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兵法

韩信这个人物能在历史上出现,也是秦末天下大乱时势造英雄的结果。我有时候时常会把自己代入到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附身到韩信身上,会有什么样的结局,也许最终会殊途同归。首先韩信不是普通老百姓,在没有饭吃的时候还能佩剑街行,这一点我就自愧不如,作为普通老百姓出身的我,可能卖了剑混口饭吃,再去找点谋生的活计,也就不会遇到朋友闭门羹的待遇和漂母的教育,更不会受到胯下之辱。有可能反差更大的人生更能激发人潜在的神奇能力,历史上的韩信加入了反秦武装,发迹初的遭遇不详,可能也是默默无闻的小兵,庆幸没有成为炮灰而已,后来成为了项羽手下的执戟郎中,眼见着混不上去就跑到刘邦那边去了。而我如果跟着项羽这样的大人物能做贴身侍卫,我可能会心满意足。这也许就是天才和凡夫俗子的差距,韩信日后的扬名立万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但是他跟了刘邦开始也是碌碌无为,又要跑路了,不过被萧何所赏识,称之“国士无双”。后来刘邦重用了他,这个时候,韩信唤醒了内心小宇宙,可谓是生逢其时,帮助刘邦带兵打仗,平定河北,并且在谋士蒯通的怂恿下攻下齐地,没有遵从刘邦的部署,并且在刘邦困境之时邀功拿下齐王封号。这时,韩信走到了人生重大抉择的十字路口,多人劝说韩信背叛刘邦。其实这个时代还没有那么多道德包袱,韩信也没有亏欠刘邦多少。但是韩信选择站在了刘邦这一边,很奇怪的是,要我选择我也会走这条路。可能这就是年轻人天生没有政治野心,也有些人性上的幼稚就是原始的报恩思维在作祟。于是后来刘邦取得全面胜利之后,韩信从齐王变成楚王,再变成淮阴侯,最后被吕雉谋杀,似乎注定了韩信会以悲剧收场。他在后来被刘邦一步步收拾后,还不知道死之将至,只知道说“兔死狗烹”,在做人上还是非常幼稚,这一点我也是自觉不如刘邦等人的老道政治手腕,下场也是不会好到哪里。可能这就是韩信能成为兵仙而秉持的一种赤子之心,按照客观规律去研究战争形式并且因地制宜取得丰功伟绩,却不能用复杂多变的心理预期去揣摩人物的即时想法而谋得更成功的个人际遇,这也是每个人的局限所在。
参考文源:
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者。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何曰,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信再拜賀曰,今大王誠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義兵從思東歸之士,何所不散。韓信乃敢引兵遂下。夜半傳發,選輕騎二千人,人持一赤幟,從閒道萆山而望趙軍,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信曰,此在兵法,顧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謂,驅市人而戰之,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今予之生地,皆走,寧尚可得而用之乎。蒯生曰,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歸楚,楚人不信;歸漢,漢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歸乎。夫勢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竊為足下危之。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亨。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鐘室。信方斬,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遂夷信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