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的情欲描写到底重不重要?
情欲叙事的发展,代表着西方中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崛起。
他们通过人的本能、原始、自然欲望的描述,来完成个体意识的强调。是人,在欲望;是人,在爱;是人,在渴望。利用“情欲”叙事,是为了回答“人”的意识与存在。
可以如此说,情欲是西方中产阶级的一把利剑,作为权力意志的象征。市民阶层无法介入政治主体,便通过文学叙事,让情欲成为了对意识形态革命的一环。情欲叙事所强调的是,驱使一个人的从未是他的政治身份、家族身份,而是他作为个人的情感身份。中产阶级纯粹的激情在文学叙事中不断神圣化,从而拥有了一种特殊的文化与文学符号意义。个人身份象征超然于政治身份象征,个人欲望需求超然于社会、集体、政治需求。
在这里,情欲并不仅仅意味着男女肉体之间的欲望,它代表着中产阶级意识如何突破旧有封建文化,不断转向新的意识形态新生。正如但丁所写的《新生》,描绘着他对贝雅特丽齐的爱情。从中世纪走向文艺复兴,正是通过爱欲走向新生。
爱欲意味着,对主体意志的追求;而爱欲叙事表明着,新的权力主体的诞生。
在此刻,文学作品中的情欲描写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不存在这样的描述,西方文学无法有一条意识形态新生的主线,也无法通过情欲来完成权力主体的变革。正如这个问题下回答中有答主举的主教克洛德,他对爱丝梅拉达的情欲纠结,正是基督教封建意识形态转向中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交接。一旦,克洛德从牧师的身份中萌生了爱欲,在爱欲中便萌生了个体意识,此时他就不再完完全全属于上帝。他成为了一个纯粹的个体,他属于自己的欲望。欲望的萌生,冲破的是旧社会下的王权与神权身份,诞生的新个人主义意识。
但是只要情欲书写剥离这一层西方中产阶级给予它的意识形态书写,它在文学作品中重要吗?并不重要。随着中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胜利,情欲已经失去了作为权力意志的革命象征,它从特殊性走向了普世性。此刻,它失去了特殊性,便从一把中产阶级的利剑,成为了大众文化下的消费商品。
情欲的存在从新生,转向了挑逗、诱惑、享乐。它不再是属于文艺复兴到浪漫主义时期为它谱写的特殊文学象征,它只属于一个泛化的概念。大家所继承的文学叙事的象征,却都只是利用情欲叙事的神圣性,来增加情欲享乐中的刺激。尤其到了现如今,影像呈现再度加速了情欲从文化符号意义转向商品消费。此刻,你购买的不是情欲,而是一个人的肉体,叙事只是附加的产品。这意味着情欲叙事从主体意识转向了物客体,它是被凝视、被享受、被亵渎。正如同,如果再次书写克洛德,这位主教只能不断展现他的肉身,鞭刑,在苦痛中为各位呈现刺激、愉悦、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