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日冕同人 拜占庭帝国 方阵主战坦克0.71版

2022-12-29 23:41 作者:向菲力欧  | 我要投稿
{"ops":[{"insert":"单位数据\n量产设施:拜占庭车辆组装厂\n量产要求:帝国军务署 军务总督介入\n生命值:1400\n造价:$1400\n生产时间:14秒\n移动速度:70\n侧/背面伤害加成:105%/110%\n清雾范围:500\n\n\n125毫米主炮——\n杀伤类型:穿甲\n单发伤害:130\n平均开火间隔(ROF):1.81秒\nDPS:71.8\n射程:250\n\n\n电磁线圈——\n杀伤类型:磁暴\n单发伤害:180\n平均开火间隔(ROF):2.5秒\nDPS:72\n射程:225\n\n技能:冷射线照射\n\n方阵坦克激活冷射线发射装置,照射敌方目标,干扰其系统运转能力,大幅度削弱敌人战斗力并瘫痪步兵。\n\n效果:\n12秒内获得一个额外的冷射线发射器照射能力,射程300,被照射目标的攻击频率下降50%,移速降低10%。不可和其他冷射线叠加。如果目标是步兵单位,则效果变为直接瘫痪并每秒造成25点伤害,射线瘫痪可延时1秒。\n\n冷却时间:55秒\n\n特殊机制:\n\n冷射线会被黑洞装甲和能量光幕阻挡\n冷射线每秒扣除目标护盾值的10%\n“磁能方阵”升级后,电磁线圈替换其主武器\n冷射线视英雄单位为装甲单位而非步兵单位\n\n和天启、祝融、鬼王一样属于先进坦克装甲属性,同样面对追猎者时易伤。\n\n受伤害百分比:\n枪弹25% 机炮25% 穿甲100% \n高爆75% 脉冲125% 中子100%\n电击100% 光谱100% 震荡50% \n狙击0% 毒素5% 火箭100%\n破片150% 榴弹100% 冲击75%\n\n制造国:\n\n拜占庭帝国\n\n设计方:\n\n拜占庭皇家军械局、拜占庭皇家研究院、“银盾”装甲制造厂、拜占庭粒子研究所\n\n\n量产方:\n\n拜占庭皇家军械局、“银盾”装甲制造厂\n\n基本装备——\n\n125毫米溶碳滑膛坦克炮\n剪切增稠液体合成装甲\n1400马力混燃柴油引擎\n冷射线粒子束发射器\n双管中型特斯拉线圈炮\n悬挂着的军团大盾与短剑\n\n\n解析的战场情报——\n军团之盾:\n作为拜占庭帝国正规军团加入战场中的精锐装甲力量中坚,方阵坦克一改之前GLA装甲力量在防护性能上疲软的特点,采用多种不同的手段来尽可能提高自己的战场生存力,为友军尽可能抵挡更多的火力。\n\n以守为攻:\n相比于其优秀的战场生存能力,方阵坦克的火力设计可谓是非常疲软,其相当于猎鹰坦克的主炮水平即便大幅度提高了射速,其表现上也并不出色。因此方阵坦克在面对更加强大的先进反装甲单位时,无法依靠自己完成任务。\n\n干扰射线:\n为了进一步提高方阵的战场生存性,也是为了在战场上辅助军团作战,方阵搭载了十分独特也是其灵魂所在的冷射线发射器,这套系统能够对地方地面目标发射对电子系统干扰与破坏力极高的紫外线冷光粒子束,而且可以对肉体目标起到瘫痪作用。\n\n中东磁电:\n在经过和苏联的军事技术合作后,其主武器可以很方便的改造为双管中型特斯拉磁暴线圈武器,发射数千兆瓦的特制磁暴电流能够有效的攻击和破坏敌方各式地面单位,可以说弥补了不少方阵坦克在火力上的缺陷。