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后三场,一并总结了吧

器材没怎么动过,细节在三场期间根据体能情况进行了调整,弓把DX红色,弓身配重从880G减轻到了550G;弓片一直是38磅,不过最后还是换回了SF带方向盘的片,由于方向盘吸震减低了效能,所以指幅缩了一大格,打30米的时候出箭位置也趋中心化;推把放弃了木推换回原厂,主要还是木推表面太光滑了,如果手心出汗就会变得有点不稳;箭原先是用的馆箭,但中间因为打了50米,发现还是得用隼,集中度马上提升2环,所以延用到了最后;护指原先的黄铜因为台风泡了水,发硬变形变短了,赛前买了迪库特的三指护指,自己拆掉了托腮板后又调整了掌心推点和小手指靠勾,感觉还不错,而且价钱便宜了不止一半;弦从自己绕的国产弦换回了飞速,其实倒不是国产弦不行或者不耐用,主要是刚学做弦的时候股数搞错了,多做了两股,又加上之前38的飞比克梢上的口比较小,上弦费劲,所以还是换回了细一点的飞速(橙色也好看)。
正式开始梳理一下这几次比赛的自身体会吧~~

1 站姿
一如既往的开放式,但内在其实有不断根据当天情况做出微调,双脚的开放角度一直是完全平行没有角度,但前后相差距离是看当天后手开弓打开的角度影响的,如果感觉靠位后后背并没有打开,我还是会不断尝试加大双脚的前后差来找到舒服的后手角度,直到昨天的最后一场两射赛,因为赛前刚加入了鼻翼靠位的技术点,但其实没有真正打成习惯,开赛后一度靠不到位,整个动作完全走形,准头自然就没有了,但一是调整心态放开打,找到瞄点最重要,所以临时改用了后撤式站姿,效果拔群,同时也增加了自信心,算是自己的一个进步和宝贵的经验。

2 练习量
这也是第一次被我重视起来的问题,可以拆分为两个层面来讲,第一是训练的频率,说实话,大部分人打得都不多或者没法保证起码的练习量,包括我在内,一周能打个正经的72箭其实已经不容易了,特别金九银十再临近年关,俩月不摸弓其实也不算说得夸张,所以随之而来的问题全部都会暴露在比赛场上,尤其是到精神紧张时,原本我以为已经改掉了定撒的毛病但两射从排位开始,只要我看不清箭头开始长时间瞄准,那撒放的时候必定是定撒,这是完全在我意料之外的,同时在比赛期间这种问题对心理的冲击也不小,但可能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解决办法,毕竟射箭不是我生活的全部。第二,体能。体能仍然是个综合性的问题,近三场的比赛让我认识到,我的体能正在下降,可能是因为训练量的下降、可能是吃糖多了胖、可能是因为甲沟炎一直没好走路都慢了、可能是停了力量训练,总之我意识到了体能正在下降,回顾之前比赛的经历,虽然每次赛前总会有很多杂事,前一晚最多睡个4 5小时,最少只睡了2个半小时,但因为当时俱乐部刚开,自己本职的事也不是很多,基本就是泡在店里做木工,搬搬抗抗哪怕扫地也是550个平方,其实身体每天都在运动,但最近甲沟炎的反复,脚都不敢沾地更别说跳绳跑步游泳以前常备的夏天项目,所以在昨天的两射明显活动不开身体(不是打不动,而是累)前手的长时间稳定举弓和后手拉开38磅都没问题,但整个人精神集中不起来,一场不如一场,容易困,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昨天太阳很暖和,想钻树洞回笼。总之,脚快好吧,我怀念的是无话不说,我怀念的是一起做梦,我怀念的是曾经穿鞋跑步的日子(虽然穿上可能就不想跑了)。

