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零售行业:供需共振刻画多维曲线,胶原蛋白赛道佳境渐至
报告出品方:东方财富证券
以下为报告原文节选
------
1.概况:成分尚处普及期,颜值经济驱动向上
1.1.功效类型:组织器官修复再生,重组胶原具备量产潜力
天然大分子材料,皮肤Ⅰ型+Ⅲ型胶原含量最高。胶原蛋白是人体主要的细胞外基质,是人体组织器官的主要结构蛋白,约占人体蛋白质总量的 25-33%,在皮肤蛋白中占 71.2%,参与人体组织器官的修复再生。目前人体共发现 28 种型别的胶原蛋白,皮肤中Ⅰ型(85%)含量最高,主要起支撑作用,其次是Ⅲ型以网状分布在Ⅰ型周围,为面部提供弹性和抗应力性,促修复愈合。
胶原蛋白分子存在四级结构,三螺旋结构为发挥生物活性的基础。胶原蛋白合成主要经历α-肽链合成、主次链盘曲、三螺旋结构(前胶原)以及胶原纤维等过程。三螺旋构象稳定过程中,羟脯氨酸羟基形成强氢键,使胶原三螺旋结构发生急剧扭曲,提高胶原蛋白的强度和稳定性。其中二级结构与其执行生物功能的能力直接相关;三级结构形成的三螺旋是发挥生物活性的基础;四级胶原纤维的网状架构可保持皮肤弹性,纤维间分布的大量水分、细胞、细胞外基质,是皮肤重要的生化反应场所。胶原蛋白在酸、碱、酶或高温条件下,可变性水解为相对分子量较高的明胶和较低的胶原蛋白肽,分子量降低后(10万以下)可被人体较好吸收,于食品级和化妆品级领域应用广泛。
工业化制备主要分为动物源和重组胶原蛋白两类。
➢动物源胶原蛋白:通过酸法、酶法等从牛皮、猪皮、鱼皮等胶原含量高的动物组织中进行提取,牛胶原市场份额超 1/3 且逐年缓慢提升;鱼胶原因海洋生物溯源性等问题,多用于食品、化妆品领域等低壁垒领域。当前动物源性胶原蛋白技术已相当成熟,但存在表达体系成本高昂、周期长、产率低等量产瓶颈。代表企业有广州创尔生物、台湾双美、无锡贝迪、长春博泰、北京益而康(华熙生物收购)、上海昊海生科、北京克劳德、哈尔滨沛奇隆(爱美客收购)等。
➢重组胶原蛋白:采用重组 DNA 技术,对编码所需人胶原蛋白质的基因进行遗传操作和修饰,利用质粒或病毒载体将目的基因带入宿主细胞(大肠杆菌、酵母为主),表达翻译成胶原蛋白或类似胶原蛋白的多肽,经过提取和纯化等步骤制备。相比于动物源性胶原蛋白,重组胶原因其可加工性能更好控制致病病毒传播风险,通过序列设计降低免疫原性,但在三螺旋结构及生物活性的发挥上有欠缺。根据重组胶原与人体天然胶原氨基酸序列的重合度和结构相似度,《重组胶原蛋白生物材料命名指导原则》将其分为重组人胶原蛋白、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重组类胶原蛋白三类。代表企业为山西锦波、陕西巨子、广东丸美、广州暨源、广州暨南大学生物医药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北京未名拾光、江苏创健医疗、山东华熙生物、江山聚源等。
1.2.竞争格局:中下游为高附加值环节,竞争格局基本稳定
产业链:原料及终端一体化程度高,厂商先发布局自有品牌和功效性护肤。
当前胶原蛋白产业链角色分工相对清晰:以巨子生物、锦波生物、创尔生物等研产销一体化企业为头部引领,江山聚源、创健医疗、益而康等为差异化原料优质上游,丸美股份、华熙生物等美妆品牌企业通过与上游合作,带动下游用户端概念普及。
依靠自有品牌率先进入功效护肤市场,但各家品牌力参差不齐;医疗医美领域则依靠核心产品支撑业绩。功效性护肤属于研发门槛相对较低的终端应用,相关企业分为两类,一是以巨子生物可复美、可丽金,创尔生物创尔美、创福康为代表、专注胶原蛋白赛道的公司;另一类是由早期医疗机构、药房铺渠道由药到妆、已积累起敏感肌或皮炎等问题肌肤人群资产、由透明质酸或植提成分引申至胶原蛋白领域的企业,代表品牌有敷尔佳、绽妍、芙清及薇诺娜等。
