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启示?

首先会我尽量避免剧透,但还是会有些许提及本系列的一些感觉(即会给大家带来的感觉与感情吧)与基本背景设定。

这篇文章只是想讨论一个东西:
如果把这部“少儿不宜”的系列故事给孩子(不如就假设是如主角一般12岁左右吧)看,那么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然后首先声明:我没有真的已经认为应该推荐给孩子看。(所以才叫讨论)这里只是单纯讨论“会有什么影响(不论好坏)”
首先大概介绍一般认为的负面影响吧(当然,如有缺少可以自由补充,不过我应该会尽量概括的)(另外这里只单纯考虑“此剧情单纯对于孩子的心理与性格等的影响”,不考虑“亲人/朋友看见孩子看这个”,或者“由于观看的环境(各种网友评论,或者某些网站会有不好的广告)对孩子带来的影响”之类带来的影响):
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创伤(具体大概会表现为对周围人/环境的不信任,不安全感吧。嘛原因肯定是因为剧情里黑的部分)
会影响孩子对社会与他人的认知(大概会表现为错误的认为某些应该信任的人或物不应该信任或相反吧。然后原因则是由于剧情中与现实大幅度相异却很有冲击力的部分,很容易影响人的认知的感觉)
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身体不适(部分场景有可能。。有点恶心?然后大概会表现为呕吐什么的吧。。原因自然是某些不适场景。。)
然后,则是偏正面影响吧,当然,这些应该可以认为都是我想的,毕竟大家也不会说这东西:
娱乐,能够减少压力(大概会表现为日常生活的平均心情程度会稍~微~提高一点(虽然。。。我感觉大家不会觉得这玩意真的一定能减压。。倒不如说搞不好还会增压。也就是增加心理创伤),原因的话,毕竟是娱乐性文学吧,是用于娱乐的,不是工作,没人逼你看,是你自己想看,并去看了的。既然你去看了,在你没有后悔的前提下(突然觉得会不会有人说“up你说的不对,我后悔了”),那这个故事应该是会让你感觉更好的?)
能够让孩子更重视自己的人身安全(大概会表现为更倾向于不去有危险的地方,倾向于不亲近陌生人,对一些原本认为安全的东西改观,原因的话虽然也有点像是心理创伤带来的效果?)
或许会更重视自身价值?(大概会表现为对未来更有期望?原因则是本系列几乎大多数能够渲染感情的角色都是孩子(嗯。尤其是后面。。好吧不要剧透)(毕竟主要角色都是孩子,也不愧为能让观者很多都有点觉得“作者怕不是个变态”的剧情),作为与其同类的人也应该会部分联系到自己身上?)
之后是对以上几点的详细讨论:
那就先是负面影响:
一般会认为具有强大刺激的事情会给人带来“心理创伤”吧。然后它在被治愈前会对自己的日常行为产生各种影响。一个有心理创伤的孩子(先假设他看了这东西真的有心理创伤了?)在日常中会与一般人有很多不同(但大体上大概还是会一样的吧)。首先先讨论这个剧情能够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心理创伤?这东西不太好估计,我想出于各种原因,如果有“认为自己可以被称为本文中提到的‘孩子’”的人看到这篇文章,大概会觉得“心理创伤”言之过重?毕竟这就像是“家长们担心孩子看到不好的东西”一样,孩子不一定真的觉得这个会有不好的影响。(虽然分级肯定是得有的,R18就是R18.。。这个东西我不想讨论(虽然讨论起来感觉还是要写很多)。。)。我们说战场上的人有很多回来后得了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简直就是“心理创伤”的代表),但日常生活一般很难得PTSD,我们也往往认为孩子们表达悲观的情绪属于“网抑云”(即“为引起同情装作低落的样子”,或者“中二病,即幻想自己的状态更加的不同而特别”之类的)
认知实际上应该可以理解为“大脑里神奇的智能学习算法,搜集自己所看到的事物后fit出的模型”?或者是“对周围环境的总结与概括”?,也就是说,我们担心这个故事会让孩子真的认为某些程度上是真的?如果要反驳的话,大概就是“难道玩了王者荣耀后就要以为荆轲是女生吗?”,不过要驳回来,那就是:“客观上,确实有人(可能很多?)有些觉得荆轲是女生了”(哦。。我还是暂且说一下吧,荆轲真的是男生)。要确认哪个对,需要大量的调研统计吧。不好说?