\n\n发展历史——\n 在拜占庭发展军备的多年过程中,曾因为巴尔干半岛领土和非洲控制等等问题与莱茵协约发生了诸多冲突与军事对抗,虽然相比于苏俄对当时的旧大陆北约军事成员国的威胁来说,拜占庭帝国多半是仅限于边区内械斗和机械化步兵短暂的交火冲突,以及边境炮战而已,就连一些大型联合军事冲突也不是那么的“引起重视”,这也可以理解,相比于苏俄常年百万陆军,大举压境,高峰时期数个师甚至军级单位展开的军事行动来说,拜占庭的直接威胁要显得小得多,但这不代表就应该轻视其水平,实际上,双方也爆发过几次大型的长期军事对抗,比较著名的如圣城日战争、6月战争等等,期间撒丁王国的马志尼级航空母舰和法兰西的圣女贞德级为莱茵协约提供了良好的空中掩护与压制任务,但这期间要数陆地上的战斗差距最为之大……\n 在6月战争期间,拜占庭以希腊为根据地,对南斯拉夫的策反与军事行动达到了史上高峰,在冲突伊始期间,拜占庭的轻量化装甲力量,沙漠快速突击坦克一度占据了一定战场主导权,但两个撒丁山地师依靠塞尔维亚区域民兵和山区地带作为支点卡住了拜占庭的突击通道,很快在德国解决了克罗地亚地区问题后,法德联军合兵一处,胜利会师科索沃。在莱茵重型武装力量下,早期型守护者坦克和豹2A5M快速扫荡了拜占庭的先头机械化力量,使其失去了进攻势头,在后续的正面作战中这些装甲部队得以腾出手来补充自动延时引信高爆弹,提供有效直射火力来支援联军接下来的行动,很快,战局急转直下,最终在12月份和谈时,这场持续6个月的简短战争使拜占庭军彻底退回希腊地区,北马其顿、保加利亚等已经组建了完善的防备体系,而阿尔巴尼亚一并加入了南斯拉夫,成为莱茵协约的成员国之一。6月战争不但宣告着拜占庭在欧洲大陆的力量持续消退,也是这些日耳曼人对其的又一次有力驱赶和羞辱。之后没过多久,圣城日战争再次爆发,马扎尔装甲师的巴西尔主战坦克在温泉关处与来袭的国防军第7“幽灵”装甲师的豹2A6M-EX型主战坦克进行大规模装甲战,之后法军波丽娜师的勒克莱尔主战坦克参战,数量优势被磨平后,莱茵装甲部队瞬间撕破了拜占庭军外围防线,打乱了防御部署,虽然最终圣城日战争以拜占庭帝国首都外的君士坦丁堡大捷为尾声,但也失去了对南欧地区的染指能力。\n"},{"attributes":{"class":"normal-img"},"insert":{"native-image":{"alt":"read-normal-img","url":"https://b2.sanwen.net/b_article/aaf2dd7c694ffe0c6d328f8a3823f05b75777376.jpg","width":344,"height":256,"size":80103,"status":"loaded"}}},{"insert":"\n巴西尔主战坦克,实际上技术较为落后"},{"attributes":{"header":2},"insert":"\n"},{"insert":" 拜占庭中央军务署在战后总结中,复盘了很多战时问题的各方各面,吸取失败教训,寻求军事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部队信息化水平不足,协同作战能力有限。其次是在场部队协调能力不足,六月战争的失败,就是验证了部队麻木和感知能力差,主观能动性差的特点,而在圣城日战争中,GLA军事力量的介入大大填补了空缺,得以让卫戍军团利用莱茵武装力量的特点,进行重点打击,消耗其后勤能力,从而在决战中获得胜利筹码。另一方面,是装甲部队的运用、经验、作战部队素养和指挥能力上相比于莱茵协约差距太多。莱茵装甲部队常年与苏俄进行大规模冲突对抗,各基层指挥、一线作战人员和高层指挥力量尤为重视装甲部队和前线战术攻击的运用,在苏俄压力的影响下,莱茵装甲部队可谓是逐步从惨痛教训中成长为令各方势力都颇为敬佩的强大作战力量,就连神州的军事观察员,都对盟军“联合·83”军演中的莱茵装甲力量赞不绝口。而拜占庭装甲部队建立之初用于在非洲地带上大型跑马,以此建立的思路和发展脉络也需要与时俱进了,必须学习其他先进理念和技术。为了对抗这样一支久经沙场、经验丰富、技术先进、感知力高、协同力好、能动性强的装甲力量,无论是从装备设计上,还是人员训练上,拜占庭急需一种重大突破,而其改进办法,就是向莱茵的老对手——苏联陆军求教。