严肃医疗和医美植入剂则一般源于猪牛鱼等动物源胶原蛋白厂商,核心单品支撑业绩,如益而康仿生骨和胶原蛋白海绵、锦波生物薇旖美重组胶原蛋白植入剂、台湾双美动物源胶原蛋白植入剂、贝迪生物可即邦胶原蛋白海绵等。
利润率:高附加值环节集中在制备加工和终端应用,系技术和品牌壁垒。
从行业整体来看,两大环节厂商净利率 15%-30%,巨子生物可达 40%以上;毛利率约在 75%-90%,分拆单品毛利率可达 80%-95%。以创尔生物医用敷料贴为例,DTC 终端零售价约 39.5 元/片,2020H1 出厂价约 11.41/片,成本 1.95 元/片,其中原材料成本 0.97 元/片,厂商毛利率 82.9%,不考虑其他成本后零售端毛利率约 70%。再如锦波生物 2022 年胶原蛋白产品出厂价约 52.53 元/瓶(或片、支),单位成本价 6.58 元,价格带提升主要系胶原蛋白植入剂收入占比约30%,出厂价 711 元/支,民营医美机构终端价格 5000-6500 元/支,不考虑人工及房租成本,单支毛利率可达 85%-90%。
2.需求:功效型护肤高 CAGR,医美针剂空间广阔
2.1.皮肤护理:结合修复周期、核心成分迅速铺开品类
2.1.1.功效护肤:验证胶原蛋白护肤有效性,保湿修护抗衰利器
植提成分领衔,重组胶原星辰大海。功效性护肤品主要针对敏感、早衰、慢性湿疹及过敏等肌肤状况,据 Frost&Sullivan 数据,2021 年中国问题肌肤人群总数超过 4 亿人,约占总人口 30%以上。其中,植物活性成分、透明质酸及胶原蛋白相关产品排名靠前,共占据 75.6%的市场份额。重组胶原蛋白因其良好的可吸收性、低免疫原性及量产技术,2021 年市场规模达 46 亿元,在功效性护肤品中的渗透率由 2017 年 6.3%提升至 14.9%,预计 2027 年将进一步升至 30.5%,高于动物源胶原蛋白。
功效性护肤市场 CR5 近 70%,前三均有胶原蛋白类产品布局。据Frost&Sullivan 统计,2021 年中国功效型护肤市场份额第一为贝泰妮(21%),旗下薇诺娜主要深耕于青刺果油、马齿苋等植物活性成分提取物,后推出胶原蛋白医用敷料等械字号产品。巨子生物将全新研发“Human-like 重组胶原蛋白”仿生组合应用于护肤品中,包含重组Ⅰ型人胶原、重组Ⅲ型人胶原、重组类人胶原、mini 小分子重组胶原蛋白肽,市场份额 11.9%,位居第三。
天然胶原保湿能力仅次于甘油,兼具美白抗老功效。人体衰老表现为真皮层胶原蛋白流失,20岁后每10年降低7%,女性绝经后5年内胶原蛋白流失30%,之后每年流失 1.13%,其中Ⅲ型胶原流失更快。含胶原蛋白的护肤品具有保湿、柔软、抗氧化和紫外线防护等生物活性,相较于明胶和胶原蛋白肽(水解胶原),天然胶原的亲水基含量虽少,但三螺旋结构形成的水合结构使得锁水力和热稳定性大幅提高。美白则是通过酪氨酸残基竞争与酪氨酸酶的活性中心结合,抑制多巴和黑色素的形成;或通过螯合铜离子使酪氨酸酶失活,减少黑色素沉积。
天然胶原蛋白属于大分子,正常情况下无法进入真皮层,功效性护肤品中添加的多为胶原蛋白肽和小分子重组胶原。皮肤组织分为表皮、真皮、皮下组织,Ⅰ型胶原纤维为真皮层的主要构成成分,占比约 95%,成束状起支撑作用,因此能通过表皮直达真皮的分子量我们认为透皮吸收性及功效性更好。未名拾光将人 XVII 型胶原蛋白(跨膜蛋白)中关键信号片段通过基因重组与生物合成的方式进行生产制备,研发出分子大小 700Da 左右的 Time-Col17,实验结果表明 2 h 内即可快速达到表皮-真皮连接处,可保持关键活性功能。巨子生物human-like 仿生组合中仅 mini 小分子重组肽(217Da),可到达肌底层(经推断为真皮与表皮连接处),其余Ⅰ型+Ⅲ型重组胶原蛋白仅可到达表皮中的颗粒层。因此,我们推断功效性护肤品发挥保湿功能仅需在皮脂层锁水即可,经设计和修饰的重组胶原蛋白(1000D 以下)和小分子胶原蛋白肽可直达真皮层促进成纤维细胞生长达到修复美白及抗老功效。
