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B站这部新剧,开分杀进国产剧Top3

2022-10-13 13:43 作者:哔哩哔哩弹幕网  | 我要投稿

“人只有在立遗嘱的时候,才能明白哪些事要珍惜。”


“我是生的守门员,你是死的摆渡人。”


“不能告别,就是一辈子的遗憾。”


这几句台词,你最近是不是经常能在网上刷到?


图片


它们,都出自B站今年出品的自制剧《三悦有了新工作》。


作为国内首部聚焦95后遗容化妆师职业的剧集,“三悦”没有流量演员的班底,题材也很小众。


一开分,却一举拿下了豆瓣8.3!


图片


前几天,在广州大学的爆火选修课生死学课堂上,这部剧的片段还被作为素材播放。


这个特殊的课程,一度蹿上热搜榜。


图片


授课教师胡宜安解释,开设“生死学”这门课程,是为了解除死亡的神秘性,赋予死亡神圣性,让学生更加珍惜生命。


而《三悦有了新工作》这部剧的特殊之处就在于,虽然是探讨生死的剧集,它并不沉重,而是用很温馨、轻松的呈现方式,去教会人理解生死。


01.三悦就是我的嘴替


女主赵三悦,是个95后废柴少女。


一出场,就让不少人直呼“世另我”。


每天宅在家里不叠被子,不洗头,吃完泡面就堆在墙角。


唯一的快乐来源,是躺在床上刷手机。


图片
是不是你在家的状态?


只要和老妈一对话,不出三句必吵架。


她还为自己总结了一套躺平哲学,“想卷的努力卷,想佛的尽情佛”。


图片


因为毕业求职屡屡碰壁,三悦已经颓丧在家啃老了一年多了。


她对未来没有什么想法,也不再相信努力的意义,只是任凭时间一点一滴溜走。


一想到活着也没什么可眷恋的,她就成天把“死”挂在嘴边。


图片


这全天下的妈,哪个看了不着急上火?


图片


不出意外地,这样一个废柴,被亲妈扫地出门了。


三悦知道自己吃不上饭了,就在大姨的推荐下,误打误撞去了殡仪馆上班,做遗容化妆师。


不是突然想振作了,而是因为去殡仪馆工作,保准能气到开婚纱店的老妈。红事和白事,犯冲。


但等真正开始上手了,三悦才知道自己的想法多天真。


想象中干了这行能暴富,实际到手稳定七千。


图片


打车时不能直接定位殡仪馆,得输入周围的门牌号,不然半天都没有司机接单。


图片


前一秒还在学习给遗体把舌头放回去,下一秒看到卤鸭舌,就一不小心反胃吐了出来。


图片


进殡仪馆工作的第一天,师父刘清明就看三悦不顺眼,让她去值夜班。


派给她最重要的工作任务,是给遗体挂名牌。


结果她一上来就给搞砸了。


图片
师姐特意嘱咐三悦,千万别搞错了


她把两具遗体的名牌放反了,还没举办告别仪式的往生者差点被送去火化。


初入职场的三悦,还不懂这份工作的严肃意义,只是嘴硬地解释着:“把遗体追回来不就行了。”


师父听了大发雷霆:“最后的安放时刻差点就被你毁掉了,不能告别就是一辈子的遗憾。”


图片


到了三个月转正考核的时候,她又迷恋上了“技术主义”。


高馆长问她,实习三个月,有什么心得体会?


她骄傲宣称,自己能五到十分钟搞定一个遗体,未来的工作目标是挑战更有难度的化妆。


一句“熟能生巧”,直接惊掉领导大牙。


图片


果不其然,转正没过。高馆长给她两周时间,好好考虑一下接下来怎么做事。


02.死亡面前的众生相


死亡这个课题,真的像三悦想象的这么简单吗?


大姨曾经告诉她,“一条道,走到黑,这就是死。”


图片


自从三悦走进殡仪馆工作的第一天,摆在她面前的就是有关生死的浮生百态。形形色色的人间冷暖,总能牵动起无数情绪。


死亡,让人学会反省对待亲人的态度。


曾经用“懂事”绑架孩子的父母,在孩子去世后,才想到去了解他真正的需求。


他们在灵柩前哭喊,回想起儿子6岁那年为了讨好父母,说自己想要的礼物是一本《唐诗三百首》。


这时才发觉,过高的期待,让儿子的一生都不快乐,却已经太晚了。


图片


在死亡面前,有人用哭喊表演着悲伤,而真正悲伤的人却没有声音。


一位三十岁的女性逝者,小时候因为父母超生被遗弃,家里更小的弟弟被留了下来。


灵堂之上,抛弃她的亲生父母哭得肝肠寸断,抚育她的养父母,却沉默得如同两具被掏空的雕塑。


图片


当人们面对往生者,道德也不只有一把衡量的尺子。


一位死者家属的丈夫,脚踏两条船,被情人砍得面目全非。


妻子出现在殡仪馆,不仅要替亡夫收拾烂摊子,还希望殡仪馆可以将丈夫的遗体修复成原来的样子。


图片


三悦当时很不解,为什么男人做错了事,女人还要给她这样留体面。


直到参加了男人的告别仪式,看到女人给两个孩子呈现了一场童话般的葬礼时,三悦才明白,原来是为了让两个孩子不要过早地领教死亡的残酷,保全他们的天真。


图片


三悦用了两周时间,轮岗了遗体接运车队、火化班、宣传接待处,各个殡仪馆不同的工种。她还想起了自己的大学专业舞美设计,把3D打印的技术用到了人脸面具上,过去学的终于派上了用场。