\n"},{"attributes":{"class":"normal-img"},"insert":{"native-image":{"alt":"read-normal-img","url":"https://b2.sanwen.net/b_article/0b9de232d363f43864a89aae1482c5d5a1dce0a5.jpg","width":1400,"height":800,"size":545533,"status":"loaded"}}},{"insert":"豹2A7 AV+AT型方案,实际取消了导弹,变为了豹2A7AV+C型"},{"attributes":{"header":2},"insert":"\n"},{"insert":" 在经过了60年代的国家动荡与70年代的重制外交方针后,拜占庭恰巧也在之后与苏联迎来了建立紧密关系的最佳时期,双方展开了很多民用和军事技术上的多种合作,拜占庭交付给苏联高密度燃油的合成技术、早期生化高分子毒素技术和生物改造技术。而苏联则分享了磁电科技、一部分核裂变技术和发射药等等燃烧效率技术之类的一些其他帮助。在苏联陆军的帮助下,一批苏式集成化重型载具工业设备进入拜占庭当中,按照苏联专家和内政官员的方案,一座全新的军事工业专业城镇将会被整合改造完成——这就是新萨洛尼卡城,整座城市围绕着“银盾”装甲制造厂进行了整合优化,中央广场与交通线以蛛网状分割整个城市区划(大连:这味有点熟悉啊),城镇资源尽可能为银盾装甲厂服务,而教育资源则向另一个广场中心旁边的建筑——“拜占庭陆军装甲学院”所倾斜,这里将培养由上至下的各级装甲部队军官,为拜占庭提供大量的苏式装甲力量人才输送。虽然在后续中的一些外交与内政因素影响下,苏联专家们在几年后陆续撤出,但这段时间内,拜占庭还是受益匪浅,重新审视了自己对装甲力量构成和要素的理解。方阵主战坦克正是在这种环境和影响下,应运而出……\n\n"},{"attributes":{"class":"normal-img"},"insert":{"native-image":{"alt":"read-normal-img","url":"https://b2.sanwen.net/b_article/f6e3be4c87af39eb59ef18341712193bed0f63c3.jpg","width":602,"height":465,"size":112734,"status":"loaded"}}},{"attributes":{"class":"normal-img"},"insert":{"native-image":{"alt":"read-normal-img","url":"https://b2.sanwen.net/b_article/7a0ecebe59083c46279f4e2c0a332194444e94dd.jpg","width":603,"height":466,"size":159004,"status":"loaded"}}},{"insert":"“银盾”装甲制造厂办公楼和原型组装车间"},{"attributes":{"header":2},"insert":"\n"},{"insert":" 方阵坦克设立之初,意在于开发出一种量产型的,能够与苏联、莱茵装甲力量相提并论的主战坦克,以追平装甲力量上的劣势。经过长期的累积和技术发展,拜占庭皇家军械局对新一代主战坦克提出了较高要求。首先是在通过性和地形适应性上不能有缩减,新主战必须能够适应非洲大漠和南欧、中亚地区的一些起伏地带,要在恶劣环境下保持良好的通过性,同时自重与尺寸都不能太大,必须适应现役滚装船等运输设备,可通过铁路系统直接托运,不需要进行过多休整准备,上车固定即可输送,以快速在东南亚、中亚和西亚战场上进行调配,灵活应对神州和莱茵等瞎想目标。在此苛刻的体型限制基础上,要求装甲单位的防护水平超过猎鹰甚至是以防护水平为著称的犀牛B型主战坦克。根据以往的作战经验带来的惨痛教训来看,拜占庭非常缺乏高生存性、抗打击能力强的主战坦克,这点毋庸置疑。