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与展望--长文
作为纯文字来说,其实我最多三天就可以吧这个小文章写完,但是在我写第一个字准备第一个图片到全文结束的期间真的经历了非常多意料之外的事情,所以这篇文章我陆陆续续写了将近一个月,也算是一份别样的经历吗,那让我们开始吧。
本文共计 9300 字(不计插入网页,相当于一个小型毕业论文了)大约需要20+分钟才可以读毕,请各位读者合理安排时间.
在开始的开始我想先以一个小小的鸡汤句来进行文章的开始,也算是一个引申。后文我们再聊这个话题。
同一个地方,从三楼看下去满地都是垃圾,从三十楼看下便尽是风景。
或者我们换一张图片


正文
其实这一篇记录我大学生活的总结文章的企划在我17年刚进大一的时候就已经有了雏形。只是4年之后我才正式提笔开始书写。说来也是,本来我计划了一个巨牛的假期,想好了一个巨牛的标题,但是可惜的是。计划泡汤······

于是作为替代,我进行了一个安静的穷游,把网页链接纪录如下。诸位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取哦。
www.mafengwo.cn/i/23202071.html(7月)
www.mafengwo.cn/i/22493983.html(5月)

人们对于一个精彩足球比赛的的定义,我想就在于元素的丰富,红牌、德比、点球、逆转、绝杀······这是对于观众而言的,但是对于亲历者,或者球员来说,是否真的享受这种比赛呢?我们更极端一点,如果这是一场不可逆的比赛呢?
我有收集信息的习惯,所以我保存了我有手机以来所有的照片,6月份还在学校的时候,我就经常和室友们翻翻旧照片,找找之前的记忆。也正是因为记忆的存在,那些普通的照片就不再普通,那些平淡的笑脸也就不平淡(笑)
因为回忆的点点滴滴实在太多了,所以我想以几个小标题的形式,来主要的介绍一下吧

一:德语(Deutsch)
因为种种原因,我在大学的四年中注定与这一个名词脱离不了干系,也是因为这个名词,使我的假期变得极其“丰富”,
2018寒假在海大北边小旅馆的补习

2018暑假,自己在德国语言班度过的一个月,详见www.mafengwo.cn/i/10446090.html

2019寒假在北京与徐丽华度过的3个周

外教课

Präsentation

以及多次的复习与备考······
最后的结果相比显而易见,看似只是一个德福14分的成绩单以及考研的一门科目罢了,但是,我们深究一下,我认为我还有一下不一样的收获。
4月的时候,学院安排了几节线上的(憨批)课程,结果到最后,没有几个人去了

我在会上跟跟我对接的25岁德国研究生Niklas Müller同志也就很多问题交换了看法。就他所说我们在以下问题上达成了一些共识。。
1 从外国人的角度来说,没有人会嘲笑你的口音,大胆的去说就好了。
2 语言的本意是用来沟通交流的,但是语言考试使得学习者更多的在炫技,很多nb的语法以及形容词母语者都使用颇少
3 在说外语的时候,尽量用外语去理解外语,就是不要在脑子中想自己的母语,然后做机械的翻译,而是应当尽量的用外语来思考分析并理解外语,这可能对于菜鸟来说比较难,但是后期是十分重要的。
4 所有对于外国以及外国人的误解,不适以及恐惧,在跟外国人深入交谈以及去过外国后都会自然消失。
顺便说一句,我的网名Baubiene其实是我一开始给自己取德语名字的一个乌龙,当时还闹出过很多笑话,现在想起来甚至有些自闭,但是现在我的那个所谓的“德语名字”我已不记得并且已经早就不用了,但是身边的人却一直记得biene又或者“碧娜”来称呼我,那就笑一笑,将错就错吧。
对了,在大学选修课我还选修过基础法语,但是现在除了1-10的数字以及简单的问候已然不记得什么了(笑),我的英语还不是很给力啊,希望日后加油吧
二:学生会(ASSA)
可能最为读者所不了解,本菜鸡在院学生会的学术中心混了三年,从一个小干事混到了所谓的“副主席”,说来我跟学生会的缘分也挺巧的。具体什么原因使我进入了学生会我已然不是很记得了,但是我在17年以一个菜鸟的心态告诉了我我要尽力干三年,做一个“大哥”,现在回想起来也会莫名的感到奇怪(笑)
令人可怕是是我这三年用过的图片+word+pdf+Excel竟然有5个G···