3 光线
从之前两次的复盘可以知道,光线一直是没有解决的大问题,从最早的不适应光线的变化(学医的朋友说可能是青光眼)改成箭头明显移出弦外让对焦更容易,再到加入靠鼻翼后仿佛瞄头好找了,最后被现实一串大嘴巴子还是通关手带美甲镶钻,前面说了鼻子靠不到弦整个人都不好了,然后阳光还比较强还忘了带墨镜,射箭是射箭但看不清箭头,全程的注意力99%转移到箭头上多处动作变形,总之就是煎熬,如果是80半靶的话整场比赛可能会有20箭是脱靶,这个箭头的瞄准还是要好好研究一下,找到一种更有保障的箭尖瞄准方式。

4 撒放
赛前换了新护指,两层皮的质感、软硬度和之前区别特别大,感觉像是人工皮,但适应了两天感觉问题也不大,唯一就是在掐指幅的时候需要食指指腹的中间压在皮的边缘上,然后扣嘴角,不然因为皮太厚一是拉脸特别不舒服,二是手指碰不到脸上更难用弦靠鼻翼。同时之前讲了因为紧张动作退回到了定撒,而且在个别箭长瞄后还产生的送撒,菜得不是一星半点,撒放的练习真的需要再堆一下量,好好更正一下。

5 推弓手 预瞄 头部位置 用箭
推弓手倒是进步不少,越来越放松不再会有抓弓的情况,而且把木推给出了,换回了原厂推把,还是有稳定的推感比好看更重要。预瞄从前两次比赛后又被加回了开弓动作里,坏处就是多一个步骤,如果自己太紧张就增加了出错的可能并且浪费时间,但好处感觉更多,因为好的预瞄可以保证开弓从上到下,让整个开弓有更良好的节奏,节奏正确后落点基本不会出黄,对菜鸟太重要了。头部位置倒是新的问题,因为靠不到鼻子,头有时会想动一下,好在平视转头并不会让靠鼻子更容易,暂时还没有太大的问题,而且在馆里比较轻松的环境下,靠鼻子还真的从来没问题,很神奇。箭又换回了隼,真的不知道是自己的动作在变差还是SPG在一段时间后直度下降了,反正4个月后两组箭的分差很明显,特别是在50米的距离,当然需要再说明一下隼是千一,SPG其实都不知道是千几。

6 整体动作
为了不出错先是化繁为简,去掉了预瞄、不再闭眼直接双眼瞄,然后用比赛和练习去试验,中间还参加了一期教练培训班(咱也是有教练证的人啦),现在的动作应该是后面需要巩固的形态了(搭完箭、掐好指幅后):
开放式站立,后脚向前差半个脚掌(可微调);
正视前方(也就是侧面而不是看向靶子)把身体每个部分摆平,人自然站直;
头转90度看向黄心,后手勾住弦微开,前手找准推弓点(中推),举弓旋臂(对了,开始学习旋臂了!)前肩发力100%推弓到位,后手后背发力60%拉开手腕靠到鼻尖进行预瞄,这时的瞄点需要偏高2环的样子,完成后前手前肩不动持续用力,后手100%发力打开,食指嘴角靠位,弓弦靠鼻翼,此时应该感觉后手后背紧张,三指紧张,别的部位全放松(特别是手肘),前手瞄准(尽量自上往下瞄,从下往上抬经常会有抬不到位的问题)到位后,后手三指同时放松,后背持续发力让手往后走完成撒放(这里总是做不好,还是肩膀发力居多,再有手指应不应该发力伸直配合撒放?这个问题也挺困惑),完成整一支箭的成套动作。PS:磅数还是要偏低一点,没有坏处。

最后,这一年四场市民赛结束啦,最终还是没有进到前8,没法打大师赛,不管是自己太浪还是天气捣乱,射箭的第一年算画上了个逗号,所以明年要拐了,明年打传统啦,哈哈哈哈,光弓不放,去外省比赛我还是打光弓,只是本市的比赛不报光弓了,惹不起我躲得起,瑞斯拜了您呐,明年赛场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