因此这点需要额外强调,但拜占庭由于战略环境的需要,还是不能抛弃装甲力量的勤务性,而突破攻坚任务,自然需要各单位紧密配合,而非依赖方阵主战坦克一己之力。\n 在拜占庭体系中,中央军务署有着较大的权威,不但因为此次问题上升到如此高度,同时皇室议会和帝皇都对这个问题开了绿灯,推进方阵坦克的设计开发计划几乎畅通无阻,顺理成章,与日后GLA提出的泯灭重型坦克的开发过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一切都有着整个中央军务署和皇家军械局的倾力加持,但不可忽视的问题是,这型主战坦克可不是什么特战兵器,即便期望很高,赋予的任务也较为重要,核心定位始终是一种要尽可能列装更多部队的量产型主战坦克,切不可水多加面,面多加水,导致项目臃肿难产,成本居高不下。要想在这种情况下克制住项目的开发步骤,避免项目缺乏性价比,反倒成了难事(莱茵:你再作能有我华而不实?)。为了严格把关,且保证项目能够走向正确的方向,皇家军械局提出了更加细节的设计指标要求,来给予银盾装甲制造厂一些方向和限制。\n 首当其冲的是坦克的重量要求,方阵主战坦克被要求吨位不能超过60吨,其体型必须小于勒克莱尔,当今世界主流主战坦克除了以豹2为基体大改的猎鹰主战,基本都是以轻量化坦克为主,大幅度提高战场勤务能力和坦克通过性以及战略投送能力,精简资源和组装难度,完成快速战场部署的要求。虽然帝国并不像大洋联盟那样追求全球化多域作战,但毕竟作为一个战略方向在三个大洲之间来回徘徊的国家,其主力坦克的战略战术投送能力必然不能太差,同样要保证中小型运输系统能够对其产生良好的兼容。虽然这样做的优点多多,但是同样也带来了问题,按照这种标准来说,这意味着防护上就不能有太多的空间进行推敲,设计师必须在极为有限的条件下将防护性能尽可能的提高,这对其技术水平和设计水平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动力系统方面又同样是个问题,由于体积的减小和防护指标较高动力舱段和传动系统的占比就显得非常狭小,在如此之小的空间下,要想设计出良好的传动装置以及动力系统,是极为困难的,也有可能牺牲坦克的转向和倒车性能,甚至动力包提供的功率不足,使得功重比较低,大幅度削弱坦克的机动性能,几乎可以遇见的是方阵主战的机动性问题是不可回避的难题,设计师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减少带来的性能损失,使其尽量避免成为一个行动缓慢的铁王八。\n"},{"attributes":{"class":"normal-img"},"insert":{"native-image":{"alt":"read-normal-img","url":"https://b2.sanwen.net/b_article/b2edff0e88a47581c7c59472a044f51bdc9c9947.jpg","width":1024,"height":474,"size":152969,"status":"loaded"}}},{"insert":"\n 相比其他系统和子系统的摇摆不定,方阵坦克在主武器和火控系统上的进展则显得按部就班。为了给新一代主战坦克而做好铺垫,皇家军械局很早就开始研究新主战坦克的火力系统设计,在主武器方面上皇家军械局起初想要采纳一套非常激进的方案,由苏联鄂木斯克科学部提供的特斯拉磁暴线圈作为武器系统,该系统作为磁暴线圈武器的载具化测试平台2号原型设备,被送往拜占庭进行研究分析,此时的苏联已经完成了T92T 特斯拉坦克原型车的测试,使用铁锤坦克底盘与2号车载特斯拉线圈的搭配组合已经证明自己可以形成有效战斗力,并且展现出非常强悍的杀伤力。不过隐藏在强大磁暴武器破坏力之下的缺陷,就是其相对于常规武器来说稍高的能量供应要求,苏联的核融合电池技术可以轻松解决这种武器的电能消耗,但是拜占庭也已经注意到这种技术带来的其他耗费也不容小视,将磁暴武器小型化本身就比较依赖精密零部件和大量资金,即便是T92T这种用于测试平台的便宜拼凑货——将武器系统架构在铁锤坦克的底盘上,造价也较为不菲。