这几张图片的站位似乎也产生了些许的变化:)
2017-2018

2018-2019

2019-2020

身边的人换了一遍又一遍,甚至指导老师都换了一个又一个(笑)经历的事物有简单的重复还有多角度的深入以及观察,也算留下了一些有意思的回忆。
我对接过MBCN中国,然后协调了几个讲座。


我参演过羞耻度拉满的舞蹈

也参加过众多白给的比赛,为了凑人数(woc这部分太羞耻了)

举办并且参加过中文辩论赛

平地起高楼策划了驻青高校德语辩论赛,邀请到了青大以及海大的同学们参加,这算是一件非常有纪念意义的事情了。可惜的是因为疫情,我们没有很多的德语外教来对同学们进行指导,并且人员调度也是问题,所以20以及21年的活动都取消了。(但还是希望学弟学妹们可以把这个赛事继续做下去吧)

当时的策划案,这个文件11页4000多个字

等等······
其实回首再一想,学生会带给我的深层影响大于表面,因为学生会的种种工作,我在被逼的情况下学会了基础的PS, PR, 以及一些其他小众的软件,最最重要的一点是,我在大一入学的时候,打字速度可以说龟速,需要眼看键盘一点一点的点的那种,但是我现在已经进化成为究极老司机,可以做到盲打了,速度也还不错(笑)
学生会的工作中当然也有一些“有意思”的回忆,诸如凌晨0:30导员电话催文件,诸如身边人的不辞而别,诸如活动进行过程中的种种突发情况,诸如导员劈头盖脸的骂······现在回想,其实所有的不愉快已经过去了,那些谩骂与不愉快构成了生活的多彩,那些所出现的失误变成了丰富的经验财富。我也跟随多位指导老师学习到了很多的学校“套路”以及处事方针,这在这里当然是无从谈起的,这些点点滴滴也算工作经验吧(笑)
三:运动(Marathon)
我纠结了一会,决定还是把标题定义为运动,因为运动不止:)
一切的开始归结于一个很普通的志愿者面试,2017青岛马拉松,经过简单的志愿者面试,我被选拔上,其实当时仅仅是想在周末找点事干,并没有所谓的“热爱”这一说,但正是2017年11月5日的这一个小活动,可以说“改变”了我的大学生活。

我在11-12公里处,维持治安以及安放广告牌,在赛道上我看见了各种面孔,精英选手,以及大众精英选手,但是更多的我们普通的芸芸众生,期间看到了轮椅运动员,看到了失去手臂的跑者,看到了有花白头发的老人,以及一些跟我差不多体格的人在努力的奔跑,于是在那天当晚,我就暗自对自己说,下次,我想试试。
生活也许就是这样,一次不经意的小事,也许就是命运的转折;一次看似普通的再见,也许就是永别;一次随手而过的风景,也许就是记忆的定格。
这期间是我的锻炼经历可谓“传奇”,从一开始的200米就喘,到膝关节剧痛,到第一次成功的8分钟跑下来了1公里,到15分钟两公里,到30分钟5公里,到70分钟10公里······到现在为止,30-35分钟5公里仍然是我的常规训练项目。对于我这个大体重人群来说,我的训练难度比常人是困难N倍的。但是心中的一股劲,让我走了过来。
在第一次比赛之前,我来了一个我一直想做的事情,在2018年10月4日,我从我家烟台莱山区,骑自行车骑到了我学校,青岛崂山区。(不要问我为什么这么慢,我骑的是山地车!山地车!山地车!崔克marlin6)



这个从早上4:30到晚上的9:30多(具体我已经记不清了),代价是···全身肌肉酸痛+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两天。
成功的骑行使我建立信心。于是2018.10.18第一次比赛顺利完成。

2019.5.4第二次比赛完成

2021.5.4第三次比赛完成

三年的奖牌以及衣服


可惜的是下面的两件衣服我已经穿不上了······(笑)

