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厦门光动时代:电影剧本是一部电影作品的最完整的书面形式。

2023-07-31 14:09 作者:动感光波哒嘟  | 我要投稿

电影剧本:一部电影作品的最完整的书面形式。除角色对话以外,还包括剧中人物、布景、舞台指导以及各种音响效果的详细描述。


通常影片是按照电影剧本创作的,假设电影是通往观众心灵的列车,导演便是指导搭建列车的指挥者;剧本便是搭建列车的图纸,而编剧则是设计图纸的工程师。如果没有图纸,工程师在设计列车时只会一筹莫展,导演在指挥搭建列车时,更是难上加难。

编剧在剧本创作前期便对全剧人物角色和故事线有大概的规划。在角色塑造方面,编剧会通过撰写人物小传将角色的形象、性格、背景等简单交代,以书面的形式塑造人物的框架。而在进行故事线梳理时,再将角色的关键性格与故事节点相匹配,以达到完善人物形象的作用。当然,故事线的节点可以展现人物的性格与心理,同时人物的性格也决定着故事的走向,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初步的人物角色设定与故事线的铺设完成后,编剧会进入到初步的市场调查环节,将已经写好的剧本讲给观众,根据反馈来判断角色设定是否能被观众接受,故事线的发展是否有逻辑漏洞,从而避免剧本落地后难以被观众理解,不被市场认可的情况。

初稿敲定,编剧便开始正式的格式化写作。

剧本格式方面,可以参考好莱坞剧本:设立序号、内外场、具体故事进行的场地、故事发生的时间;随后开始进行具体场景的描写、人物动作;最后添加角色台词。当然,剧本的格式并没有严格的标准,不过写作习惯不同,剧本的格式便不同。

内容方面,悉德•菲尔德在《电影剧本写作基础》提出以一条故事线的形式来制作一张线性结构表,概括和规范电影剧本在内容上的写作格式。


布莱克剧本节拍表相较于线性结构表,将内容进行丰富,具体要素如下:

1.开场画面(1):影片中的开始画面为整部影片的基调、类型提供了铺垫,并且吸引观众的眼球。

2.主题呈现(5):通常是某人和影片的主人公交谈。交代影片的主题。

3.铺垫(1-10):抓住读者的兴趣,介绍或者是提示A故事中的每个角色。

4.推动(催化剂)(12):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某件事情使他感到震撼。这部分是影片中出现的第一次“剧烈打击”。

5.争执(辩论)(12-25):发生在一个场景或是一系列场景里。主人公在此时会对他要走的道路产生疑惑。

6.第二幕衔接点(25):影片进入到第二幕中,主人公做出了选择——他的“旅程”开始了。

7. B故事(30):引起人们关于一部好电影的主题讨论。

8.游戏(30-55):享受“大场面”和“激动人心的时刻”。

9.中点(55):这是一部影片的分水岭,重新回到主题。

10.坏蛋逼近(55-75):内部(主人公的团队存在问题)和外部(真正的坏家伙开始发威)。

11.一无所有(75):“人为的失败”和我们发现了“死亡气息”的时刻,有人必须在这里死亡。

12.灵魂的黑夜(75-85):在这部分的剧本里,主人公失去了所有的希望……

13.第三幕衔接点(85):黑暗并没有持续多久。在故事里,由于萌发了新主意,新灵感,主人公继续前进。

14.结局(85-110):从他的过去和此次的经历中,主人公找到了第三条路。

15.终场画面(110):与开始画面相对应,戏剧性变化已经发生。

按上述方式将剧本填充完整,剧本也就算是完成了。但要想成为好的剧本,不仅要看故事内容,更重要的还是其文学价值,也就是编剧想要向观众传达的思想内涵、价值观念。好的编剧只有经历了山川大河,看遍世间冷暖,洞察人心,将真挚的情感融入到剧本之中,为融化冰冷的文字,附上炙热的真心、真情,如此传递出的思想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才能更好地将正确的价值观传达到每一处角落。

其路漫漫,一步一印,期待与热爱电影的你,携手共进,为电影事业添砖加瓦,将“第七艺术”的光撒向更远的地方。


厦门光动时代:电影剧本是一部电影作品的最完整的书面形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