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力争工业开票销售破千亿
本土企业存在哪些发展难题?如何进一步培大育强?9月5日上午,姜堰区委把常委会(扩大)会议开进江苏太平洋精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入企业车间解决发展难题,商讨该区工业企业培大育强“111”三年行动计划。
本土企业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姜堰亦如此。目前,姜堰成长型以上企业88家,其中本土企业55家,占62.5%。去年,该区成长型以上企业中,本土企业开票销售、入库税收、用工人数占比分别为67.66%、76.85%、65%。本土企业亩均税收比平均水平高3.14万元。
“招大引强有利于加快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培大育强则有利于本地企业的‘凤凰涅槃’。”姜堰区委书记方针说,区委常委会首次开进企业,首选精锻科技公司,旨在帮助企业解决制约发展的难题,推动精锻科技跨越式发展,形成姜堰培大育强本土企业的“示范园”。
精锻科技公司是在姜堰人注目之下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2011年8月26日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成为泰州境内首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也是目前国内乘用车精锻齿轮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轿车精锻齿轮产销量连续十年稳居全国同行业之冠,荣获2019年“江苏省省长质量奖”,今年1至7月,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0.16亿元、利润总额1.38亿元,均比去年略有增长。
时下,精锻科技公司正规划打造占地约1380亩的产业园,布局新能源汽车阀盘类关键零部件产业化、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关键零部件制造、新能源汽车模具产能提升等9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是“潜力股”。如已经开工的新能源汽车阀盘类关键零部件产业化项目,计划投资2.3亿元,占地67亩,新增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投产后年产电磁阀零件150万套、空调压缩机涡盘零件200万件,可实现销售收入3亿多元、税收2000万元以上。
精锻科技公司项目推进遇到了土地受限、高端人才短缺、目标定位周期过长等10多个问题,相关区领导当场会办,精准对接,不能当场解决的承诺尽快拿出解决方案,限定解决日期。与会人员与企业负责人一道找短板、查弱项、挖潜力,定目标,初步排定“353”发展目标,即五年左右投入30亿元以上,实现开票销售50亿元以上,入库税收达3亿元以上,基本建成太平洋精锻产业园,打造中国区域性汽车零部件核心产业基地。
精锻科技公司董事长夏汉关表示,区领导牺牲周末休息时间,赴企业集成解决问题,帮企业树立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增强了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必将加快精锻科技向百亿企业迈进的步伐。公司将加快项目推进力度,实现精锻科技从汽车零件向部件总成的转型升级,打造全球领先水平的精锻齿轮和精密传动部件供应商,塑造汽车零部件的业界标杆和首席“智造”专家。
“有没有一味对企业提要求、压任务,而忽视对企业发展的全周期服务?有没有一味重视外来项目的招引,而忽视对本土企业的培育?有没有因为服务跟不上,导致本土企业原计划新上的项目迁出外流?”方针向与会人员提出“三问”,并指出区委常委会此次开进企业“破题”,目的是聚全区之力为本土企业发展“解题”,释放全力支持本土企业培大育强的强烈信号,最终形成全区企业坚定信心、你争我赶、激情奋斗的氛围,多点开花绽放姜堰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满园春色”。
为此,此次姜堰区委常委会专门研究通过了《姜堰区工业企业“培大育强”三年(2021-2023)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本土工业企业培大育强“111”行动,同时配套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实现工业开票销售突破1000亿元,重点培育符合“2+2”产业发展方向的骨干企业100家、上市(挂牌)企业10家。此外,每年净增规模以上企业35家、规上企业突破500家,创成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新能源产业、机械制造产业、大健康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分别突破200亿元、300亿元、100亿元、100亿元,推动企业梯队整体实力提升,支柱企业竞相涌现。
来源: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