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古风小说】穷景之兴 第三回
第三回 御风迎夜雨 破晓遇奇石
且表林兴离了李家,李仁赠了些许盘缠,几斤干粮,可供林兴用些时日,又以乌墨马相赠,实使林兴颇感欣喜。兴料定,达扬州之日可期也。
这一日,已是傍晚时分,暮色已至,此景真是:水浅鹡(jí)鸰(líng)叫,草深螽斯鸣。岸边垂杨柳,随风拂嫩枝。天雷隐复闪,不期雨将至。兴正行路之时,雨脚已至,初时并无大碍,俄顷,已成瓢泼之势。兴只欲寻个避雨之处,忽见前方有个人影闪过,兴驾马向前,见此人,问道:“这位兄台,此处可有什么避雨之处吗?”“有,前面不远处有个长亭,可供避雨。”“兄台上马来,指点我应往何处。”“好。”此人翻身上马,二人均是苗条之人,乌墨尚可载此二人。不多时,二人一马来至长亭,亭前有一拴马桩,一陋马棚,虽陋,却可令马避雨。二人来在亭中,相对坐下。那人衣着,似是个樵人。兴问曰:“未知兄台贵上下为何?家住何处?”“山野之人,怎称的‘贵’字,小人姓冯,名虚,此南十五里冯家铺人,铺中多冯姓人氏。家中排行第五,人们多称呼我冯五。”“听五哥之言,想必了解此地,倒不知此地是何所在?”“此地是个荒凉所在,数十年无人,方圆十里无一处人家。虽无人居住,林木却也充裕,引得我们这些樵人至此伐薪取木市于前二十五里孙家店上,以此来供樵人所生。故此樵人称此为樵生道,而众人则称此为十里荒,各说纷纭。然而这也是五年前的叫法了,且看此亭,此亭专供商贾路人休憩避雨而建,作亭者是扬州一个姓钱的大商贾,小弟不知其名,只知是个好施之人。在这漫野之中,约有十座此类之亭,故此地今名十亭野。”“倒不知此去扬州,还需多少时日?”“兄台若有急事,可晓行夜宿,夙夜兼程,快者无需十日。若无要紧之事,至多半月可达。”“吾明矣。”
冯虚问曰:“兄台贵上下为何,何故往扬州而去?”兴三言两语将来往经过讲述一番。冯虚曰:“此‘时也,命也,运也。’兄台莫忧,过不在汝,不必总责罪于心,令己不快。今要紧之事为速往扬州。吾料兄成此善事后比无灾祸,祸兮,福之所倚,副兮,祸之所伏。此天理也。”“所言甚是,心中此事实是无法释怀,吾每念,必心生羞愧,然不知何以消遣。”“兄且休息一夜,风雨兼程恐有不测,明日早行。舍下一切烦忧,不必辗转而思。每离家,我必带两块毡子,兄且暂用,足以驱寒。”林兴谢过冯虚,二人就寝。有道是:亭外雨打依旧,亭中安枕无忧。风云雷雨尚未休,梦中仙界已如。夜至哪怕妖魔?无光怎惧鬼狐?鬼哭神嚎莫烦忧,晨光一现全无!
一夜无话,清晨已至,夜雨已歇。林兴醒时,冯虚已去,毡子留于此。地上以木炭书写几字,字不甚好,却也可辨。书曰: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愿兄有神灵相助,助君往扬州。毡子赠与仁兄,供路上所用。此十亭野前,最末一亭,有一天降奇石,见此石则出此野,愿兄前往一观,料兄必可有所得。
兴不甚解,却也应早些启程离这十亭野,去往孙家店。路有风拂之树,道有雨润之石。马行于路有踏水之声,池傍于林有群蛙之鸣。一路清幽,一路凉,风拂过此清凉之水,镇住胸中之燥气。少顷,林兴已至最末一亭。
亭前不出百步,果有一巨石,兴行至石前,下马观之。此石比兴高出一尺左右,而却甚宽,足有五、六人宽。兴观上,上雕有字,朱砂糁之。似是许久前有人书于此。书曰:自古天下之奇观不在少——难于登天之蜀道,奔流至海之黄河。此皆为奇观也,无人知其何年成也,只知其为美,却又不知其美于何。此石于此,世皆称之仙石、天石,因其突兀而现于此野,故此为实至名归也。虽为天石,华美无限,必为美也,然其于此十里无人之野而无人赏,其仍美邪?吾欲曰:其美未增减也,无非无人观也。实则万物本无美,乃人之所为也,正所谓“世间本无事,为人自扰之。”人于万物之前且正值其有喜怒哀乐之情而就此有感,亦悲亦喜,均为人之七情六欲,人之情不灭,万物之美亦不灭。昔有孔子望洋兴叹,又有孟德碣石咏志,均为人观景之美也。然于人为何要赏万物之美,此吾所谓“穷兴”也。观景之美意在得兴,乃至穷兴,穷兴乃人一生之事,穷此一生尚且不能穷兴也,因兴为无穷之物。如此言来“穷兴”乃有误之言否?非也,穷兴本就是一必败之事也,然人之一生本也是必败之事,浮生若梦,可有几何?百年之后,中无人忆,人之生本就必败。何不将此必败之生托于此必败之兴,享天地造物之美,品宇宙日月之华。纵览千古,横观八方。与天地同寿,共日月齐辉。人虽至死,尚为永生,只怨不可穷兴也,却不悔于寻万物之兴也。若君明此,不如就此前行,寻前之所未知之兴。
——云游者书 望明此者就此留名,不负此石之兴
此长书后果有些名姓留于此:杭州李贤世书、游者韩子云书、游者邹申书、客商胜天达书、扬州小民吴天...书,此人名有三字,今已不清。后仍有十余名,均乃旧书,少也有二十余年也。后又有些略新之名:扬州造亭匠司空阙书、扬州造亭匠周巧杰书...后仍有四名工匠不表。冯家铺冯虚书、摘星揽月吴越书、踏风捉影齐鲁书。至此已无。
兴欲书名于其上,怎奈并无锤凿之物。待到归来之时,必复至此。兴于奇石,慨叹云游者名之不存,如今时过境迁,不知书名者尚存几何?古今之人皆若流水般,驶于大道,绝于江海,而却渺若沙尘,逝去无人念也。兴今见此奇石,亦感人之渺,感天地之高,古今之宽。书名者虽或不知所去,然其必游于天下,穷万物之兴,不负此一生之追寻,或已死,却应是永伴天地之始也,天地不灭、宇宙不灭,此些人之魂永不灭矣。
兴感思良久,终觉欢畅,明己为何而前也。遂驾马前行不顾。
惊雷狂风雨连夜,长亭奇石字糁朱。
万里江山景犹在,千载英雄骨已枯。
但行山水穷景兴,莫顾春秋忧影孤。
时过境迁皆若此,浮生若梦莫问胡。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