啊。。身体不适。。看见过于“神奇”的东西(比如说。。新鲜的内脏?呕吐物?)会让人不适(这里就以呕吐为代表。。毕竟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个吧)。不过当然,也是看人的,有的人受得了(比如医学生,虽然他们在这一点上可以说不算普通人?),有的人受不了。一般来说这种东西对人的影响应该是暂时的。你不会因为见过一次恶心的东西吐了,以后就每天固定吐一次。。。不过客观上确实有可能增加未来呕吐的可能性?
然后就是正面:
娱乐。嗯。娱乐呀,一个人人喊打(嘛。部分人。不过只要你在过度娱乐后有内疚感,那其实你也大概理解他们吧。。不会有内疚感的人的话。。。那没事了),但又无法离开的东西(。。。我想应该没什么人能完全的。。不娱乐吧)?一般认为孩子看番应该是可以起到娱乐效果的。好的故事会带来更好的娱乐效果。这种东西度量起来还是等我去学学心理学吧。
人身安全。也是大家担心的东西。但孩子却一般不会太担心吧。。要不然他就不太像孩子了。。。。我是有想到。人对周围的警戒程度,应该可以认为是“对被可能的侵害的受损程度与可能性估计”(也就是有多讨厌与多么有可能被侵害啦)的程度的映射吧。由于“对社会认知”(即“对受损可能性估计”)的估计在正面2部分讨论所以这里不讲。那么,这个故事也算是明确告诉孩子“你要是被侵害的话,可能会很严重”。大概吧?
对自身价值的估计,可以理解为对自身希望程度的估计吧(有宏大梦想但自认为无力的人也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吧。。总之我先这么写吧)。这么一篇描写希望(?)的剧情,也许可以认为还是能够鼓舞人的?(嘛。虽然得先别被吓到)倒不如说。希望。。也就是梦想实现的可能性,但似乎一般好像觉得孩子们大多数会以“成为明星/网红”这样的作为目标?嘛,期望那只是一种偏见或误解吧,再怎么说我当时也是想当科学家的(呵呵,嘛程序员也不错,虽然以后就不清楚了),总不能他们失望之前我们先失望什么的。。
对于这些的考虑,应该可以成为一种“对分级程度与规则”的参考吧。
同时也有种。。虽然我们说“你们的路我们早走过了”。但想一想,还是很难真的去理解孩子吧。毕竟“理解”是要你去100%的“肯定对方在自己的角度上别无选择”(毕竟你不能真的以“笨”(主要表达辱骂。而非“由于脑部原因导致的思维问题”)去评价一个你理解的人,就像是,别人说“我想自 残”,结果你说“你怎么(比起询问,语气上主要表达责怪)不早点寻求帮助?(之类的)”(说明你没有理解对方对自身环境与社交关系的感受,既然他没有寻求帮助,那一定是觉得寻求帮助不是个适合的选择,你要做的是让他认为自己部分认知错误,并根据修正后的内容做出对应的改变(当然,我们会希望把他从“我需要自残”引导出来)))(虽然说。。好像也有那种“啊。我单纯没想到这个方法”的。。不过也没办法是吧。。)。
最后好像还是会导入到一个问题。。“到底‘大多数人’是什么情况?”。。。感觉要是能掌握足够多的数据也许能预测未来呢。。
毕竟我也只是个大学生。本文也接近于一种胡思乱想。虽然说是原创但我倒是会希望大家能多到处传。。不管是转载还是盗我都欢迎。就算声明是自己发布的我也可以接受。毕竟我只是想分享想法并与大家讨论。最糟糕的情况也不过是被忽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