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顶一万句》----年轻人我劝你别看
(原来发过的视频的稿子 视频删了 把稿子随便发发)
突发奇想,想谈一下这篇小说的读后感。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年轻人别读,至少三十岁之前不要读。这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但是如果你没读过,那太好了,那就别读了。
这是我在高考结束后的暑假读的,那年我十八岁,正是生机勃勃的青春年华。这部书是
刘震云的代表作,也是他建立文学地位和声誉最重要的作品。
那好,我们开始谈这本书,当然了,我这个年纪去谈这本书多少有点“油腻”,如果让观者产生不适,那我先行道歉。我也知道,书评如果不用非常幽默的方式去谈,就会让人产生反感,让人没有看下去的欲望,因为这种行为说到底是一种自说自话,自说自话如果想让人听就需要包装。书的具体情节我已经几乎忘光了,留下的只有一种印象和感受。这种深刻感受难以磨灭,这也促使我在三年后的今天仍想说些什么,来纪念我读过这本书,或者更确切地说,来纪念读过这本书的我。当然更直接的原因是,我这几天考试多,有点不想学,所以干点闲事。然后我手受伤了,啥也干不了,发点东西聊以自慰。我前两条视频还是搞笑生活体育区up,摇身一变成为知识区up,在这里我还是要感谢天灾人祸给我带来新的创作动力。
我先引用一篇书评里的几句话,来描述一下这篇作品。“人与人之间虽说来往不多,但并不孤独;与人对话的中国文化和浮生百姓,却因为极端注重现实和儒家传统,由于其社群、地位和利益的不同,由于其人心难测和诚信缺失,能够说贴心话、温暖灵魂的朋友并不多,反倒生活在千年的孤独当中。这样的孤独体验每个国人都有;这样平视百姓、体恤灵魂、为苍生而歌的小说自五四以来却是第一部。”可以说是相当高的评价了。
书开篇的第一段就很好地照应了这段话。大致说的是,老杨把老马当成他的好朋友,老马却心里看不上老杨,但外人都以为他俩是好朋友。这段短短的几句话就勾住了我,因为我就是一个对人这种生物以及他们的情感还有人际关系中的各种问题极其感兴趣的人。于是,我上钩了。太过分了,一般的书都是几十页之后读者才会上钩,而我看了第一段就上钩了。
至此,我要提醒大家,不要忘了我们的标题,一句顶一万句,我劝你别看。
这本书的主题也在第一段就显出苗头,简单来说,就是人与人的那些事。当然,为了使得艺术性和文学性的提高,肯定掺杂了一些其他的技巧,比如使用极具特色的语言,用各种“不是...而是...”造句;又比如因果论、循环论、命定论,可以说非常经典了;再比如对孤独的深刻讨论,虽然全书没提孤独,但字字都在谈孤独,不像某些蒋姓作家写的什么《孤独六讲》,他做的事与此恰恰相反。但是,我不是来赏析的,我也没那个能力,我也不记得书里具体咋写的了。
接下来,我谈谈一个刺激的问题,出轨。这本书是分为上下两半来安排的,前一半是一个主人公A,后一半是另一个主人公B。A主人公的老婆出轨了,A拿菜刀想去砍人,后半部分的B是自己出轨了。相当于带入了两个人的视角深度体验了一遍出轨和被出轨的全过程。有句话说的很好,最好的说教往往不是以说教的形式出现的。我现在谈一下我对出轨的看法,还有我的结论。下面的话,我是对我未来的妻子说的。如果你是肉体的出轨,其实我根本不在乎,人总是要发泄欲望的,我希望你能找到你喜欢的帅哥,I wish you have a good night!如果你是精神的出轨,那就太好了,很有可能是我对你不够好,或者我们其实根本就不合适,如果你跟他在一起更快乐更聊得来,那真的恭喜你。两个人是完全独立的个体,甚至我的肉体和精神我都希望是尽量独立的。所以,不要用那一纸契约去束缚谁,没有意义。但是,尽量低调点,别影响孩子就行。这可能把问题过于简单化了,毕竟大部分问题都是无解的。但是基本的思路就是我刚才说的那样。
好了,那么对于这么发人深省的作品,我为什么要说,年轻人我劝你别看呢。
这种作品,首先他过于现实主义,它的主题就是人的孤独体验以及各种人世纠葛。其次,他写的过于好,很容易给年轻人幼小的心灵造成巨大的冲击,甚至可以说是创伤。比如我,读了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只能说,我很痛苦。过个十几二十年这些事早晚会明白的,何必这么进行“填鸭式教学”。这势必会使人丧失青春的许多乐趣。所以说,我劝你别看。如果你最后还是看了,那只能说你上钩了,标题党就是这样欲擒故纵的.读了之后,我保证你的人生也会多少有些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