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书笔记 [4]

2023-04-18 07:54 作者:帅伴  | 我要投稿

【4】

【历史社科】

《战争:人性、社会与被塑造的历史》—— 玛格丽特·麦克米伦


书籍封面


“战争是一种旨在迫使我们的对手满足我们自身愿望的暴力行为” —— 德国理论家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

该书主要探讨战争、社会、人性间的联系与问题,列举了大量历史记载及科学研究来发表看法,个人认为部分论题的引申案例过于赘述,但总的来说的确是一本了解战争史及其背景下社会影响与变化的好书~


【摘】


(A)

·电视和电影制作人知道战争永远是一个受欢迎的话题

·A flash in the pan “昙花一现”

·Taking French leave “不辞而别”          Dutch courage “借酒壮胆”

·战争或许是人类所有活动中最具组织性的行为,而它反过来又进一步提升了社会的组织性

·战争给予参与者残害人类同胞的特权,但也蕴藏着伟大的利他主义


(B)

·社会的联系越密切,冲突就越容易沿着社会关系网迅速传播

·卢梭《社会契约论》 —— (观点)人类需要共同生活和工作,但那得身处于一个为他们服务的国家,在一个能保障他们自由的国家,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做这一切 【美好愿景】

·霍布斯 —— (观点)一个强大政治体系(利维坦)的发展为控制暴力提供了途径,至少在社会内部是这样 【历史现实】

·不断增长的国家权力和更庞大国家的出现(利维坦)—— 常常是战争的结果,但它反过来也能创造和平

(19世纪大英帝国扮演着世界警察的角色,为的是保护他们自己的贸易和帝国)


(C)

·战争既带来了毁灭,也带来了创造(喷气式发动机、晶体管、计算机 都是因战时需要而被发明的)

·“没有战争是不可避免的,直到它爆发的一刻” —— 艾伦·约翰·玻西瓦尔·泰勒 《争夺欧洲霸权的斗争》

·战争的起因看似荒谬或无关紧要,但它的背后常常隐藏着更大的分歧和紧张态势,其背后的某些动机【贪婪、自卫、情感、信念】一次又一次地出现

·内战不仅撕碎维系社会团结的纽带,也常常标志着对另一方的无节制暴力

·“火,在灰烬下阴燃” —— 古罗马诗人 贺拉斯

·“缔造和平比发动战争难得多” —— 法国总理 乔治·克列孟梭


(D)

·那些曾经言称 honour [荣誉] 的国家,现在往往会说 prestige [威望] 或 credibility [信誉]

·崇尚战争的文化群体倾向于贬低那些在价值观和美德上与自己不同的敌人

·“从这个地方,从今天开始,世界历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开启了,而你们都可以说,在它诞生之际你们在场” —— 歌德

·hemoclysm 血流成河

·平民往往比军队更为暴烈

·“但真正可以称得上勇敢的人,是那些最懂得生活中甜蜜和可怕的含义,而后毫不犹豫地走上前去迎接即将到来的一切的人” —— 伯里克利


(E)

·satori 顿悟

·“战争似乎和人类一样古老,但和平是现代的发明” —— 亨利·梅因

·各种文化都需要英雄,而在我们的想象中,最生动的英雄往往是战士

·几个世纪以来,女性一直充当着魔镜的角色,她们仿佛拥有神奇的魔力,可以将镜中男性的身形成倍放大 —— 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

·战争有自己的准则,最古老、最久远的准则之一是,在可能的情况下,投降者和平民应该幸免于难

·对死亡的认识使生命变得更加珍贵


(F)

·comradeship 同志情谊

·民众往往比那些亲身作战的人更痛恨敌人

·战争不会彬彬有礼地到来

·“战争都是在必要时进行的” —— 马基雅弗利

·随着民族主义的出现和战争日益增长的复杂性和要求,平民 —— 他们的认可和劳动 —— 在战争所需的付出中所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伪善,是恶行对美德的褒奖” —— 拉罗什富科


(G)

·peace petitions 和平请愿

·【自由贸易】就像保持地球稳定的地心引力

·艺术和战争之间的动态是双向的:创造了战争形象与故事的人,也被战争所改变

·用艺术来动员全社会

·当各方势力考虑对彼此的通信卫星使用空间武器或对抗措施时,“太空不应被军事化”的国际协议正在逐渐失效



    (诗歌)

    那些知道

    这里发生了什么的人,必须让路给

    那些知之甚少的人,

    以及知道得更少的人,

    以及最终一无所知的人。


    在那过度生长着因果的草地上,

    一定有人用嘴衔着草叶,

    凝望着云朵。


                —— 维斯瓦娃·辛波丝卡 《结束与开始》



读书笔记 [4]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