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电音寺补完计划】芒砀起风云——斩蛇剑科普
斩蛇剑,又名赤霄剑,以被汉高祖刘邦持有、用以斩杀象征了秦朝国运的白帝之子白蛇而广为人知。
最早出处为《史记》——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不过,实际上存在有七尺剑(索隐汉旧仪云「斩蛇剑长七尺」)与三尺剑(高祖云「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两种说法,所以崔豹古今注中认为是「当高祖为亭长,理应提三尺剑耳;及贵,当别得七尺宝剑」。
和传国玉玺一样被作为汉朝历代皇帝的象征——
《汉官仪》:侍中,左貂右蝉,本秦丞相史,往来殿中,分掌乘舆服物,下至亵器虎子之属。武帝时,孔安国为侍中,以其儒者,特令掌御唾壶。朝廷荣之。至东京时,属少府,亦无员。驾出,【则一人负传国玺,操斩蛇剑乘】。舆中官俱止禁中。
但是,后来失传了、遗失了——
《晋书·卷三十六·列传第六》:武库火,华惧因此变作,列兵固守,然后救之,故累代之宝及汉高斩蛇剑、王莽头、孔子屐等尽焚焉。时华见剑穿屋而飞,莫知所向。
在《拾遗记》中,也被认为是刘邦之父·刘太公在其年幼的时候,于酆沛山中遇到一名自称为天子铸剑的工匠,将自己所持有的能够斩断虬龙、虎、犀牛、魑魅魍魉、传承自殷商时期的三尺之刃【匕首】(名字就是匕首……)交给他,打造为剑,这把剑被授予了刘邦,用来在昂星精萧何的帮助下击败三猾——项羽、陈胜、胡亥,此剑也被认为是火德的象征。
在《西京杂记》中,其外表被形容为【以七彩珠、九华玉为饰,五色琉璃为匣,刃上常如霜雪,光景照外。开囊拔鞘,辄有风气射人】。
赤霄这一异名也是的确存在的——《夜航船》——斩蛇剑:汉高帝于南山得一铁剑,长三尺,铭曰“赤霄”,大篆书,即斩蛇剑也。及贵,常服之。晋太康三年,武库火,中书监张华列兵防卫,见汉高斩蛇剑穿屋飞去,莫知所向。
此外,它也被经常用于诗词的取材
《全史宫词》:
【宫词】
武库森严傍未央,灵金万丈见光芒。
斩蛇剑上铭如旧,来自殷宗伐鬼方。
《列朝诗集》:
【斩蛇剑】
秦氛炽天地,大泽蟠蜿蜒。
潜龙厄初九,鹿迹方茫然。
千里送徒人,三杯拂龙泉。
紫剑混赤精,红光吐青莲。
壮哉三尺锋,可以摧金天。
粉首明月中,饮血秋风前。
素灵何嗷嗷,老泪翻蛟涎。
芒砀起风云,咸阳若浮烟。
挥洒六合清,提挈神气完。
始知百炼钢,永与金刀坚。
《髙帝斩蛇剑》 :
抜剑长驱万里心,
蛇分鬼母哭空林。
元康武库流为火,
火徳将无属夘金。
《髙帝斩蛇剑》:
大泽云腥碧血侵,
芙蓉犹在匣中吟。
天教武库穿云去,
负尽残年斩马心。
《几社壬申合稿》:
斩蛇剑(徐孚远)
菱光三尺起秋风,
斩取秦关百二中。
却忆当年解佩力,
未央巵酒复新丰。
有趣的是,《广东新语》中,林邑王范文所持有的由两条鳢鱼化作的质如铁的砺石所打造的双刀,被其子孙后代认为可以媲美斩蛇剑。
撰稿人:闲者
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出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