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g】鲸落杯造机感受及参赛体验
作为一名一直在B战搬运、翻译格斗机器人的UP主,一直以来我或许都处于一种“云机”的状态,这次得以参加一场“正规”的格斗机器人比赛,实属荣幸,今天就来随便谈谈制作这台名为送葬者的机器并约架、参赛的过程中,我的心路历程及各种经历、感触。 (好久没写过记叙文?了,文笔应该很烂,或许写得跟流水账一样,望见谅)
一切的开端
在高三一次放假回家与好友(即与我有过很多交流的B站UP主Megabite)聊天时,了解到在今年的暑假会有一场220g的格斗机器人比赛。想着在高考完后有着充足的时间,且220g制造成本在我的承受能力范围内,我决定参加这次比赛。既希望能借此学到一些造机技巧,也希望能积攒一些经验,为未来可能参加的更大量级打下基础。
构思阶段
受墓碑、Rotator等一众心爱的横转影响,一直以来我都想造一台和墓碑一样的强力偏置横转。但在之后几次放假回家的过程中,我了解到Megabite已经做出了一台神似墓碑(或者说Ray的羽量级横转Suitcase Nuclear)的大直径220g偏置横转,并且能打出很不错的视觉效果。 基于不希望做出与他雷同或过于相似的想法,我决定仿效Rotator制作一台底置横转。后来考虑到底横的难做及打击效率、稳定性均相较偏横更低,我决定不过仍未深入考虑并完善这一设计。直到在学校里一次考试结束后心墙有些郁闷,便在考试下发的草稿纸上乱涂乱画,突然想到我可以画画设计图,于是我的设计初稿就在一张破破烂烂的草稿纸上问世了
(当然,当时的我从未考虑过这个设计图的多么不合理,比如为了减轻重量而给板料上开了各种各样的孔…不过这是后话了……) 关于机器的名字嘛……当时本想着要不就起个叫Rotatombstone的鬼畜名字,后来想想算了吧……最后决定用Undertaker(送葬者)这个名字,毕竟Ray Billings有一台叫Mortician的横转就译为送葬人嘛。不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为了致敬我很喜欢的一部番剧《86-不存在的战区》中男主辛开的机甲,其战斗方式主要为近战刀片,而它的名字就是Undertaker,所以想想要不致敬一下?甚至最后调的混控行驶功率都是86%
建模阶段
高考结束后,我就开始做电脑建模的准备,不过基于不希望自家的老电脑出现运行着运行着出现“坟头冒青烟”的想法,我一直等到6月20几号新电脑寄到才开始建模工作。而在这段空白期,我思考并明确了我的设计理念,即一定要有两套套件,抗横的屁股V形铲配一把轻刀,以及抗竖转的叉子配一把可以重一点的刀。 新电脑到后,在安装完基本软件之后,我就下载了Solidworks2022,期间还出了岔子,为此重装了一次系统。随后我开始在B站寻找教程(虽然一开始找到的教程大多都是上百小时的冗长视频属实有些难蚌)后来找到了一些简略的讲解基础建模知识的视频,将草图绘制、拉伸、切除、圆角等最基础功能学会后,我就开始了最初的草图绘制。当时我想的是先把n20电机、2206电机及电池建模完然后用装配体功能直接塞进机身来确保机身利用率最高,于是就有了第一版极其无厘头的电装部分车身设计……
还记得当时Megabite被我的配置气得吐血……发到群里后大家的反应“这怎么能行呢😂”“给他撅宽敞点😰” 后来在Megabite苦口婆心的劝说和指导下,我才意识到被我忽视的存在:电调和电线,他们同样会占据机身内部空间,同时为了不让电线撞到电机转子,需要在电机外围一圈“护栏”来阻隔开电装,于是在返工数次后,我做出了如下产物
然后悲哀的发现刀片长度做太小了,之前把半径42当成了直径42,于是必须重新返工😭 经过数小时的返工再造,印象里是凌晨三点总算改出来了些有用的
当我兴致勃勃地在切片软件里为它设置好壁厚、填充等各种参数后,我“惊喜”地发现,单一个框架就达到了41g😭
那时内心只剩绝望了 后来发现我壁厚开得太高,且机身设置的全是5mm的tpu……emmmmmmm根本用不着这么厚,在削减过后就达到了我想要的减重效果