彼时的帝国军务署还没有意识到各国装甲力量的突飞猛进(还是犯了惯性思维的毛病了),为了控制成本与技术跨步,最终还是认为系统本身过于超前,主要采取技术引进,而未研究列装事宜。\n\n"},{"attributes":{"class":"normal-img"},"insert":{"native-image":{"alt":"read-normal-img","url":"https://b2.sanwen.net/b_article/e73fe0142359dad991f534ea5b7f3beb4ee9ef7a.jpg","width":565,"height":373,"size":155602,"status":"loaded"}}},{"insert":"\n 最终银盾制造厂选择了一套较为保守的方案,采用苏联在犀牛B坦克上的三基发射药和硬碳炮管技术组成的125毫米滑膛炮作为坦克主火力,来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制造工时。这种125毫米50倍径的主炮升级自苏联犀牛B型搭载的2A21主炮,使用高强度溶碳加工工艺生产的主炮炮管,身管寿命下降到700发,药室容积16升。其发射的M353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采用三基发射药,炮口动能可达22兆焦,弹体材料掺入金属玻璃纤维基合金,以钨颗粒合金技术为主体的复合材料有效提高了材料硬度(追猎者:还差一丝),炮口初速可达2070m/s,能够在2000米处轻易达到1040毫米穿深水平,成功超越了犀牛B型主战坦克和猎鹰主战的电热化学炮,算得上是比较傲人的成绩。尽管如此,方阵坦克的火力特点主要在于其特质的连续轮盘式自动装弹机机构,大大提高了其装填速度,装填耗时仅仅为3.62秒(游戏数据与实际差1倍)相当于猎鹰主战的60%(6秒)左右,这样其火力输出水平就远远超过了猎鹰和犀牛B型。这套弹药和自动装填系统的特点是占地面积小,最终使得车体载弹量也提高不少,45发的载弹量在新锐主战来说算得上非常充足(相比于同行)。\n 方阵坦克的原型设计图当中,副武器出现了很多延伸可选方案,除了一挺7.62同轴机枪几乎雷打不动以外,车顶武器站的选择就比较多样化了,从A方案的14.5大口径毫米重机枪武器站,到双联装14.5、C~G方案的20~40毫米机炮,每5毫米分一个方案并延伸出双管的子方案,甚至35毫米这个口径明明军械局还没有实物,能想到都填了进去,H~K则是额外附加一套多管机枪与几种大口径机炮搭配,同时存在。L~N则是三种不同功能的小型导弹发射架,分别用于反坦克、防空和多用途爆破弹。自然榴弹发射器和拦截式主动防御系统也加入进去。在当时几经筛选后,皇家军械局认为方阵很有可能需要补强反车辆火力和反步兵能力,以让方阵的主武器系统和弹药全身心投入至反装甲作战中,在这些车载武器站中,如榴弹发射器等方案射程较低,军械局认为应当在中远距离能保持有效杀伤,能够为方阵提供更好的安全作战环境并且压制清除掉发起进攻的散兵线,因此这些方案遭到废弃,军械局普遍比较倾向于皆采用大倍径比的小口径转轮机枪提供中近距离压制射击,而30毫米机炮负责中远距离的反车辆与点杀步兵等认为,还能大大提高方阵坦克对近距离武直袭击时的自卫能力。\n"},{"attributes":{"class":"normal-img"},"insert":{"native-image":{"alt":"read-normal-img","url":"https://b2.sanwen.net/b_article/6fc8341e5c13dcc0b3f8cec4195fbbd6d5c286c3.jpg","width":1080,"height":788,"size":319853,"status":"loaded"}}},{"insert":"\n 火控与观瞄系统以及电子设备上,拜占庭皇家军械局则先下手为强,要求银盾制造厂可能追求实际情况,扎实落地的考虑新一代装甲力量的附属设备。