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即将发动政变究竟有什么短板?关键时刻谁来提前示警?(一)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手发动政变,但是在造反的过程当中他们盘点整个计划,发现一个重要的环节有漏洞,什么环节?前线没有大本营去的人没有指挥所,这个前线指挥所有那么重要,当然非常重要。您想想李隆基住在哪儿?住在隆庆池,隆庆池就是西安城当中的兴庆宫遗址,这个隆庆为什么要改成兴庆?那是为了避李隆基的讳,所以把隆字改成兴,所以就叫兴庆宫。李隆基的住址在兴庆宫的北边,距离要发动政变的玄武门,也就是太极宫的南面,能有将近20里的路程,您可千万别觉得20里地骑快马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你以为是大马路上让您随便跑的,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
在唐朝的时候各坊之间是有坊门的。每天到一定时晨坊门就关了,大家处在不同的坊中你想汇集到一起,像玄武门进法那是根本门儿都没有的事儿,一定要赶到白天的时候大家聚在一起,但是你这么多人突然聚在一起,肯定会引起别人的,这个场所一定要避开别人眼目,而且要距离玄武门周围还特别的近,你想想这种地方好找?当然不容易,如果大家没有这样一个前线指挥所,真正发起兵变的时候,没有人指挥你怎么办?根本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去做。所以有一个前线指挥所就非常非常的重要。就在这样一个时刻李隆基想起一个人来,这个人是谁?
叫做钟绍京,钟绍京这个人曾经在武则天手下当过中书省的秘书,而且武则天还比较赏识他,赏识他哪一点?第一点他起草的文章不错比较有才华。第二点他写字特别漂亮整个皇城当中好多匾额都是钟绍京给题写的,但是由于他出身是小吏,官和吏之间是有重大区别的,你从吏到官这已经上了一个重大台阶了,但是你走完这个台阶在往上走就非常难了。等到武则天去世之后,钟绍京的职位就停留在一个五品官。
您想想五品官虽然对普通百姓来讲这已经不低了,但是对于钟绍京,一个有抱负,有理想的人来说,他就郁郁不得志更重要的是钟绍京年龄也大了眼看60岁了,一般人也就忍了,但是钟绍京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总觉得自己人生还能干很多事情,但是没有机会非常的苦闷。就在这个时候李隆基开始跟他处好关系了,两个人经常在一起切磋书法,写的不错,那么李隆基相中钟绍京哪一点?他写字好,到大门上刷刷点点写几个字,大家穿墙而过,不可能,他也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其实李隆基看中他这个职位了,他五品官有什么好的职位?其实它这个职位虽然不高但是非常重要,这个职务叫苑总监,这个职务管什么?管皇宫的后花园,整个后花园当中的所有的花匠这些杂役都由我来管,包括后勤的一部分。
您看看这在一般人眼里就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李隆基非常清楚这个位置的价值,对于历朝历代来讲,御花园都在皇宫的北面,这里面的院子比较大,去的人也不多,利用御花园工匠的身份,你是运送点武器,藏在这些木头当中或者物资当中,根本没有人发现,如果你穿上杂役的服装,在皇宫周围走根本没有人在意,也不会过多地盘查,除了这些便利条件之外,钟绍京这边还有一个别人比不了的优势,是什么优势?他这个办公场所的位置太好了,就在玄武门附近,从后门出去可以直接穿插到玄武门前边,你看看这就是得天独厚的前线指挥所。所以李隆基来找钟绍京一谈这件事情,钟绍京非常激动,我都快60了盼的就是这样一个时刻终于有机会我能够大展宏图了。所以双方一拍即合。有了钟绍京的加盟,李隆基心里更加有底了,把大家找来一起商量商量,我们马上要发动政变了还缺什么,我们下一步要做什么?参加这个会议都有谁?
首先太平公主本身不能来,他派他的亲儿子薛崇简专门参加这次会议,这也就代表太平公主了,把很多太平公主的想法也都带来了,而且明确的说,皇宫内有支持,朝廷之上也有人支持,王毛仲这边负责联系军方,军方一直跟他关系也不错,整体上也比较稳定。另外两位谋士,刘幽求和钟绍京都是50多岁的人非常有经验,不断的把这个计划打磨完善。这些人商讨完之后,觉得整个计划是比较圆满的,就是需要一个契机,什么时候发动,他们心里也并不清楚。就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李隆基的王府当中突然来个僧人,问他有什么事儿?又不说,定要面见李隆基。李隆基也觉得很奇怪和尚来找我,有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