭;甚者,因此小节竟致宣告断绝关系,此殊小题大做;顾旁观者,虽识为无理取闹,而当事者,尚谓“讲里讲面”也。 卑职至长官家辞岁,须先投剌于门房,并以“门包”授囗者,名剌始得顺序传递,长官进其见,始见;否则,即以“挡驾”二字囗囗。

北平岁时记(四十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