在那之后我快马加鞭地建模好了顶板、底板、刀片等一系列配件 我最先做好的抗横车身就出世了
对刀片进行重画和圆角修改之后就变成了这样
(当然,那时我以为我的轮挡坚不可摧,没有留“空气护甲”,为之后的约架留下了相当大的隐患)
造机阶段
之后我就将文件发给Megabite帮忙打印,电装与遥控器也是买到了他家,而由于我家不适合被改造成一个类似工坊的环境,所以在7.17后,我直接跑到他家进行制造
图为7.17前打出来的一版废稿
(不得不说他的烙铁是真的好用)
约架阶段
不久后机器做好了,便原地和奥特曼进行了一次约架(算是处女战吧)
在实战过程中发现,我的轮挡虽然足够结实,但由于和轮子靠的太近,他的刀能隔着轮挡将我的电机轴打歪,虽然电机及减速箱没事但电机座的软性固定导致轮子会歪,然后轮子就会卡在轮挡上转不动……而且由于我的V形铲太窄,只有在正面铲起时才能轻松将他弹飞。不过这场也算是有战果的,我成功打断了他的两把PC刀(当然我也损失了一把pla+的刀片,但我的顶板也碎了)
PC刀的碎片
被V形铲弹飞的奥特曼
打完几次约架后我的战损 可以说第一台220从入门到入坟了…… 根据这场暴露出的问题,我进行了不少改动,如刀片壁厚调整,增大轮挡与轮子之间的间隙等 之后,我与Megabite赴约与小阳阳的落日六号及竖转靶机约架
结果是,我与他的竖转靶机打了三场,第一局电源线脱焊宕机被KO,后两局通过打翻武器未起转的竖转靶机使其无法复位被KO胜负2-1。但在检修时莫名坏掉了武器电调和行驶电调……导致没能和落日六号交手
被打飞的我
翻身宕机的竖转靶机 在之后与小阳阳的交流中,我意识到了嘠咕铲贴地的可靠性,于是在出发参赛前一晚赶出了一种正面非常贴地的叉子
抗竖转套件终于完成
赛前一晚
但直到比赛前,我的电调问题仍然没有解决,7.21我们赶赴广州参赛,在此之前也就改改设计,通宵看打印机备件了 赛前一晚,在俾斯麦、海蜇皮、手电筒、小果果、小辫子等多位大佬的帮助下,我换上了好的行驶电调,最终在凌晨5点前修好了机器,调好了混控,整台机器恢复到可以战斗的水平,这次能顺利参赛除了Megabite外,我还要格外感谢这几位大佬帮我解决各种问题,感觉我应该把他们的雕塑供在家里
比赛当天
期盼已久的比赛终于到来,我在小组赛被分到了相对轻松的一组,堪称横转内战组,对阵咕咕橙、落日六号以及同道狂刀
第一场我对战的是咕咕橙,只能说这一场出了各种意外………
本来估计咕咕橙威力不算强,我想测试一下轮挡强度,开局没有对刀就使用屁股铲去进攻,结果被打到了轮毂上的胶圈,这个轮毂在之前就被奥特曼的大刀抡过,本以为可以继续用,结果赛前觉得轮轴歪了我又掰了下,兴许就是这也掰坏了吧,而胶圈没有上很多胶水,导致胶圈部分脱离,轮子更转不动。而赛前我又没拧紧螺丝头开关导致宕机……可以说是各种恶疾突然爆发😭 第二场对战落日六号
经过短暂的修理后,我与落日六号开始了第二场。这一场落日六号似乎出现了严重的信号问题,走路一卡一卡,到后半场才恢复正常,而我本着减少自己刀的损耗、电池电量以及让小阳阳少修一点的想法,没有进行特别多的主动攻击,大多数时候在等读秒。 然而在我准备用叉子将落日六号推走卡住时,落日六号突然恢复正常,拆掉了了我的叉子,也随着这一击,我的刀片上的硅胶皮带突然脱落,这造成了我在破坏分上大大落后,哪怕我最后一直用屁股推着落日六号,但仍然输了判定…… 只能说,“战斗舱里无朋友”
这可能是我造成的唯一伤害……撕掉了tpu铲的一个小角? 第三场对战同道狂刀,我听取了队友的建议,换回轻刀,并没有加装固定不结实的叉子以避免送破坏分的情况。准备直接用武器取胜。
一开始被狂刀压制很猛,在两次绕后成功后成功削掉了他右轮的胶皮
不过在最后怕复活补刀时的一次对刀中,我的轻刀终于碎了一片,同时,我的一根信号线脱焊,导致一侧行驶在即将读秒结束时瘫痪
