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规划日志04】试点型村庄规划‖下乡调研进行现场踏勘如何准备?(2点准备)

2020-11-28 21:14 作者:三炮叁  | 我要投稿


文章|三炮叁

文章思维框架

正式写这篇日志之前,先和各位同志说声对不起,这个专栏的更新已经拖了20多天了。

在【设计者联盟】群里也有不少同志催更这个系列,每次我都信誓旦旦地说这周一定更,但每次都被现实打脸。

目前共开设了8个专栏,按照优先级排序,【规划日志】这个专栏往往被排到了后面。等写完前面几篇再来更新这个系列的时候,却发现时间不够用,也提不起创作的心思。

相比其它专栏的创作,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写作相对比较枯燥,要求也比较严谨。

目前正在做的村庄规划感觉是一个难产儿,很多显性和隐性的问题,有技术层面的,也有领导层面的,等今年年底忙完手头这两个村规,再好好扒一扒这些问题。

周五(11月20日)和所长去了一趟局里,帮领导做汇报用的展板,昨天(11月21日)被叫过去加班再次进行修改,自己手头负责的事情一拖再拖,停滞不前。

今天(11月22日)果断选择没有去加班,即使其它同事都去了。下午还有个老员工打了一个电话过来,但我还是想利用这个周末写点东西,比如这个专栏的更新不能再拖了。

话不多说,下面开始这篇的写作。

 


01

现场踏勘是设计类专业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不仅限于城乡规划,无论在校的课程设计还是实际工作,只要干设计都要去看现场。

那么,为什么一定要做调研踏勘调研呢?

它是我们进行作业做好项目的一个前提保证,只有通过充分的调研才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的重要性,为了赶进度,不惜减少在这上面的精力投入,甚至造假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从那些优秀案例来看,前期的调研作业做得都非常充足。

目前自己正在做的村庄规划就遇到了此类问题,一个人同时负责好几个项目,大多数时候都在进行内部作业,腾出时间进行外部作业的时间精力受到了限制。

同时和每个项目的费用也有很大的干系,钱少事多恐怕是目前设计行业的通病。

通过和网友交流得知,全国各地的费用都不一样,据说重庆那边的村规均价2.5万一个。室友峰所在单位一口气接了上百个村庄,平均每个下来3万左右。

反复修改是设计行业的常态自不必多说,但是这正常吗?

做设计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需要平衡各方面的意见,所以需要反序修改,进而加班熬夜甚至通宵。

比如在村庄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我们需要综合方面的要求。

有来自负责人的,也有来自单位领导的。有专家的意见,也有各个行政部门的意见。有村民的,也有村委的等。

总之,我们是一个服务者,把不同利益的主体服务好了,问题差不多就解决了,事情也就做好了。

在领导层面需要做一个宏观的把控,不然下属的设计人员就像一个无头苍蝇乱窜。

除此之外,我们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现场调研踏勘需要调研哪些内容呢?

一般来说,对于规划而言,包括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现状产业、道路交通、地形地貌、水文条件、建筑风貌、历史文化等。

对于建筑而言,包括基地环境、建筑立面、室内环境、服务设施、功能分区、人行流线、饰面装饰、采光条件以及具体的细节构造尺寸测量等。

本次试点型村庄规划主要集中在三点,分别是企业情况、集中建房道路交通


第一点,产业情况

一般来说,一个村的产业规划关乎整个村的发展大计,所以需要调查村庄中哪些企业还在从事经营生产,哪些企业已经停产或退市。

如果村上有废弃的矿坑,依据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要求,还需考虑生态修复。


第二点,集中建房

住房关乎村民的切身利益,我们规划年限是2020年至2035年。从远期规划的角度来看,考虑到以后村民有分户建房的需求,但又不想原址重建,所以我们规划需要进行集中建房的选=为未来有建房需求的村民提供宅基地。

但是集中建房的选址不是件易事,选在哪里,划分多大,都有考究。这里不展开细说,暂时挖个坑,后面会有专篇进行论述。

所以在做选址的同时,需要对村庄进行一个新增宅基地的摸底调查。这部分工作如果做扎实了,重点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我们的规划也算落到了实处。

 

第三点,道路交通

这点关乎村庄未来建设,众所周知,要想富,先修路。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华中地区范围内,大部分村庄的主要道路修建都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区域重大交通设施项目建设除外。

所以我们需要结合现状调研的道路情况进行优化,比如道路拓宽,水泥路改沥青路(提质改造),增加路灯(亮化工程)等。

那么,下乡调研进行现场踏勘需要做什么准备呢?