这期间在我还于2019.10.27参加了崂山100公里国际山地越野挑战赛的25公里组,但是我完全低估了我的实力,这个赛道太虐了,全程走土路,那种平时封山人都不会走的那种路(建议如果没有任何专业训练基础的人别报名参赛,真的太难了,如果被困在山上下不来,那就完了,参考甘肃事件),最终我超时20分钟没有成功完赛,6小时50分钟25公里山路。

我还有一个小的锻炼方式。我在每个假期都会爬我家身后的那个山(名字好像叫岱王山),这几年我也走了几乎走了山上所有的水泥路以及野路,这个频率在2020年7月达到巅峰,基本两天一次。这是我的路线图,红点是门禁,一般如果不是创城以及森林防火都是开的。我已然成为究极山瘤子,可以熟练的跟路人介绍路(笑)

写到这里我不禁有一些感触,我2017年入学的时候身高大约180,到今天我长高了很多,我体重也从大一时的185左右,激增到230左右,常年的跑步,使得我大腿粗壮无比(年少不知拉伸好),这甚至是有一点不可逆的。这期间我的体格在变化,我的长相在变化,我的心态以及思维方式在变化,但是对于运动的执念却一直没有变。运动可以提升免疫力,这句话我是坚信不疑的,我几乎很少生病,更nb的是我这个体重睡觉竟然不打呼噜,四年大学我没有去过医院,感冒发烧一般两天就好了,这或许跟运动有关吧。(笑)
生活可能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是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了自己的想象,有时候可能脆弱的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候你发现自己咬着牙,已经走过了很长的路,在面对任何挑战的时候,首先就不能从心底里认输,当你的精神意志力足够的时候,你往往可以发挥出自己都想不到的潜力,而当你思想上先投降先放弃的时候,你可能连你平时的10%的水平都发挥不出来。所以一个人究竟可以做到什么,完全看他心里足不足够强大。
我目前进行的比赛都是半程马拉松,我的目标一直都是42公里的全程比赛,也希望我接下来的几年可以继续运动,从而实现这个小目标吧。江浙沪城市群每年都有很多精彩的赛事,我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也会多多参赛的,以赛会友,以赛观城。
我特别喜欢福楼拜一句话:人的一生中最辉煌的一天,并不是功成名就那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的挑战的欲望,并且勇敢的迈向这种挑战的那天。现在我想以这句话跟我现在处在每一个人不同生阶段的朋友们所共勉。加油!
四:杂谈(Quatsch)
这几部分内容比较少,就随便写写。
【1】献血
至于我何时接触到这个名词我以不记得,但是我认为,作为普通的公民,这是一个为社会最贡献的机会。血站在我每一次献血之后都会给我发短信。


我一直觉得,如果某位孕妇,或者病重的人,输了我的血液可以减少痛苦,甚至挽救一个生命,我都是十分开心的。这种开心不同于考试成绩是否位于前列,或者是否超过了某位“对头”那种快乐。而是一种真的发自内心的快乐,那一种感觉是形容不来的。献血的过程是不疼的,可能第一次献血会有恐惧,诸位也不必有心里负担,大家可以积极尝试啊。
我目前已献血6次,共计2300ml(第一次是300,因为怂)目前我计划是一年一次,不求什么功名,尽自己的一份力就好。
【2】英雄联盟
说起来,找我高中的时候,我的很多同学上下课都在讨论这款游戏,但是当时的我并不感兴趣,并且我也立过Flag,我大学不玩什么网络游戏。但是我时时刻刻都在受着网络游戏的熏陶,使我真正打算玩游戏的是我在德国的一个月,我的墨西哥室友每天晚上都在打LOL,玩布里茨还有嘉文。正巧当时中国代表队雅加达亚运会3:1战胜韩国夺冠,所以我就下载了游戏。谁知这个游戏真的“改变”了我。
欧服

小哥:)(这不是偷拍(doge))

