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天官赐福》的一点小感想

很乱,想到什么写什么,写给自己看的 这里说的是每一个人,不是批判对错,不是给谢怜君吾苍生分个高低,也不是想替某一方驳辩,只是我个人、私人的一点小分析。 小说中,君吾对谢怜说:“苍生根本不需要你拯救,他们不配!”这是君吾根据过往经历得出的人生结论,也是一部分读者的结论,因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被关系伤害过,所以产生了共鸣。 但其实,在我看来,无论是君吾充满悲壮色彩的拯救苍生,还是谢怜年少时热血满腔的拯救苍生,都是极不清醒的。 原因无他,他们那时都还未真正看到过苍生,而又擅自将交易和拯救划上了等号。他们尚未真正看清自己,那时心里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所以在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时,他们的世界崩塌了。 为什么我说他们那时的拯救苍生实际上只能说是一个交易,或者是讨好,还是自以为是的交易或讨好。其实不止他们,我们每个人都在做着自以为是的交易,但这种行为又是集体意识导致的结果。 推动他们拯救苍生的,只是他们想得到回报的心。如果说这是一场自以为是的交易或讨好,那么那股力量的内容则是:我为苍生付出,苍生付诸我回报,这个回报不一定是要物质的,还有精神的,这样关系的一来一往,自我就被加强了。 但遗憾的是,他们的自我都遭受到了打击。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是必须经历过后才
可能
迎来新生的重要环节。因为苍生的自私、愚昧、恐惧(这里不是贬低,而是每个人不愿意承认的事实),他们的交易得到了不公平的结果,即付出却反遭背叛;又或是讨好却未被回应,所以怨气横生。说白了,所有人类觉得不好的东西,都是因为对我不好。自我将自己看得太大,却又总是受到各种挤压,每个人活在世上,痛苦无外乎不是因此产生。人类总是活得自私而虚伪,就连对自己都不真诚,自私却不愿承认自己自私,非要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来证明自己所有的自私都是无私。 看到小说里那些芸芸众生,碌碌百姓,或许是个人都会骂一句白眼狼。可是,当读者在看书的时候,已经不自觉站在主角的立场,主角被伤害相当于读者被伤害,那么苍生则成为了书里书外的对立面。 可我就是苍生里的一员,我也不能否认我的自私、愚蠢、恐惧。但谁又能说谁不是这样呢?就算是谢怜和君吾,也都是苍生中的一员。君吾那句话是很对,苍生根本不需要被拯救,不是因为他们不配,而是苍生自有其发展规律,只凭个人力量,如何干涉。 后期,谢怜和君吾从一条路走出了两个结局。君吾认为苍生是错的,他们的自私、愚蠢、恐惧都是错的,所以他也不愿承认自己其实也有那些不被接受的东西,所以他一直坚持自己没错,自己和他所厌恶的苍生不同,然后渴望通过谢怜来证明自己是对的。但他一直深陷在痛苦里,当他开始拼命证明自己是对的时候,他已然看到了他内心深处的“错”。也正因为他无法接受自己内心掩藏的东西,把它们看成是错误,所以他才接受不了苍生的“错误”,这种冲突让他无比分裂,无比痛苦。 反观谢怜,虽然前期经历相似,却走上一条不同的路。要说谢怜始终初心不变,我觉得是也不是。正是因为他变了一些东西,才能让他最终看起来没变。君吾则相反,他根本的东西始终如此,所以最后他看起来变了,直到最后,才释怀。 谢怜在这些经历中认清了自己,他知道了自己和苍生并无不同,也并不比谁更高更大,从来就没有拯救者与被拯救者。他也知道了他不能拯救苍生。他理解了关系的相互性,在他对别人行善时,他同时也在被别人拯救。所以,他依然在拯救苍生,但其实他只是在过好自己的生活,在每一处平凡细微中,他的爱像阳光四处播散,无论是阴沟烂泥里,还是繁华锦绣处,对他来说都无差别,无所谓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