最后轻刀作为战利品送给了驾驶狂刀的小阳阳 那么小组赛1-2的我只能尝试在三队混战的复活赛出线,要出线,只能在下午击败蚀日和同道🍔 然后中午便开始了紧急维修,两把刀都不能用了,接下来能用的只有一把打印时忘了给它开孔和轴承口的重刀,于是我和队友进行了一次“人体车床”,用Megabite的电磨钻孔,用三角板度量位置,最终做成了一把能用的刀。但在装上后发现,2206武器电机突然转不动了,于是我们快马加鞭地更换了武器电机及武器电调,在武器终于能恢复正常时,我们舒了口气,虽然没吃午饭,但也值得(可悲的是修好后我们太过高兴,在上场前又忘了拧紧螺丝头开关) 混战终于开始,前40秒我的送葬者可谓是占尽风光,先打翻了蚀日
又一刀将他们两一起砍翻
本以为占尽优势
但在墙角被🍔送上天后,我发现我的机器似乎接触不良,一会儿能动两下一会儿不能动了,于是止步于此……后来明白是开关松了真的是太痛苦了
不过这口气我实在咽不下,之后便与🍔进行了一场惨烈的约架。本着不KO不罢休的想法,我只上了重刀,准备硬刚
在开局将它打翻后,我打坏了它左轮的行驶(虽然汉堡左轮行驶屡屡出问题),随后一直进攻右轮,(事后想想那时候可能已经可以读秒了)但右轮并没有瘫痪,之后,汉堡抓住机会利用武器对刀翻身
在一阵僵持后,🍔正好开到墙角,想着通过对刀再打翻它,也是为了打爽点,我直接冲了上去 然后……可能是汉堡靠墙,能量全输出到了我身上……我被打上了天花板……
等落地时顶板已经裂开,而武器轴也歪了,不信邪的我又一次冲了上去,这一次由于武器架变形,落地后刀片自宫把自己的底板击碎了,我的武器就此报废,之后由于推推乐没意思,我们结束了比赛
我带的备件并不充足,至此,我的比赛就结束了 放几张战损图吧
赛后感想
首先是关于我们格斗机器人这个圈子。本身,关注格斗机器人的人并不多,动手参赛的选手更是很小的一部分,相信会看到我这篇文章的人也寥寥无几吧(笑)但是这次真的让我感受到了这个圈子和谐温暖的氛围。是俾斯麦大佬帮忙焊接和检修,以及海蜇皮大佬提供的电调让我的机器恢复运作;是小辫子和小果果为我提供热缩管、硅胶胶等很多我之前不曾用过工具和配件,让我不需要每场比赛都为脱焊和胶圈掉落等问题忧心忡忡;是手电筒阿杰帮我调试的混控让我能够操作自如;是鲸落连夜帮我打印的白刀让我得以安心应对之后的比赛;是Megabite不辞麻烦让我直接住在他家造机,减少了我的造机成本以及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第一次参赛,我不图能杀进8强4强,摘金夺银,虽然输了很可惜,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很多知识,结交了许多以前不大可能结交到的新朋友与各位大佬,开拓了眼界。衷心感谢鲸落、时机无偿举办的这场“鲸落杯”,让我有机会从“云机”迈向真正的格斗机器人。能有机会经历这由0到1的过程,并砍出几道漂亮的攻击,我十分满足。我希望也相信下届比赛我会做的更好。 以及,在造机方面我明白了几点 1.永远不要认为自己时间充足,要提前规划并预留大量时间以备不时之需 2.备件及备用电装一定要充足,不能完全靠压榨休息时间来准备备件,忙中容易出错 3.sw建模时装配体功能确实有用,但没法事无巨细的考虑每一根电线,下次预留位置及安装电装时需要再三考虑 4.机器人建造不可能一步登天,哪怕有前人指路,也要经历从跑起来,动起来,转起来到慢慢提升的这一过程,绝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要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正如Ray Billings为KOB制作的宣传视频里说:“对手也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每年相聚一到两次,为的是把对方珍爱的机器人玩具摧毁,而当你走出战斗舱,你会放下好胜心,帮对手一起维修机器人。”是的,我们就是这样的一群人,我们以此为乐,以此为荣。
PS:虽然没能从对手身上切下什么大块的战利品,但是手电筒阿杰与Megabite各送了我一把武器作为纪念,很感谢他们,我玩得也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