由于在战场上新一代的电子战系统实装和MCV体系的确立,很多电子系统都是处于比较尴尬的状态,因此银盾制造厂仿照苏联思维,删繁就简,实事求是的选择了必要性的系统设备,已知被电子病毒干扰的电子设备几乎全部舍弃掉,放弃加装从而节约成本和工时,如激光测距仪、自动目标识别与锁定系统、电子通道观瞄放大、热成像、红外通道、横风传感器和移速补偿火控计算机等等系统均放弃安装或者选装,反正在战场上也会被电子病毒瘫痪,还不如节省费用直接不装。感知能力和作战则依靠特质的系统接管设备来接收直接来自于MCV的信号信息,由战场指挥官或HQ调遣与标记目标,在观瞄系统上方阵采用了比较传统的4-12x倍光学瞄具,为车长独立周视仪和炮手的炮镜提供可靠的视野观测能力,炮手观瞄镜则采用2-8x倍同样集成于炮塔顶部,提供良好的车辆视野。当然全车的感知和作战系统基本是依仗MCV提供的C5I系统直接指挥和共享信息的,因此只要双方MCV系统均在运作,作战能力并不会有下滑。\n 动力系统上,方阵主战坦克显得就颇为寒酸,方阵并没有采用较为强劲的动力系统设备,为了给予方阵主战坦克以更好的扩展性和升级空间,银盾装甲制造厂只能进一步压缩引擎在动力包的占据体积,为将来的核融合电池供电系统腾出空间,这就对其本身就捉襟见肘的动力系统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要求,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银盾装甲制造厂设计出一套能够安装在这狭小空间内的小型动力系统,GD900动力包可以说是主战坦克当中的小家伙了,但凭借着拜占庭更好的混燃柴油技术,得以以MTU1102.5(1500马力)发动机50%的体积条件下提供持续1400马力的充足功率,勒克莱尔和T90看了都赞不绝口,最终整车功重比维持在24左右。但传动系统的挤压是不可调和的现实问题,相比于盟军主战普遍越野时速可达60km/h,公路80km/h左右的先进水平,方阵仅仅能维持苏联主战的水平(注意这是犀牛BS型水准,即新版本中70速的犀牛B,换装了1120马力发动机),即越野52.5km/h,公路70km/h,在倒车方面因传动限制只有38km/h左右,低于盟军的46km/h但也完全足够。(红三的天顶星传动系统,倒车为前进的75%速度,别问,问就是技术进步,先进材料学)\n 虽然方阵坦克早期草案的防护设计和最终量产型没有什么太大区别,但在核心材料和装甲选材上有着重大改进。早期的草案当中采用首上超大倾角避弹,主防护带与首下防护延展区共同迎弹的设计,同时采用无人炮塔+V型布局发动机压低车体高度,以此来提高车体防护水平。但随着项目工程的进展和GLA深入调查各国装甲力量的情报逐渐明朗,皇家军械局和银盾装甲厂还是大吃一惊,显然他们低估了战争压力带来的装备跨度。采用更新更加大胆的设计方案和新技术倒是在拜占庭的理解范围内,但技战术指标的爆发井喷式提高显然已经超出了预计,在得知苏联与神州更加强大的天启与祝融坦克的存在后,皇家军械局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已经脱离了自己的方案,莱茵协约不可能对苏联装甲巨兽不采取同等手段以对抗,装甲防护与反装甲性能的竞赛已经来到新的高度,一方面火力系统的重新考量已经开始提上方案,另一方面装甲防护水平成为了方阵坦克最后的救命稻草,如果方阵坦克的生存性也被远远甩在了后头,那么就又走上了服役即落后的老路子。为了挽救方阵坦克的作战能力,防护措施设计成为了项目目前的重中之重。\n 方阵坦克的首上迎弹区采用120毫米大倾角高硬度渗碳装甲钢+600毫米剪切增稠液体合成装甲组成。