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观感2《十三邀》第七季 对话陈晓卿

2023-05-05 10:31 作者:子燊08  | 我要投稿

1、许:拍这一季的时候,那种重复感和新鲜感,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陈:重复感肯定有,实际上我们现在在新开的第五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再重复过去的那个套路的东西。但是我们会遇到一个非常大的困难,我们就会觉得有点像工匠,他做了一个佛像,但是你没有办法再把佛像改成其他的。

 

许:雕个金鱼什么的,就不行了,不让你雕了。

陈:对,只能跪在它脚底下就算了。所以它会有一些压力,会有一些疲惫的地方。但是,这是职业的一部分。这是你从事的这个职业的一部分。

 

l 重复感是职业的一部分,不可避免。那工匠是怎么对待自己的职业的?一辈子做一件事,每一次做这件事都要做出品质感。和创新无关。创新是艺术家的事。工匠追求的是稳定的品质。

 

1


2、许:最好你记得对食物产生这种兴趣,这种触发是什么呢?

陈:其实我最早拍食物的1987年,首届中国美食节,吃了北京好多馆子。我才知道,那是第一次。后来有一次是去罗马尼亚,大概二十年前吧,陪同我们的人,他拿一个名片,我一看是罗马尼亚国家电视台。我说那你们平时做什么呢。他说给餐厅拍菜谱,他说这个还能找到一点生意。第二天给我们送行的时候,专门拿了一张别人的菜谱。我想我要拍,可能比你拍得好看。但是我知道,他们可能觉得那样是好看的。那时候我已经开始比较着迷这个食物了。就开始想这些东西。

 

l 如果你想跨进一个新行业或新职业,首先要具备的是好奇。好奇对方是做什么的,好奇对方是怎么做到的。了解完这个两个问题后,如果你依然兴趣盎然,那么你可以尝试思考这两个问题:我能不能做?如果我来做,我会怎么做?然后把想法与这个行业中的资深人士沟通,让他们来检验。

 


3、陈:其实我们可以用食物研究一切,研究政治,哪个国王是被害死的;研究经济,这就更不用说了,看贪官污吏的菜单就经常会出现在《忏悔录》这样的节目里面。

许:所以菜单会泄露人的一切。

陈:对,它里面的秘密特别多。

 

l 怎么是了解一个人?就他生活中最日常的习惯是什么。饮食上如何吃喝拉撒,起居上如何行住坐卧,社交中如何举止言谈,等等。这些日常中的习惯会决定一个人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包含价值观这些深层的东西。当然还有古人留下来的智慧: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大意是看他做了什么,考察他这么做的动机,了解他会因什么而心安。

 

3


4、许:我觉得他身上特别有那个《街头美食家》里那个人的感觉,有故事。

陈:对,这也是我愿意做跟食物相关的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一点——你能接触形形色色的人。

 

许:但是你在拍的时候,你又把这些人的故事是尽量地隐藏了。

陈:没办法。导演要讲一百句话,那我会在这一百句话里面挑,可能观众会喜欢的四句话,其他的都要靠边站。这个是,其实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

 

l 为什么陈晓卿说民间菜有生长力?我想正是因为民间菜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为了生计奔波不停,顽强生长的普罗大众。

l 只有涉及个人情感时,才会有痛苦快乐之分。我们无法照顾全局,只能着眼于某些局部。这些你真正关心的局部,你清楚它无法赢得良好的商业性回报,对于组织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因此,在艺术性和商业性之间我们选择了商业性,因为我们在个人情感和组织利益之间选择了组织利益。选择不仅仅要正视取得,还要遭遇舍去。

 

4


5、邓:她(杏花)其实,你会感觉到她有不甘,她很向往跟我们接触,她很向往一个小村子以外的世界。

许:但这个东西能在片子里表达吗?

 

邓:你要这在里面找到一个平衡。就比如说刚才那个地方,是杏花的一家人最后一起吃饭,其实那一段镜头挺长,他(导演)就不想删,因为他很喜欢这样家人吃饭的场面,他不想剪断那个镜头,奶奶夹给她,这个孙女她又把那个窝窝送到奶奶嘴里,然后奶奶问她说,你觉得窝窝像什么,她说像海螺。

许:跟那个杏花想象远方是一样的。

 

邓:对对对,我们自己知道这一家人是没有见过海的。

导演:如果这个东西它有更大的影响力会有更多的人看。它如果在表达上就是那一点点,可能会影响的人就会很多。

 

邓:我觉得我的态度变化是,我希望这些东西只在我心里,如果你能看见就看见,如果没有看见,就是我也不会强求,我也不会硬给你看。

 

l 师者要先克制自身的表达欲和纠正徒弟错误的欲望。为什么要这样?我觉得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人与人的认知真的有天差地别的区别,直言不讳只适合认知水平相当的两个人;另一个是现代人摄取信息的渠道和效率非常高,这造成一种错觉,知道了=做到了。因此助长了大家的知识优越感。在这个基础上,想要对他人进行教育是非常困难的。

l 《道德经》中提到圣人行不言之教,好的教育不是通过口头表达这种直給的方式。而是通过克制的点拨或引导,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试想,如果先营造一个能让徒弟深入观察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中他会有敏锐的洞察力,再进行轻微的点拨和引导,或许就能取得教化的结果。

5

未完待续...

观感2《十三邀》第七季 对话陈晓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