我认为需要准备两点,第一点是思想准备,第二点是技术准备

但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只关注技术层面的东西,忽视了思想动员的重要性。

 


02

 第一点,思想准备

思想准备是从上至下的,同时也是从下至上的。

自上而下指的是从领导层出发,对设计人员进行思想动员,提高重视,同时给予经济上的足够支持,为项目的开展铺平道路。

比如召集各乡镇的干部进行动员大会,宣读政策,摆事实算经济账,强调项目的重要性,并且把这项工作计入政府从业人员的业绩考核,敦促各乡镇干部积极配合设计人员的调研工作。

再比如需要衔接的各种资料,都应该由领导出面进行协调。不然什么资料也没有,也没有和村上的干部进行有效对接,调研任务就会受到不小的阻碍。

从以前实习和目前工作的经验来看,有些村庄的干部非常重视且配合,而有的干部似乎漠不关心,甚至为我们设计人员设置阻碍,这些都需要极力避免的。

自下而上指的是从我们设计人员角度出发,通过和村干部交流沟通,向他们讲解项目的重要性,同时通过调查把发现的问题反馈上去。

我们解决不了的,需要领导出面进行协调处理。

如果一开始我们自己都不重视的话,注定这个事情就做不好,因为在现实工作中,我们需要处理的事情比较复杂,调研只是整个项目中的一个环节。

我们会发现,项目进程是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环环相扣,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有时候我们的心态,其实是处于一种摇摆状态的。不就是调个研吗,去现场拍拍照就可以了,去村上散散心,吃吃喝喝玩一玩,调研也就结束了。

在这里,我奉劝一句,千万不要有这种心态。因为我自己就有过这样的念头,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了不少困惑,这不符合实事求是的要求。

做好思想准备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不仅仅是我们设计人员的事情,领导、村干部和设计人员三者缺一不可。

思想上提高了认识,那就可以开始进行技术层面的操作,在这部分中我们设计人员既是参与者,更是主导者。

 


03

 第二点,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的东西说起来不是很复杂,但要求比较细致。

我在【设计别话】专栏的第四十五话《我是怎么做课程设计的?||城乡规划专业的若干思考》中就写道了若干有关调研的内容。

其中在【第一点:前期准备,研读资料】中给出了6点的准备工作,原文如下:

 1.未来的天气情况的查询

最好选择风和日丽的晴天,如果是阴天的话会影响拍照的质量,也不便于人员的出行。

 2.交通工具的选择

可以坐公交或出租车,也可以步行、自驾等,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3.必备生活物件的准备

比如水杯、雨伞、纸笔、移动电源、数据线、卫生纸、自拍杆、防嗮霜、防晒衣等。

 4. 地形图或卫星图的打印

如果是规划的调研,有时候就需要做这方面的准备,辅助手机定点拍照的同时进行手动的标记,加深印象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5.收集资料的方式

可以是手机拍照,也可以是拍摄视频,有条件的还可以选择无人机进行高空拍摄。有些还需要做调查问卷,分发给当地的居民做相关数据的统计调查,同时配以口头交流,以便更好的了解实际情况。

6.人员分组和讨论群组的建立

我们所有的设计都是以小组形式一起结伴去调研的,一来大家相互有个照应,保证调研路程中人员的安全,二来通过一起活动可以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建立讨论组的必要性在于大家可以共享调研数据,即时的在线交流,提高效率。

以上是我本科做课程设计时候总结的经验,现在工作中的村庄规划需要做的准备和上面提到的6点大同小异,还可以作进一步优化。

下面我在前面的基础上再总结四点,分别如下:

 

第一点,提前做好联系

去村上调研之前,切记一定得提前联系好村委干部,询问对方是否有空。

最了解村上的人还是村里的干部,虽然我们可以在卫星图上进行定位,但是有了他们的帮助会事半功倍。

比如居民集中建房的选址,地质灾害点在哪里等,这些对村干部来说还是很熟悉的,所以一定要提前和村里的干部联系好。

到了村上先去公共服务中心和村干部对接,交代清楚接下来将要去哪里调研,征得村干部的同意后便可一同前往。

 

