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案例:浅析数据分析如何深入业务?

在BI界广泛流传着一个观点,不懂商业别做数据分析,可见商业理解对于数据分析的重要性。然后现实中,数据分析切合业务往往四处碰钉子,那么如何解决这个业界难题呢?
引导、吃透分析需求
2个案例:浅析数据分析如何深入业务
案例一
case
由系统性分析框架,与业务需求一起完善BI,并用之产生足够价值。
大家都知道电商活动分析与日常运营分析差别比较大,所以活动分析需要独立的分析框架专门服务每次的活动,达到市场目标达到或超过,且客户体验更高、运营成本更低的目的。
把活动分析框架搭建起来后,无论从商品供应链需求预测、客户细分准备精确营销、市场预测、流量/订单近实时监控等看似比较完美的分析服务体系建立起来后,与业务部门一碰撞,发现还是不能完全满足需求。
例如:财务部门可能要求监控同一天同一款商品不同价格的问题,因为有的时候,客户不同路径点击商品价格会不同。所以永远不要忽视一线部门对于业务需求的多样性,这些都是需要和业务部门充分交流互补有无的时候。
正常情况下,只要BI人能充分说明理由,业务部门不可能看着业务利益不去做的,除非BI人没有了解到业务执行的困难而妄自假想的方案。例如不同类型的活动,其商品销售分布规律是不同的,有的是3-7,2-8效应,有的甚至1-9效应,这些根据历史经验作为统计分析参数,意味着供应链预测的时候,活动商品根据销售目标准备的库存要达到足够的数量才行。
案例二
case
业务过来的需求,如何做得更好,让每一个分析都能真正发挥价值作用?
BI不能成为IT开发者,你来需求我开发、我取数、分析,至于数据用的咋样,是否产生价值,是你自己的事。这种合作方式正在全面改进,BI价值泡沫正在回归真金白银的价值理念。所以对于业务提出的需求,要刨根问底,直到它真的对业务有帮助。
有朋友说,业务部门可能说,你别管,取数、统计就行了。其实这是可以改变的,因为业务部门也喜欢能做的更好,只要你懂业务,甚至比他们更有见地,别人为啥不听听你的建议呢?
在以前的甲方公司早期做BI的时候,当时业务解析能力还没那么牛,报表和数据分析体系还正在建立中,但也学习不少业务知识,需要逐步与业务磨合的时候,财务部门来了一个统计需求,结果一看,是一张上百个字段的超大报表,而且很明细,统计出来上万行,放Excel没法看。于是我问对方到底用这个表来干嘛呢?对方说不清楚,高层领导要的,想要看各省主要品类的销售情况,但不知道怎么看,估先这样都把数拿出来看吧。
我问领导用来干什么,或者什么场合用呢?对方说销售会议。我说这样吧,明细数据我给你,我再帮你统计一些图表,这样会议看数据会看得更轻松更清晰。销售会议,常常会自身同比,以及不同省份的增长对比,所以根据这个特点,我做了针对性统计。 后来反馈会议看数据确实更轻松,对会议有帮助,所以销售总监还想看库存与销售对比,看哪些地方抢了货却销售不出去的现象,但已经很大的补充作用了。
总结:当数据分析走出业务分析的第一步,那么下一步,数据分析对决策有帮助、推动,甚至影响,就有了可能,我倡导的数据分析师做为企业智囊团,谋士,就更进了一步。
数据分析要深入业务,需要做以下事情:
End.来源:融信在线
想加入iDATA数据分析社群的小伙伴 添加微信:lovedata19 备注「社群」即可 作者:数据学习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