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优化营商环境取得哪些成效?一起来看这份第三方评估报告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王媛媛)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近年来,乌鲁木齐坚持深化“放管服”改革,一系列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促进健康发展。
2022年,乌鲁木齐市从体制机制创新上着眼,从软硬环境建设上用力,制定出台了《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87项措施》,为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客观反映措施的落实进展和效果,发现薄弱环节和问题症结,更好的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提升乌鲁木齐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增强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乌鲁木齐邀请第三方评估机构特开展营商环境评估工作。

2月22日,记者跟随新疆绿丰源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行政专员魏铭(右一),到市市场监管局驻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一起“走流程”,通过“真听、真看、真感受”,沉浸式体验乌鲁木齐市场主体准入全面实行“一站式”受理的办事流程的快捷高效。乌鲁木齐晚报资料图片
企业开办全流程所需时间压缩至2天、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30—60个工作日、正常出口退税审核办理平均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 ……根据第三方评估机构出具的《2022年乌鲁木齐市优化营商环境87项措施落实评估总报告》显示,乌鲁木齐多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01 持续维护企业权益 优化营商法治环境
我市深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多元化解,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提升办案效能。市中级人民法院作为自治区高院确定的全疆唯一一家二审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系统试点法院,率先在全市探索繁简分流改革,实行“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在涉民营企业案件的案件流转、办案周期、办案效果实现“三加速”。2022年全市法院共审结涉企民商事案件3.39万件,其中,通过简案分流全流程集中、快速办理案件3.13万件,切实降低了诉讼成本,提升了办案效能。
依法打击知识产权侵权等违法行为,全市商标侵权案件罚没款87.76余万元,核查整改非正常专利申请2091件。
持续开展“阳光执法”专项活动,对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裁量权基准、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促进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建设完成乌鲁木齐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信息网站,并获取38家委办局各类数据。
02 不断提升服务效能 优化营商政务环境
乌鲁木齐市根据“跨省通办”“丝路通办”改革部署,依托自治区“跨省通办”中枢系统,通过配置事项、设置“跨省通办”服务专窗等方式,完善线上线下融合协调联动机制,为申请人提供全方位、立体式跨区域政务服务。
目前“跨省通办”可办事项130项,办件量共15.5万件。率先在全疆推行“乌阿通办”试点工作,分四批次梳理推出141项“跨地市通办”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截至目前“疆内通办”办件量39.5万件。
深入开展“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工作,实现办理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缩减70%以上,事项材料较2021年精简30%以上,让更多居民享受到政务服务改革带来的快捷便利。
持续优化改革流程,审批时限大幅压缩。统一全市的审批事项清单、流程及办理时限,实行审批事项动态监测管理,2022年我市在实现全流程审批时限90个工作日基础上,将全类型工程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30-60个工作日以内。
深化“一网”、“一门”、“一窗”,持续推进“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方式,正常出口退税审核办理平均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归并整合32条政务热线,实现与自治区12345平台的联网并线,构建全媒体受理渠道 。
03 促进市场主体发展,优化营商市场环境
积极推动“非禁即入”落地落实,建立2022年乌鲁木齐市重点外资企业联系清单。
建立、优化、完善“企业开办一窗通办”平台,简化企业开办手续,提升信息共享效率,实现全流程实时在线一体化办理。
实行用电申请“一窗受理”、信息共享和“一证办电”,对享受“三零”服务的低压非居民用户全过程办电时间压缩至15个工作日内。

乌鲁木齐招商团队走进深圳市伟基润科新能源有限公司。受访者供图
招商引资实施项目稳步增长,2022年,我市招商部门紧紧围绕装备制造、能源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纺织服装、环保建筑材料、电力设备制造、绿色食品制造、大数据等产业,以延链补链强链为目标,充分发挥驻外招商小分队的作用,针对各区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等瞄准目标企业,上门招商、精准招商,招大引强,推动各大产业高质量发展。
04 提升宜居宜业水平,优化营商社会环境
乌鲁木齐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特别是不断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
2022年,全市通过国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14家,较上年增长30%,总数达525家,创历史新高。
大力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实施就业技能培训行动,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0.87万人次,1.94万人次取得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全年全市夜间从业人数6.98万人,消费额37.62亿元。
新疆我的家·新媒体中心
编辑:星星 责编: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