国内胶原蛋白类护肤品具备竞争优势,海外主要布局多肽复配。目前胶原蛋白类的国货护肤品牌居多,包括动物源性胶原蛋白创尔生物(创福康、创尔美),重组胶原类巨子生物(可丽金、可复美、可预)、锦波生物(肌频、重源)、丸美生物(丸美、美丽法则)等。
➢国内胶原概念渗透前期主要结合使用场景铺开品类。同一公司旗下不同品牌主要系各类胶原蛋白复配功效、使用场景差异,如巨子生物旗下多个品牌均采用 C5HR 4 种重组胶原蛋白仿生组合,根据轻医美术后创面、日常功效性护肤、抑制皮肤炎症等场景进行差异化布局,推出敷料、液体面膜、涂抹面膜、多系列水乳膏霜等品类。
➢海外品牌在多肽类产品上较早发力,与植提成分复配。多肽作为护肤品,主要是作为信号肽(触发胶原合成)、载体肽(运送微量元素至酶促反应,促进胶原和弹性蛋白合成)和抑制神经信号肽(软化肌肉运动引起的细纹)三类起作用。海外品牌在多肽类成分上深耕多年,单品价位处于中高端。国货品牌起步较晚但已有浙江湃肽、维琪科技、瑞德林等标杆厂商,不涉及品牌建设;以美容肽成分知名的终端品牌如珀莱雅在红宝石系列中复配多重胜肽以对抗初老顽固纹,丸美小红笔二代则升级为 6D 胜肽,瑷尔博士及玉泽相继推出蓝铜胜肽精华,价格均处于中端水平。
2.1.2.医用敷料: 术后恢复、皮炎痤疮及敏感肌日常护肤为主要驱动
重组胶原蛋白类敷料渗透率仅次于透明质酸。医用敷料是覆盖创面、吸收体内渗出液的医用材料,按照医疗器械分级管理,用于避免伤口感染及促进创面愈合,轻医美术后恢复以及敏感肌日常护理为主要驱动力。相比于其他,胶原类敷料在诱导上皮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与成纤维细胞相互作用形成创面收缩力,减少创面的粘连和收缩强度等方面具备机理优势。据 Frost&Sullivan,2021 年国内医用敷料市场规模为 259 亿元,较功效性护肤品格局分散,CR5 仅26.5%,聚焦透明质酸成分的敷尔佳以 10.1%市占率位列第一,专研重组胶原蛋白的巨子生物市占率 9%。其中,重组胶原蛋白敷料渗透率为 18.5%,仅次于透明质酸,2017-2021 年 CAGR 为 86.1%,Frost&Sullivan 预计 2022-2027 年 CAGR为 28.8%。
单次有创类项目预估需 13-15 片敷料,修复力较透明质酸提升。常见无创/微创医美包括激光/强脉冲光类如光子嫩肤和皮秒、水光针、化学剥脱(刷酸)等,有创类项目因结痂掉痂,普遍需要经历 14 天左右的恢复期,预估一次有创类项目需要 13-15 片医用敷料进行创面愈合与修护。透明质酸 VS 胶原蛋白敷料:透明质酸优势在吸水能力,可吸收自身重量 500-1000 倍的水分,辅助创面愈合的机理主要是受损皮肤在湿润环境中会加速自我修复,且不容易产生结痂和色沉。胶原蛋白不仅有良好的成膜和吸水特性,还可促进表皮细胞的移入与生长,高生物相容性大幅缩短愈合时间。
--- 报告摘录结束 更多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
报告合集专题一览 X 由【报告派】定期整理更新
(特别说明:本文来源于公开资料,摘录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报告派
电商 / 零售 / 物流 / 餐饮 /
电商行业 | 跨境电商 | 生鲜电商 | 农村电商 | 内容电商 | 社交电商 | 二手电商 | O2O | 团购 | 社区团长 | 服装行业 | 儿童服装 | 纺织服装 | 服装定制 | 女装 | 男装 | 羽绒服 | 休闲服饰 | 快时尚 | 时尚产业 | 她经济 | 女性群体 | 消费者趋势 | 网购 |直播行业 | 抖音 | 快手 | 快递行业 | 食品行业 | 餐饮 | 茶饮 新茶饮 | 饮料 | 咖啡 | 预制菜 | 团餐 | 休闲食品 | 卤制品 | 轻食代餐 | 方便食品 | 速冻食品 | 进口食品 | 有机食品 | 珠宝首饰 | 黄金行业 | 钻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