这种名为“剪切增稠液体”(STF)的物质是一种非牛顿流体型的液体装甲技术,由拜占庭皇家研究所开发,用来对标伊甸尼亚的高分子化学树脂装甲技术。常规来说由悬浮在聚乙二醇(一种液体)中的坚硬粒子组成,聚乙二醇是无毒的,能承受的温度范围很广,而极其细小的硅微粒(非常坚硬)是“剪切增稠液体”的另一重要成分。这种流动性很强的液体和坚硬的微粒结合后,能形成一种性能不同寻常的材料,极大的消减与吸收、肢解来袭动能与化学能弹药带来的伤害与冲击,能够大幅度提高装甲防护系数,拜占庭皇家研究所对其与高硬度陶瓷钢装甲进行夹层测试,组成多层科学排列的复合装甲模块,经过不断的测试与模拟攻击得出的数据结果,将两者以最佳方式搭配合一。同时得益于无人炮塔的应用,整个方阵坦克车体分为了3个主要舱段,每一个舱段都有凯夫拉内衬防崩落装甲隔离。位于整个车体最前边的是人员舱段,里面只有3名驾驶员及其操作仪器的空间,非常干净整洁。其背后是坦克炮舱段,无论是坦克炮还是弹药都位于这一舱段,该舱段无人,体积较小,和人员舱段以及动力舱段以凯夫拉装甲+钢装甲板进行隔离;最后一段就是动力舱段,发动机燃油舱和电池供电组都位于这一舱段。这套装甲系统总共为方阵的车体提供1220毫米的抗穿与1600毫米的抗破水平,具有非常优秀的抗打击与生存能力,在炮塔防护上采用40毫米高硬度渗碳装甲钢+400毫米剪切增稠液体复合装甲夹层组成,炮塔外围铺设一圈“板条甲”惰性反应装甲,总共提供1300毫米抗穿和2000毫米抗破。虽然防护性能可以说较为优秀,但要想以方阵的体量去面对敌人的先进反装甲手段和装甲巨兽们,显然还是有些不够看。方阵面临的生存性堪忧问题尚未得到完全解决,皇家研究院与军械局的学者们面对这一现实问题可以说是一筹莫展。\n"},{"attributes":{"class":"normal-img"},"insert":{"native-image":{"alt":"read-normal-img","url":"https://b2.sanwen.net/b_article/883754e0692eed11b9a8d4c2dd14eb422895d0c2.jpg","width":1074,"height":859,"size":372423,"status":"loaded"}}},{"insert":"\n 在这样的情况下,拜占庭粒子研究所反倒是带来了好消息,综合性冷射线武器的性能测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军事化用途的潜力与前景十分巨大。冷射线是一种类似于紫外线的冷光束,在集中照射时掺以分子式金属脆化剂,利用光束传递并侵入敌人装甲载具中,能够有效对金属与电子设备产生宏观上的干扰与脆化,导致敌方的复杂武器装备的疲劳度阈值急剧上升,甚至轻易损坏,可以逼迫对方减小武器系统的输出频率来防止系统硬件或电子固件损坏,同时冷光束也能对人体肌肉组织细胞产生极为严重的干预性影响,能够导致肌肉组织僵硬抽搐,且对细胞照射产生的恶劣伤害是不可逆的,被其直接照射的无保护步兵目标会被瘫痪在原地,无法控制自己的神经与肌肉组织。通过这一技术,冷射线武器站将会代替原草案中的转轮机枪和长身管机炮,来控制和杀伤步兵。而且由于设备特性可以令敌人不得不放缓武器系统的输出能力防止过载损坏,这套冷射线照射器可以极大的缩减敌人的火力输出能力。正是凭借这个强大辅助设备的加持下,方阵坦克的防护性与生存性得到了质的飞跃与提高,有资格直面敌方先进装甲力量。当然该设备有着较大的使用寿命限制,一些光路部件经不住长时间使用,所以不不能长时间一直照射地方目标,防止过热崩溃或者过早报废。