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政治经济学概论》8.5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2)

2022-10-17 10:01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保护关税政策是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形成的一种对外贸易政策。实行保护关税制度的国家,通常对进口商品征收很高的关税,有时甚至禁止进口,但对本国工业需要的原料,则用低税或免税办法奖励进口。另一方面,对于本国工业品的出口,则用减免关税或给予出口津贴的办法来加以奖励,而对本国需要的原料则限制或禁止出口。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像英、法、俄、美这些国家,都采用过这种政策,它对于这些国家的工业发展起过很大的作用。正如马克思在分析这种对外贸易制度时所指出的:“保护关税制度把一个国家的资本武装起来和别国的资本作斗争,加强一个国家的资本反对外国资本的力量”。[1]保护关税制度不过是为了在某个国家建立大工业的手段”。[2]

  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和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量的加强,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便逐渐放弃或削弱了保护关税政策,并在不同程度上采取自由贸易政策。

  实行自由贸易,也就是取消国家对进出口贸易的干涉,用减免关税等办法来解除对对外贸易的限制,发展各国之间的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策对工业先进国家的资产阶级非常有利,它使这些国家的工业能得到廉价的外国原料,输入廉价的粮食,使这些国家易于把商品输出到其它各国,这就便于发展本国的工业,降低本国工人的工资,扩展本国商品在国外的销售市场。自由贸易政策最先在英国采用,因为英国是产业革命最早的国家,它曾经一度成为“世界工厂”,因而有条件采取自由贸易政策。19世纪上半期,英国逐步实行了自由贸易,到19世纪的40年代,英国几乎废除了对原料、粮食和进口货物的一切关税。此后,其它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如俄国、普鲁士、奥匈帝国等也开始降低进口税率。但由于这些国家的工业比较落后,而且存在着较浓厚的封建残余,高额关税有利于地主阶级抬高粮价和维持高额的地租,因此,这些国家并没有彻底实行自由贸易。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曾经给自由贸易政策以理论上的论证。在他们看来,通过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自由贸易,似乎就能够建立起一种“合理的”国际分工;在这种国际分工之下,似乎每个国家都可以把自己的资本和劳动使用在能给自己带来最大利益的工业部门上。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自由贸易不仅会给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好处,而且可以增进全体人民的“福利”。

  可是,事实并不像资产阶级学者所描写的那样。自由贸易政策对于先进国家的资产阶级,固然是一种有利的政策,因为他们的经济实力雄厚,在竞争中具有显著的优势;但对于经济落后国家,自由贸易却意味着破坏它们脆弱的民族工业,把它们变为工业先进国家的农业附庸。因此,资产阶级学者宣扬的那种国际分工体系,并不是什么各国分工合作的体系,而只是工业先进国家剥削和奴役经济落后的农业国的体系。在对内方面,自由贸易对于工业先进国家的工人阶级也不会有什么好处。因为在自由贸易制度下,资本主义的自由贸易竞争将会更充分地展开,资本主义的经济规律,例如资本积聚和集中的规律、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和绝对贫困化的规律等等,会更充分地发挥作用,一言以蔽之,无产阶级会遭受到更加残酷的剥削。所以,贸易的自由实际上只是“资本的自由”,是资本家剥削和奴役工人阶级的自由。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摆脱羁绊的资本对他[3]的奴役并不亚于受关税束缚的资本对他的奴役。”[4]

  随着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一些曾经在不同程度上实行过自由贸易的国家,又放弃了这种贸易政策,重新恢复保护关税政策。不过,这时保护关税的作用已经和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不同。当时实行保护关税是为了维护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促进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而在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保护关税已经成了垄断资产阶级控制国内市场和对外进行扩张的工具。垄断资产阶级一方面用关税壁垒抵制外国商品的输入,以维持国内市场上的大大超过商品价值的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另一方面,他们又用这种利润的一部分来对出口商品实行补贴,在国外市场上廉价倾销商品,以便夺取国外市场,实现经济扩张。目前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就是这样为垄断资产阶级服务的。


注:

[1] 马克思:《保护关税派、自由贸易派和工人阶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284页。

[2] 马克思:《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458页。

[3] 指工人。编者注。

[4] 马克思:《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457页。

《政治经济学概论》8.5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