从那时起,我开始跟我的舍友疯狂游戏,开始有了“开黑”这一概念,开始每天必打一把游戏,开始“每日首胜”的任务必做,甚至有一天为了完成每日首胜,我晚上把自己的电脑生生玩到了没电状态(我们宿舍晚上11点断电)······在2019年初左右,这种行为达到了一个巅峰,手机里下载着多个与游戏相关的app,每天上网就是刷游戏推送,直到2020年中旬,在经历疫情以及人生选择之后,我渐渐的改变了自己的游戏观。
其实游戏跟电子产品或者手机一样,如果把它当做放松的工具,则利,如果把他当做消磨时间的工具,则害。从2020.5之后,我开始用其他的事情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并且随缘游戏,取关了绝大部分我在各个平台上关注的游戏博主,不再刷游戏新闻,比赛几乎不再看了。所以渐渐的,我的操作不再犀利,我的游戏理解不再先进,对于胜负的欲望不再强烈,不再每天游戏成为游戏的奴隶。
到现在我的LOL账号300多级(具体我记不清了)100多个皮肤。这些对我来说更多的只是一个数字而已了,我已然欣然接受了自己“云玩家”这一概念。并且尝试更多的消遣方式。或许我会也许不会再一次入坑,但我也经历过了“网瘾少年”这一时期了,知道了该如何控制自己,享受游戏。
【3】学习
我们学校的毕业要求学分是170个学分,但是我毕业时一看我的成绩单,好家伙,我足足有246个学分,多出来的部分主要是各种强化课以及科技德语以及一部分公选。可见我的大学多么“充实”(笑)
我常常看到吐槽的帖子,说大学毕业后,回想起来自己什么都没学过。我回首一下,虽说有从某些方面来说却是是这样,大部分的专业课现在回想起来只有核心的概念还记得,大部分公式已经忘记了,但是我认为学习也好,知识固然重要,学习的精神也同样重要。
我的毕业设计是一个基于麦克纳姆轮驱动以及剪切式液压升降机配合的一辆车。画这个三维图我简直是一个呕心沥血的状态,100多个零件简直头秃

我现在走在路上也常常会思考我看见的一个装置的装配或者传动过程:)
同时我还以究极混子的姿态参加了一个课外竞赛

也曾冲刺复习期末考惊险及格,也曾自信备考无奈翻车。感觉这几年我的“自学能力”这一块我是练出来了(笑)。人们大多喜爱学习但是厌恶考试。
除了“枯燥”的课本,我也在“玩手机”之外读了很多的课外书,发现了很多宝藏图书以及作家,比如李微漪的《重返狼群2》,刘同的5本作品,《没有什么想不开》,高铭的新作《催眠师手记》,一些游记,余华的《活着》,2017-2020的中国年度小小说精选,刘慈溪的《流浪地球》等等吧,很多书现在猛然一想印象已经不是十分深刻了,有些甚至联想到封面,但是书名已然不记得。那估计就是顺着饭吃下去了(笑)
【4】考研
其实这是一个我不是很愿意说的话题,但是却十分重要不得不讲,因为回想起来,2020年6月中旬决定开始复习考研的这个决定或许是整个大学期间我做出的最成功的决定。
其实在我高中的时候因为比较喜欢张雪峰,所以把他的早期所有长版视频所有都看了一遍(我当时就是这么闲)所以我对考研的机制事实上很早之前就十分了解。但是因为一开始计划出国嘛,所以这个词语在大学前三年几乎就没有从我嘴里说出以及想过,但是我放弃本科出国之后,我陷入了一阵的迷茫状态,因为大四上学期的成绩对我来说不是很重要,而在当时研究生出国游显得遥遥无期,充满不确定性,最后在与身边朋友详细沟通过后,我就决定蹚一下这个浑水。
我的复习时间相较于其他人来说,是很少的······因为,大家看图吧

你跟我说这是大四上学期的课表?
所以大四上半年我经历了鬼一般的历练,一个学期出校门3次(10.1一次,考前半个月出去散心一次,出去考试一次),上课就去上课,下课就去自习(难的是考研自习室已经早被占了,所以我就列出了一个学校的空教室表,如果有空,就去指定教室),6:45准时起床,平均10:00到宿舍,周末无休······现在回想woc我怎么坚持过来的,太恐怖了。(但是离谱的是···我没有瘦wuwuwuw)