第二点,合理规划线路

在前期的资料收集和准备工作中,我们设计人员会对村庄的大概情况有所了解。所以在此基础上,在去现场踏勘之前,可以对路线进行一个合理的规划。

这样做的目前有两个:

第一个少走弯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第二个,应对突发情况。万一村上的干部突然有事,不能带领我们进行踏勘,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根据事先做好的线路规划,进行自行踏勘的指导。

 

第三点,选择合适工具

交通工具我们一般都是开私家车进行调研,但是这里面会牵涉一个很尴尬的问题,那就是出车调研的油费报销。

按道理是要给设计人员报销的,毕竟调研也属于工作的一部分。怕是怕不给报销,或者给报销设置阻碍,这样一来就让设计人员感到很为难。

 拿我工作的单位举例,听老员工说,他们有好几千的油钱迟迟没有得到报销,院里说是说给报,但一直拖着。我心里就在想,咱们单位一年产值也不少啊,还差这点钱不成?

 这就回到了我前面提到的第一个层面,位高者需要给底下员工承诺,做调研应该给予经济上的一定支持,为项目的开展铺平道路。

 本来做现在试点型的村规就是一个很繁琐的过程,加之项目费用普遍不高,若是在出差调研这块都不及时给予经济补偿,心会更累。

 不过,这一切都是我个人的主观臆想。

 除此之外就是生活物件的准备,上面的6点中已经提到,这里不做赘述。

 接下来才是重头戏,我们主要准备的东西其实就三样:

 一个手机(或平板),一份村域范围地形图,一支记号笔。

 这三样东西,才是我们技术层面中用得最多的物件。

 手机(或平板),首先要保证电量充足,其次应该事先下载好相关定位软件。

 定位软件有很多,比如奥维互动地图、两步路户外助手、六只脚等。每一款软件各有优劣,建议多个软件协同操作。

拿我个人的使用习惯来说,在去村上之前,我会把本村的村界、永久基本农田、村庄建设用地的图斑数据转换成KML格式的文件,导入手机的奥维,方便踏勘查看和核对图斑。

先去村部和村干部对接,在去实地踏勘前,打开六只脚或两步路户外助手开启定位记录路线。注意一点,手机需要打开GPS定位(有的叫位置服务),不然拍照的点不能定位,拍摄的照片也没有空间坐标信息,后面做资料就会很麻烦。

到达对应的点,拿出手机多拍照,同时在村域范围地形图上做相关标注。

地形图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如果村比较大,可以打印成A2。如果村比较小,可以打印成A3。

记号笔的选择,建议带三只。分别是一支0.5mm的黑色签字笔,一支1.0mm的黑色签字笔,一支红色签字笔(粗线不限),有红有黑,有粗有细。

 

第四点,加强团队协作

在我们的编制程序中,在每次下乡调研对接的时候,都需要进行“现场留痕”,换言之就是证明真实地去过现场。

这里有造假的空间,但最好不要造假。否则真的有违我们设计的初心,其实也是对设计师职业道德的一种考验。

和村干部进行对接的时候需要留痕,去实地踏勘也需要留痕。当你做进行对接的时候,可以嘱咐同事帮你拍个照。

一个人进行拍照取证的时候,难免会有遗漏的地方,所以需要与你同行的同事予以配合。你没有拍到的地方,拜托对方拍一下。

总之,现场踏勘需要进行多次调研,不要觊觎一次就把所有情况就调查清楚。

调研充分是把村规做好的前提,而这点往往容易被忽视。

不知不觉这篇文章从周一写到了周五,中间好几天都在加班,实在抽不出时间码字,望见谅。

我写的这些文章,只想对这个行业做点微不足道的贡献。

即使现在它的传播范围有限,不求它给我带来什么,但求五年十年以后,在同行们的交谈中还会记起三炮这么一个名字。

2020.11.23 初稿

2020.11.27 收笔


【规划日志04】试点型村庄规划‖下乡调研进行现场踏勘如何准备?(2点准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