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挽歌,既送给三体动画,也送给国创区




从开播到完结,三体动画的播放量从9000万跳水到400万(可能还达不到),足足20倍的差距看得人可谓是哭笑不得。自身的崩坏,中途的断更都是播放量大跳水的原因。而且,在有神游八方《我的三体》系列珠玉在前,同期剧版一路超神的对比下,三体动画版越发显得像个小丑,艺画开天也从原创良心瞬间取代昊京成为了新的“答辩”。



其实有关艺画开天是否适合成为《三体》动画的制作方,早在宣布动画化和《灵笼》开播的2019年就已经成为了一个议论纷纷的话题。支持者的出发点是艺画开天相较于彼时的其他国内的3D动画制作公司在科幻动画的技术和经验上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且《灵笼》证明了其强大的大场面渲染和演出能力;反对者则担忧《灵笼》中体现出的“玄之又玄”的谜语人叙事方式与“质朴”的《三体》小说风格不搭。然而到2022年底动画开播时,却产生了一个颇具黑色幽默的现象:以上讨论毫无必要。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此种讨论的分歧点在于《三体》动画是“好”还是“不好”。但有资格被讨论“好”与“不好”的前提是:这得是个正常推进的项目,决定成片优秀与否的主要因素是主创团队的能力而非场外因素。问题在于,这个前提在《三体》动画这个项目里不存在。
俗话说:考不及格很容易,但考0分是需要本事的。《三体》动画显然属于后者——人员更充足的团队、更丰富的科幻动画制作经验、更大的投资、更充裕的工期。然而在这么多buff加持下,艺画开天带给大家的《三体》动画甚至连制作都360°无死角败给了自己的原创前作《灵笼》。而在改编层面,大多数是想要达到某个效果但受制于各种现实因素而不得不妥协出一个战损版,比较为大家所知的是六年前的《全职高手》第一季。但《三体》动画属于是和

原作除了皮囊长得差不多之外,基本没有任何的还原度可言。这不禁令人疑惑:从国创区管理层到三体宇宙再到艺画开天,这么多的决策者就没有一个清楚《三体》的分量?就没有一个明白《三体》这个项目的重要性?就没有一个明白自己这部动画应该做什么?正常情况下任何一个哪怕只读过一遍原作的人做最后拍板,都不会允许这个项目通过内部审核!所以,这是非正常情况。而且,如果你熟悉国创区自2018年国创发布会启动“made by bilibili”以来每一年的各种项目情况,再从《三体》动画作为终点进行反推,就会得出一个有些“恐怖”的结论:国创区对于自制内容(即国产动画),从作品质量到商业运营,都可谓毫无掌控能力!


我在2021年10月《国漫商业史》完结之际曾总结过国创区的发展大战略,总结一下就是:避开网文大IP的“内卷”,在保持一定规模的起点系、晋江系小说改编项目稳住大盘的同时,寻找纸媒时代如《长歌行》《百妖谱》这样的老黄金,开发像《三体》《血与心》这样有别于以往舒适区的全新题材,搭配小宇宙计划和哔梦等企划推出一批“风格化”的高质量原创(如独播《罗小黑战记》《雾山五行》、使《风灵玉秀》周更、哔梦企划推出《时光代理人》《黑门》等),最终在版权库匮乏的前提下走出一条充分利用自身社区生态优势的后发平台的国产动画发展道路。但这条路四年走下来,星辰君可谓是被啪啪打脸,因为国创区所展现出的是与常乃超师长曾经的“金句”无比类似的情况:
天才的战略,交给了蠢材去执行!
国创区四年来展现出的恐怖状况就是:战略全对,战术不说全错,至少也错了70%。如果我们此时用“马后炮”的角度去审视国创区最为扬眉吐气的两个季度:2020年暑期档和2021年春季档,就会发现一个共同的规律:一定是由爆款原创牵头,跟随一批质量较高的改编作品。例如2020年暑期档的“五虎将”:

而2021年春季档的情况更为夸张,在《灵笼》终章、《时光代理人》和《罗小黑战记》周更的情况下,《天宝伏妖录》和《两不疑》这种如今看来已经算优秀的改编作品讨论度被抢得一干二净,《镇魂街》第二季重置这种本来放在其他档期绝对算头牌的项目直接被罗小黑挤到晚间档,这也是许多人口中“b小将”这个群体诞生的“物质基础”……但问题是,这两个钻石季度的出现,国创区这个平台本身究竟占了多少功劳?
我们来捋一捋:《凡人修仙传》的成败几乎系于王裕仁导演一身,《元龙》第一季靠的是对本来属于厕纸类原作的超级改编(功劳暂且依大众舆论记在高阳编剧头上);《雾山五行》《罗小黑战记》《时光代理人》分别是三部作者性极强的原创作品,体现的是作为导演的林魂、MTJJ和李豪凌三人的个人才华;几乎只有《灵笼》是高度与国创区自己主导的平台特性结合而成功的。那么,作为平台方的国创区自己在干什么呢?他所做的事,是在给这些人拖后腿。我来给大家念一份“阵亡名单”:《异常生物见闻录》《镇魂街》第二季(初版)《我开动物园那些年》《九九八十一》《残次品:放逐星空》《银河之心》《长夜开拓者》,包括如今的《三体》。注意,这些作品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烂”,而是现在人们常说的“答辩”——整个项目从头到尾都是失败的。做烂很正常,但做成“答辩”是不正常的,做出这么多“答辩”就更是极为不正常!这说明,国创区的项目管理能力,已经差到了全靠“玄学”的地步——做得好全靠制作方自己C(如《天宝伏妖录》《烈火浇愁》等),做不好自己内部审核照常通过,然后疯狂创观众。这就导致——点开国创区按最高评分的索引会发现,原创的比例已经高到了不正常的地步:



这在其他视频平台都是不可能出现的现象。
或许有一些“网络left cosplay爱好者”针对此现象会套模板:资本投资动画本来就是为了获利,作品质量又不在他们考虑的范畴之内!但问题就在于:这个指控成立的前提是,他真的能获利。 拍电影可以洗钱,拍电视剧可以割饭圈粉丝的韭菜,可是在国创区做动画,你能割谁的韭菜?网文大IP几乎被抢光了,忍耐度较强的下沉市场蛋糕几乎不肯能吃到(这其中有一个例外,就是我最痛恨的那部动画),稍微新一点的网文IP,其受众的鉴赏水平都是在线的。在这种情况下,观众只会用脚投票——无论是《元龙》第二季还是《三体》都是播放量大跳水。即使某部动画在三个月热搜第一的超强buff下一度实现了“黑红”路线,但后续的第二季和第三季照样跳水,证明“黑红”也是不行的。更大的问题在于,这些失败案例从2019年到如今的2023年,四年的时间里一直在发生!《元龙》第二季除了超级无敌大磊哥一个人爽了,其余全都是受害者,此时我不明白的点在于:为什么放任她乱来?你是中影年年股东还是中影年年是你股东?

《长歌行》那么“国风”的漫画你动画化整个偏卡通风格的3D?《反派初始化》《战国千年》都

是b漫的精品人气漫画,就给这样的资源?我甚至怀疑国创区和b漫两个部门有私人恩怨了。
这种有了作品布局,却没有与强大的制作团队合作、对作品本身一顿糟蹋、不懂得结合作品自身特性去搞商业运营的情况断断续续持续了四年,如今形成的局面是:下没有量大管饱的年番扩充观众大盘,中没有足够的优秀改编季番或半年番留下核心受众,上只能依靠爆款原创,但爆款原创本来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存在。
在这种近乎于“开摆”的管理之下,平台利益受损、观众精神受损、制作团队声誉受损、广告商和投资人更是冤大头!但是,一个所有人都受损的模式是不可能持续四年的,绝对存在一个即使这种摆烂式运营持续四年且其他人都受损的情况下自己仍然能在管理这些项目中获利的团体!这个团体一定是隐藏在平时大家不易察觉但又对动画项目有直接影响的地方,我愿暂时将其称为平台的“蛀虫”。而现在,国创区的首要任务,就是清除掉这些除了他们自己,对所有人都有害的“蛀虫”,让国创区从此开始“止损”,以一个相对正常的状况运行下去,这样对大家,对整个国产动画的发展都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