之后就是静jian静ao的等待结果。
最后成绩对我来说是非常满意的。出乎我意料,排名竟然还很靠前。

之后便是故事一个“很圆满”的结局,顺利的复试,政审(记得手写以及骑缝章)以及其他···我也顺利的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其实我并不爱炫耀自己所取得的一些小成就,因为人外有人,所以一些我身边的人并不知道我已经考研成功这一事实(笑)。“成功者”毕竟是少数的,在此也希望目前还奋战在考研一线的学弟学妹以及为二战而努力的兄弟们成功。
【5】毕业
6月15号答辩成功完成,也就正式的进入了毕业季。之前在学生会每一年都会组织活动送别学长,我还是忘不了2020年的那个线上阴间毕业会······但是现在我看着之前的毕业生,如今我也成了他们的一部分,这种感觉也是很微妙的。
最后几天,有的同学们三三两两进行了毕业旅行,有的同学提早收拾行李便离开,有的同学赶忙进行着最后的毕业聚餐······不想说着离别但是时间却不期而至。毕业典礼很快,同学们便收拾宿舍准备离开了。
第二天 舍友一个一个离去,我也把宿舍变成了一开始的平板状态,多了几个马扎子还有衣架,就当是给“后人”的礼物了。

这一天的下午,我陆陆续续的送走了好几位我的同学,又最后絮叨了几句。也不知这是不是永别,但愿不是吧。
人生有梦,各自精彩,山高路远,江湖再见。

【6】无题
其实写到这里,我的大脑在飞速运转,但是,转念一想,却无从下笔,因为过往的事迹在我眼前纷纷呈现,比如备考德福的经验,比如一波三折的学车经历,比如在酒吧见证喜欢的球队夺得欧冠,比如办理两次签证的种种不顺,比如假期去舍友老家的尴尬,比如我的木吉他与电吉他的重奏,比如多次志愿者活动的点点滴滴,比如计划了出国旅行却因为疫情而取消,比如深入了解某传销组织并跟它斗智斗勇,比如坐凌晨的硬座赶到济南看足协杯的决赛,比如多次考试的套路,比如在城市的某个角落的惊喜······奈何篇幅有限,在此肯定不能一一列举了,生活有时总会让我们经历遍体鳞伤与欢声笑语,但是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强壮的地方,历史总是要翻过去的,今天我们书写了新的一页,但是还有明天呢

以上更多的是一种经历,我相信在屏幕前的你在这几年也有很多精彩的履历,因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对于生活的独到理解。但是经历只是经历。相较于经历,我会更看重“经验”,人们的想法以及对于事物的看法是否改变,是否变得成熟,乐观以及积极向上。
身边的一些人在知道我的一些经历过后,难免会发出一些这样的疑问:哎呀,你考研的学校怎么不是211啊;你这马拉松配速都到730了,你这太慢了啊;你这毕业设计搞了这么久怎么不是优秀啊;你德福才14分,你看XXX都16+了;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回答不出来,太笨了······等等吧。
以前的我听到诸如此类的话语时,更多的是一种不服气以及不开心,但是现在的我更多是一笑而过了。我渐渐的开始明白了一个道理:接受当前的生活以及不完美的自己。也许暂时获得的阶段性胜利使我们得到了些许欲望,想要更多的这无可厚非,但是人生当中总是有你能力所不及的范围,如果在你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你尽到了自己全部的努力,那你还有什么可以遗憾。六边形战士的理想虽很丰满,但是却并不实际,学会接受自己的缺点以及不足,并通过实践去改善它。
在此我想引用我十分喜欢的足球解说贺炜老师的一段话:
没有人可以永远站在顶峰,即使你可以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但是你身边全都是和你当年一样的充满野心,充满激情和充满渴望的年轻人,他们把你的长处和短处放在显微镜下去研究,以你为标靶,你说你守天下难不难。
人生当中成功只是一时的,失败却是主旋律。但是如何面对失败,却把人分成了不同的样子。有的人会被失败击垮,有的人能够不断的爬起来继续向前。我想真正的成熟应该并不是追求完美,而是直面自己的缺憾,这才是生活的本质。
罗曼罗兰说过的,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并且仍然热爱它。如果失败那就从头再来吧!难道向上攀爬的那条路,不是比站在顶峰更让人热血澎湃吗!
哈哈哈,再扯点别的
我在大学有一个让我舍友吐槽多次的“癖好”,我十分愿意赶集,对没错,就是赶集,频率大概一个半月一次。其实除了可以在集市上可以用便宜市面很多的价格买到几乎所有的日用品以及食品之外,我更多的想多体验一下这种朴素的生活。我去过流亭大集,李村大集,东陈大集,和浮山所大集等等,在集上可以跟乡亲们聊聊天,用7块吃一碗分量十足的面,听听熟悉的方言。感受一下这种在学校里甚至在工作岗位上很慢感受到的人情味。