眼看一场场死亡轮番上演,很多崩溃的家属,前一秒还在极力维持理智,下一秒就忍不住宣泄情绪。


曾经的她,以为这份工作,最重要的是技术高超。


但这才明白,原来比起处理死者的遗体,告慰生者的心灵,去抚平伤痛才更为重要。


图片


自此,三悦终于寻找到了不再躺平的理由。


03 职业剧背后的真诚积淀


在《三悦》的导演李漠看来,像三悦这样的年轻人,在社会上并不是少数。


有一位朋友跟他说,自己的妹妹上高中时,厌学、逃学,长达数月之久。妹妹的学习成绩很好,性格也并不孤僻,但就是每天闭门不出。


图片


这件事情,引起了李漠的好奇。他想知道该给什么样的建议,才能帮助朋友妹妹不再“躺平”。


“对95后而言,互联网、网络游戏、智能手机、社交网络、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了最主要的接收信息的方式。如果我们躺在床上,就能够得到我们所需要、所需知的一切,那又是什么原因才能让我们站起来,去面对需要努力、拼搏、妥协、辛苦付出才能收获的现实生活呢?”


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成了导演李漠的创作初衷。


而《三悦》这个剧本的雏形,是编剧游晓颖从2016年底就开始构思了的。


一次偶然的机会,游晓颖深入到了ICU病房,在那里她亲眼目睹了数场死亡的发生,难以忘怀。


图片


2018年,经过一位朋友介绍,她认识了从事殡葬行业的思沅,这是个93年的男生,当时已经结束了殡仪馆的实习,去了墓园工作。


作为90后的殡葬从业人员,思沅向她展示了很多独属于他这个年纪、对于死亡的思考和理解,尤其他时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遇到想死的人,带他们来殡仪馆转转,保证就想好好活了。”


就像是剧中的三悦,刚开始和母亲一见面就吵,说话夹枪带棒,对母亲的感情指手画脚。


但做了几个月遗体化妆师之后,她开始想着主动给母亲打电话:“为什么我们不能好好说话呢?”还特意回家看望母亲,为过去的不成熟道歉。


图片


2019年,编剧游晓颖专门去了成都殡仪馆体验生活,为剧本创作打基础。


她遇见了一位马上要退休的老师傅,一直在讲自己退休的生活,还和一位80后工作人员讨论回锅肉怎么做。她发现了殡仪馆的另一面,原来那并非总是一个阴郁、肃穆之地。


在那里,她也近距离地观察到了遗体的状态,触碰到了往生者皮肤的质感,了解到了防腐、冷冻、上妆、告别的全过程,也见到了各式各样的逝者亲属。


图片


剧中很多情节,都是殡仪馆里真实发生过的。比如癌症患者去世后,脸颊凹陷需要填充。还有给往生者上妆的油彩,其实需要特别调制。塞舌头的细节,也是采风时了解的知识。


不少精心设计的剧情,都体现了这个职业的特殊性。


比如大年三十,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特别高,所以剧里殡仪馆司机班的角色,分几次才能吃完一盘饺子,这个细节就是想用来表达殡仪馆工作人员的不易。


图片


虽然面对生死总是一件残酷的事情,但是《三悦》这个剧,却用了最温柔的方式去教大家面对死亡。


比如片头曲的动画,就是儿童手绘画出的。这样一幅幅关于春天的画,消解了死亡带来的沉重感。


图片


导演李漠说,基本上稍有深度的作品或多或少都与死亡有关,但他并不想把死亡当成一件着重的课题跟大家讨论。“它只是人生必经的一件事情。”


剧中的殡仪馆,有一个非常幽美的花园,里面有一棵很大很大的榕树。这棵榕树,变成了剧中生命的象征。


图片


剧里,三悦每一次遇到了心事,就会来到树下寻找答案。


渐渐地,她不再把死挂在嘴边,而是在一次次工作中学会敬畏生命,感受活着的美好。


就像导演李漠说:“当我们了解死亡是什么的时候,你就发现了生命的意义。”


参考资料:

[1] 导演李漠:不再躺平的理由

[2] 编剧游晓颖:活着虽然很难,但当下的一点点芝士也是好的

[3] 羊城晚报|编剧游晓颖:用温情治愈的方式讲述生与死

[4] 娱理|对话《三悦有了新工作》主创:不担心殡葬题材劝退观众



欢迎关注@哔哩哔哩弹幕网,发现更多B站新鲜事!


作者  |  小野 沧希

编辑  |  worthend

运营  |  米油茶





B站这部新剧,开分杀进国产剧Top3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