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不算数,美国舆论成功将中国塑造成敌人,预示未来中美关系
在拜登与中国举行的会谈中,不管是“四不一无意”,还是“五不四无意”,都表达了不与中国进行对抗,不支持“台独”的承诺。政治领导人表达的原意是不是真心话?中国还要观察美国政府的行动,比如美国继续推运对中国的高科技禁运就是对抗,而美国政府取消对孟晚舟的起诉似乎又是在示好。
那么,美国将如何面对中国,是对抗、合作还是竞争呢?美国政客已经将“反华”当成是政治正确,其实我们还要关注美国普通民众对中国的态度,美国人对中国的态度在一定程度又受主流媒体影响,这种态度的变化在短时间内不会改,更能预示中美关系的未来。
美国罗纳德·里根研究所的民调显示:75%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敌对国家。在2021年,65%的受访者表示有这种观点,而在2018年只有55%,这意味着美国人正在将定位在敌对国家的位置上,而且态度越来越明确。
有70%的美国人对未来5年中国大陆武统台湾的可能性表示担忧,43%的美国人支持美军派遣军队进入台湾岛直接参战,36%的人反对向该地区派遣军队。
如果我们不好理解美国的对中国的态度,可以比较一下俄罗斯人在美国心中的地位。82%的美国人认为俄罗斯是敌对国家,比中国高出12%。在2021年,65%的受访者将俄罗斯称为敌人,这也证明俄乌冲突正在激化美国人对俄罗斯的敌对态度。57%的美国人认为,应该继续向乌克兰提供军事和财政援助,帮助他们对抗俄军。
看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了,中国从来就没想过要代替美国的地位,也不像俄罗斯一样发动过战争,但是美国民众对中国的敌视态度增加速度甚至超过了俄罗斯。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美国人敌视中国的态度变化呢?
首先,美国人敌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对中国强大的不适应。在中国度过“绝对安全临界点”之前,西方国家都对中国的强大感到焦虑,因为过去的国际秩序就是以维持西方国家利益为基础制定的,而中国似乎是唯一有实力挑战美国霸权的国家。
其次,证明美国主流媒体在对待中国的态度时是一致的“反华”,这从本质上也是霸权国家对第二强国家的反感,当双方实力越接近时,美国人就会越敌视中国,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最后,美国对中国态度的变化也与俄乌冲突有关,因为西方总能想办法将中国帮在俄罗斯一边,无视中国采取的中立态度。所以,不管中国愿意不愿意,只要不帮乌克兰,就会被美国媒体定位在站队俄罗斯。
那么,美国主流民意将中国定位为敌人,已经超过了拜登政府所说的“竞争”关系,对中美又意识着什么呢?其实这是中美实力接近时的民然现象,只要中国有一天超越了美国,只要中美经济合作进一步加深,这些美国人嘴上怎么说,心里怎么想都不重要,因为他们的行动会很诚实。中美关系的本质就是竞争,只要中国赢得这场竞争,美国人才会认清现实,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只表达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