这种爆米花已经很难见到了

我也曾到过崂山湾普通的小港口区看渔民们工作。也曾到不知名的村子中去看看国家永久基本农田里饱满的小麦。


不知道为什么在这种地方一直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吸引着我,让我驻足观看。
这对我来说的风景,其实却是千千万万人的生活。我也十分认同这句话:你觉得的理所当然,确实别人的遥不可及。
所以我一直告诫自己,一定要脚踏实地,不能因为自己的一点小小成绩而沾沾自喜,也不能因为自己所获得的阶段性胜利而飘,胜不妄喜,败不惶馁。所有的所有,都要回归生活。而生活不是歌舞升平,也不是鲜花乱坠,就是平凡充满斗志的过每一天。无欲则刚(笑)
我常常喜欢没事出去在校园周边走一走看一看,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就行一个城市的探索,校园方圆5公里的路我基本已经走遍,如果不是时间非常紧迫,我出门会更多的选择公交,因为我喜欢看看窗外不一样的风景以及可以听到身边人形形色色人的谈话。尤其是郊区的村村通公交,那种听着方言穿梭在田野中的感觉真的很好。说来我真的对公交车有一种特殊的执念,以至于我甚至外出旅行都更多的也选择公交以及巴士。因为公交大多是靠财政支撑在赔本运行,它可以把很多城市不同区域之间的人相互汇集,公交也不会拒绝看起来脏兮兮的人,以及被雨水淋湿的人,是一个社会各个状态人的聚集场。所以我更愿意在一个小小的车上看见“人生百态”。我现在拥有的丰衣足食的生活是并不是理所应当的,尊重每一位劳动者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当一个人追求生活的必需品的时候,他往往是勤奋和勇敢的;当一个人追求生活的消费品时,他往往变得懒惰和温和;当一个人追求奢侈品的时候,这个人就变得软弱了。
哈哈哈,好的让我们现在扯回到开头所说的那个小话题,或者说小鸡汤。
我有一个非常喜欢的甜甜圈故事(这个故事从某些方面来讲其实也很符合我现在的状态)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生活是这样,学习也是这样,通过知识的积累使自己看到不一样的世界,然后热爱它。生活注定是苦辣的,但是要学会自嘲,学会苦中作乐,清醒且糊涂。
可以说在我大二之前我都没有认真的思考过学习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在我高中时我认为努力学习只是为了可以上一个好大学,找一个好工作,或者更通俗一些的来说就是“摆脱自己的阶级”,但是然后呢?这个问题我却一直没有去思考。但是我现在渐渐地想到,学习可以让我们更深入了解这个世界,他的不公平,他的阶级性,他的关爱,等等······
物质生活固然重要,但是我认为如果人生追求的仅仅是物质,那未免也太过肤浅了。精神力量往往是无穷的,万万不可知小理而无大义。
快手有一个宣传片系列,我非常喜欢,分别叫:《人间烟火》《存在即是完美》《看见》。有一段话数这样的:不要冷漠地走入任何未经检验的生活,要相信生活值得一过,只要你热爱它,如果非要对生活的有态度,那就是

哈哈哈哈
写到这里我已然词穷,心里想着很多东西,却有一些感伤,吐不出来。现在在我家烟台这里还有一些零星的确诊病例,也希望一切可以尽快的重回正轨。也非常感谢屏幕前的你可以不关闭网页耐心的看到这里。这是我的微信,欢迎大家加哦

9月份就开学了,人生的新的篇章也即将开启,祝我顺利,也祝君好运。
Baubiene
202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