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学习分享7——自我实现
为什么需要成长型的思维模式?
1968年的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到学校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对所有学生进行了智商测试,然后告诉老师说某些学生的智商非常高,以后肯定会取得非凡的成绩。但事实上,这些被认为“高智商”的学生其实是随机抽样的结果,他们的智商不-定比其他学生高。但是,随后的实验结果惊人:那些被认为属于“高智商”的学生在第一年的学习成绩确实好于其他的学生。这个实验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请你思考,这些学生为什么能够进步神速?
这些学生是相信自己能够成功,所以最终取得了成功。这些标科学家“选定”的学生,其实天赋并不比别人强,而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最终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绩, 只要努力用功,就肯定什么都能学会。
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金莫顿提出过一 一个概念,叫作“自我实现的预言”,意思是说,当你听到一个预言,就算预言本身是假的,但只要你相信它是真的,这个事情最后就可能会变成真的。就是说,人们先入为主的判断,无论其正确与否,都将或多或少地影响人们的行为,以至于这个判断最后真的成了现实。
成绩不断进步的学生相信自己能够进步。他们拥有的这种思维模式叫作成长型思维模式,他们相信任何能力和技能,都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而得到发展。他们更乐于接受挑战,并且积极提升自己的能力。
具备成长型思维的人会更加坚韧,他们认为遇到的挑战可以帮助自己学习和成长。挑战越大也就意味着成长的空间越大。即使挑战失败了也不会轻易否定自己,而是从过程中寻找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改进。
成长型思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学习能力的决定性因素。你应该还记得前文讲过的“刻意练习”和“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吧。我们通过刻意练习,可以让神经元之间连接起来,大脑是可塑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所以,拥有成长型思维意味着不怕挑战,不怕挑战就意味着大脑有更多训练的机会,能更多、更好地建立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所以,学习能力的提高,也离不开成长型思维。
勤奋比天赋走得更远,成长型思维才是让人不断攀登顶峰的决定性因素。我平时上课,都会鼓励学生多举手发言,不要怕丢脸。为什么?因为你在学习,因为通过老师的纠正你会进步更快。我们在年幼学习说话的时候,为什么会感觉得心应手?就是因为我们在不断地说,不断试错。说错了无数次,但是没关系,我们不断更正、不断进步,这就是学习的过程。
成长型思维
聪明人用笨方法,笨人才自作聪明.
刚才介绍了成长型思维的特点,与之相对的叫作固定型思维。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他们相信自己的才能是固定不变的,特别相信天赋的作用,觉得擅长的东西就是擅长,要是不擅长怎么学都没用。你平时会不会有类似的想法呢?
“固定型思维”绝对不代表你能力低、不正常,而是它本身就像手机里的预装软件一样, 刻在我们的基因里了,绝大多数人摆脱不了它的制约。那如果要想改变它,应该怎么做呢?
这里我有三个建议。首先是接纳,当你发现自己身上出现了固定型思维的时候,不要着急批评自己,因为-旦批评自己,其实你就已经陷入固定型思维了。第二是觉醒,也就是觉察力,你能不能感受到自己此时此刻的思维模式,你能不能清楚地判断出自己的思维模式。第三是行动,摆脱固定型思维的最好方式就是:多学习,多练习,多试探。相信大脑是可塑的,大脑中的思维模式就跟身体肌肉是一样的,都是可以通过训练形成的。专业的表现源于在专长领域进行的数千小时的练习。你看我们高考前为什么要做大量的练习题和模拟考试?除了训练肌肉记忆外,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在高强度的训练下
塑造我们在考场上临危不惧的心理状态。
达里奥在《原则》( Principles)一书中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如果你现在不觉得一年前的自己是个蠢货,那说明你这一年没学到什么东西”。希望同学们相信努力而非天赋,勇于面对挑战、不怕失败,在未来都能拥有成长型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