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师小哲】从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存在论开始的胡思乱想
最近看到了某些让我这个不算太老的二次元有点不舒服(也不是什么新鲜的言论啦,大概意思就是不小心沾染了二次元的东西变得不干净了云云),想着想着就突然想到了海德格尔。说实话,我并不是很喜欢海德格尔的哲学,大家如果不是特别感兴趣的话我也不建议看,而且因为是我不太熟悉的领域,所以说的可能会不准确(拿出我的小书书)。

简单来说,海德格尔对“存在”,或者说,对“是”的理解和之前的哲学家有很大的不同。这里稍微说一下“是”这个词,在中文语境下,我们可能不太能区分“是”的各种意思,在哲学中,是可以被解释为:“客观存在”“等于”“属于”“关系(实体和属性之间的关系)”和海德格尔的“是”等。在海德格尔这里,是更倾向于是“to be”的意思,也就是在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中,存在是一个“生成”的概念,重要的不是“存在物”而是“存在”本身(我这里说的也不是特别准确,只是一种方便地表述)。这一点对于接下来的文章的理解帮助可能不是特别大,但是如果想深入理解接下来说法的内部逻辑的话,还是希望大家多留心一下。
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存在论中,有一个指称和“人”相同的概念:“此在”(嘛,实在不是很理解的话就理解成“我”就行,当然这个我并不是生理学中的一个人)。海德格尔认为,“此在”是惟一的生存者,此在的生存是一个自我显示的过程,没错,在这里,“此在”就是一个一直在“生成中”的概念,他在不断变化中(所以说海德格尔这里说的实在是太绕了,辩证法它不香吗)。而这个变化的最开始就是“在世之在”,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我”在这个世界,在这个物理世界诞生了。当然,此在不是自己选择了来到这个世界上,而是被“抛入”到这个世界上的。
好,暂时就到这里打住,我们用了两个段落来说明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我们都是被抛入到这个物理世界之中的,这和我们的选择无关”(当然,你也可以不接受这个结论,毕竟我这里只是搬运了海德格尔的观点,而我对海德格尔的很多哲学观点都不太认同)。所以,我们应该怎么对待这个物理世界呢?在二次元中也有类似的情景,最常见的就是在异世界转生的类型之中,有些主角就是被强行抛入到异世界之中的,在由创作者构建出来的世界中生存。当然,目前好多异世界转生题材的作品都走了无脑龙傲天、极端黑暗、平凡日常等套路,在我看来,这一类作品的一个很重要的主题就是探讨我们怎么对待一个被抛入的世界,换言之,也就是探讨我们应该怎么对待现实世界(看,在这里,二次元和三次元就可以做到无缝结合)。(这里我建议一些作者可以去学一下海德格尔的哲学,它的哲学中关于“此在”的探讨对于写异世界题材还是很有帮助的,啊,当然,我也知道一些创作者创作也不是为了探讨这些事情的,嗯,这里再次安利一下《世界尽头的圣骑士》,当然,我还是认为这部作品对哲学的讨论和运用还不够。一些比较火的异世界番,例如萌王、从零开始的异世界和即将播放的无职转生,大家也可以尝试用这种视角去重新审视一下)

这里再说一个现象学中很常用的一个理论,也是我之后会经常用到的,即前有、前见和前设,即我们在理解一个存在时,都必然是有所预设的,这种预设包括我们所拥有的的一些知识、在理解这个对象之前做的预设和我们先前的世界(这里可能很难理解,其实在唯心论的语境下,世界这个概念当然是和意识紧密相关的,这一点在我之后谈维特根斯坦是还会再谈到)等。
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是被抛入到这个世界中的,但是我们生活中所发生的的一切都可以被理所当然地当做是正确的事情吗?都可以被当做是一种论证的证据吗?我们真的可以相信这个世界吗?于是乎,就有了所谓怀疑论的思想,就有了缸中之脑之类的哲学问题。当然,关于这些问题我也没法给出答案,但是,这些问题是需要探讨的,在很多情况下是不能被省略的(所以我写东西输出自己的思想时一般比较谨慎,所以大家看专栏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我的文章里面都是括号,那是因为我没办法很方便地写脚注)。
有些人对二次元很不待见,这我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的,并且他们真的可以通过选择和二次元保持一定的距离的,但是二次元也是被抛入这个物理世界中的,却没有办法和物理世界拉开距离,就这点来看,三次元和二次元本就不是平等的,也就是说,三次元可以屏蔽二次元,而二次元却无法屏蔽三次元(一些所谓的二次元传送门之类的梗也反映了这一点,即“此在”在存在过程中是无法脱离开这个被抛入的世界的,这样的梗虽然看起来是某些人对于二次元中一些现象的嘲讽,但实际上也反映出了二次元的一些无奈和自嘲,当然,我是不避讳谈论“死亡”的,未知生,焉知死;未知死,焉知生)。
当然这个情况当然不只存在于这个小小的矛盾点中,其实我之前一直不理解一些人说的所谓的人生三境界之类的说法,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人生就必然要从所谓物质、或者说物欲的世界开始,为什么不是反过来的(当然最简单的解释就是经验,但是经验确是信不过的一个东西,即所谓的最麻烦的不是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而是世界就是这样的),现在我稍微理解了一些。
哎,这一篇专栏可能写的比较专业,后面的一些个人的想法也比较神经质(而且不知道我又没有表达出真正想表达的东西),也许会有人问,为什么哲学家说话都那么绕(就像维特根斯坦后期也认为是哲学遮蔽了真正重要的东西),表示对哲学的这种繁琐不感兴趣,而且说到底,将哲学全方位地和二次元结合起来也像是我的一厢情愿,不过,对于我来说,这确是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也是一个实现我的人生规划的一个很重要的步骤,能走到哪里就走到哪里吧。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和提出意见。(话说这样的专栏我一直不知道改投到哪个区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