\n 冷射线发生器的出现令方阵的中坚地位完美落实,但火力上的疲软还是令拜占庭军务总署产生担忧,但此时项目已经接近尾声阶段,而且根据银盾制造厂预计显示,如果开始着手升级重置方阵主战坦克的所有生产线以换装全新的武器系统和供能设备,则将会大范围推倒现在已经准备好的批量化生产线,拜占庭的方阵坦克设计期限已经消耗殆尽,如果继续迟滞投产工作,进行大范围重置,那么方阵坦克下线和形成战斗力的预定期限将会大大推迟,出现的巨大军备空档期在世界局势升温严重和莱茵神州装甲力量的批量列装使得这种代价是不可接受的,拜占庭无法再承受如6月战争或圣城日战争那样的严重装甲劣势局面,再有一次,可能君士但丁堡就难以保全了。因此军务总署命令银盾装甲制造厂放缓电磁线圈武器的升级列装,改为小范围的增产改良,全力保证方阵主战坦克的按期服役。\n"},{"attributes":{"class":"normal-img"},"insert":{"native-image":{"alt":"read-normal-img","url":"https://b2.sanwen.net/b_article/10d8327686b8698dcc7bf00a52b434487999b96a.jpg","width":2000,"height":1125,"size":1651554,"status":"loaded"}}},{"insert":"\n 在即将接近千禧年与三战之时,磁能方阵逐步小批量列装精锐合成部队中,参与战地指挥官的联合行动作战中。这些强大的电磁武器对方阵的火力有着质的提升。与常人理解的情况不同,特斯拉磁暴线圈对坦克打击效果同样较为明显,尽管坦克装甲的导电性会有一定的法拉第笼效应,但不代表坦克就能在强大电流下幸存。就算一些坦克的驾驶人员在特定条件与保护下,可能短暂的免受高压电击的直接伤害,但是由于磁爆电弧在短时间释放高电压产生的能量会将金属构成的坦克装甲熔穿和对设备与弹药进行引燃破坏,这和电焊机溶解金属是一个原理,而装甲中的非金属绝缘化合物会被加热到相当的程度,这将导致部分装甲快速熔化。强大的持续的强电流可以瞬间肢解坦克内部的大部分结构,甚至引爆弹药,之后四分五裂的坦克结构,就无法保障人员能够在肉眼可见的强大电流直击下幸存了。\n 而不管是拜占庭军团的中坚力量的方阵主战坦克,还是精锐的磁能方阵T型,都给予拜占庭部队可靠的装甲力量支持,这些数量越来越多的先进主战坦克,将会成为莱茵乃至神州陆军的劲敌……\n\n单位语音:\n出场:\n方阵组建完毕\n\n选中:\n方阵坦克,待命\n我们组成了方阵\n坚实的罗马方阵\n帝国信赖的装甲单位\n我们也是具装圣骑兵\n子系统检测正常\n向您致敬,全权统领将军\nGenerator humming(磁能)\n(发生器嗡嗡作响)\nWire to destruction!(磁能)\n(充电,准备摧毁!)\n磁能武器就绪\n\n移动:\n方阵徐徐挺近\n我们的队列整齐划一\n明白,全权统领将军\n遵照您的旨意\n向新的阵地开进\n组成新的线列\n驾驶员,油门踩满\n\n攻击:\n发现目标,准备开火!\n炮手,准备接敌!\n正面迎击\n已接收攻击目标\n准备好摧毁敌人\n我充满电容!(磁能)\n仪表即将飞转(磁能)\n准备释放强大电能(磁能)\n准备释放电流(磁能)\n\n移动攻击:\n保持移速,稳定攻击\n准备行进间攻击\n全车注意,发起突击!\n追击敌军!\n准备把他们烤焦!(磁能)\n高效清洁的攻击(磁能)\n准备接受电流吧(磁能)\n\n技能:\n系统接入,开始照射!\n让照射器开始工作!\n现在立刻启用照射器!\n使用失能武器照射\n准备削弱敌军\n开启冷射线照射\n照他!立刻照他!\n准备冷射线发生器!\n\n战斗中:\n阵线还在维持中\n战况良好,稳步执行\n全权交给在下吧\n我会处理他们,全权统领将军\n弹药足以维持战斗\n轻而易举的事情\n\n受到攻击:\n我们遭到打击\n敌人的反坦克火力很强!\n将军,我们恐怕顶不住多久!\n阵线维持困难!\n\n被击毁:\n阵线崩溃!\n装弹机要爆……\n"}]}

日冕同人 拜占庭帝国 方阵主战坦克0.71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