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事业单位面试】面试热点:河道贴瓷砖

题目: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就是公共投资巨大,群众却感觉收益很小,不被理解,甚至被群众诟病。对此,你怎么看?
示范作答:
考生思考完毕,现在开始作答。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增强民生福祉、提升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利好举措。但是,在某些重大公共项目落地后,由于项目投资金额过大,而群众也不能切实感受到益处,受到不少群众的诟病,导致相关部门现在有些“吃力不讨好”。群众对公共项目不满意、不买账,就是对当地的执政的能力产生质疑,长此以往,有损当地的公信力。而公共项目花费的巨额资金,都是纳税人的血汗钱,如果这些资金不能用在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的关键项目上,也会严重危害党群关系,甚至动摇我们的群众基础。
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项目建设在前期缺乏深度调研。由于缺少和群众的双向沟通,不能了解群众迫切的需求,导致公共项目很有可能被误解为“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二是在重大项目建设当中缺乏科学规划。在项目建设中未全面考虑本地的财政、风俗、民生的因素,导致群众的满意度不高。
那么,该如何让公共项目成为广大群众满意的政府工程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是合理配置本地社会资源。社会资源的运用要以公共利益和民生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相关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统筹教育、医疗、交通、文娱等各方面的群众需求,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分类处理,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在解决急难愁盼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的公共服务需求。
二是加强公众参与与沟通。相关部门要积极搭建好与群众沟通的平台,让群众全过程参与到公共项目建设当中,充分听取民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其纳入公共项目的规划和实施中。面对群众的质疑,及时做出回应,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三是建设严格监管机制。相关部门要加强公共项目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引入第三方机构和群众监督力量,确保公共项目建设的质量和安全。同时,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利益集团违法行为予以坚决打击。严格落实项目责任终身制,推动社会公平和公正,办好民生实事,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20大精神,认真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重大举措。只有建设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公共项目,才能切实提升群众的满意感、获得感、幸福感。
考生作答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