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小一块芯片,竟然可能导致汽车涨价?

2020-12-10 17:36 作者:车驰神往  | 我要投稿

最近,一条“大众汽车因电子芯片供应不足可能停产”的消息刷了屏。事情的起因,是媒体报道由于疫情的关系,大陆与博世等多个供应商生产停滞,导致用于汽车安全的ESP系统芯片供应不足,进而影响到了各大车企的生产。事实上,受到影响的不止大众汽车一家,包括一些日系品牌与自主品牌都受到了影响。



整个汽车行业,陷入了无“芯”可用的恐慌之中。对于网络上的消息,大众汽车并未否认其真实性,而是表示芯片供应确实不足,但并没有像网络消息中说的那样严重,截至目前,大众汽车对客户的新车交付未受影响。
面对芯片供应不足,各大车企的表态颇有意思。大众汽车表示“正在寻求解决办法”,蔚来、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表示“暂无影响”,而比亚迪不仅可以“充分自给”,还有余量“外供”。这真是应了一句老话:“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只有自己最可靠”。

12月8日,中汽协副秘书长李邵华表示,芯片供应问题真实存在,部分企业明年一季度的生产可能会受到影响。对于目前存在的芯片供应问题,各大车企正在加长备货周期,但短期来看,芯片价格上涨将会是难以避免的趋势,而这极有可能影响到新车售价。
汽车诞生至今已经百年有余,作为成熟的工业产业,汽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工明确,各大车企出于成本和精力的考虑,即便是一些关键配件也会选择对外采购,从而培养起了一批具有垄断地位的供应商。这对汽车行业来说不是一件好事,此前的高田气囊事件就是生动的例子。


高田气囊高管再次展现“躬匠精神”

成立于1933年的高田气囊是世界第三大安全气囊供应商和日本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供货对象包括奔驰、宝马、大众、福特、通用、本田、丰田、日产等国际一线车企。2015年,高田气囊首次公开承认其安全气囊存在安全隐患,2016年,搭载高田气囊的汽车开始在全美进行召回,后来扩大到全球,而这一涉及到上亿辆汽车的召回最终也导致了高田气囊的破产。
高田气囊虽然倒下了,但类似高田气囊垄断地位的供应商还有很多。作为全球最大的ESP供应商,博世在中国ESP市场占有绝对的领先地位,博世大规模扩张ESP的主要方法是降低成本和售价。一个新车型从ESP设计、系统开发到匹配测试完成,整车厂需要花费大约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费用。而使用博世公司的ESP方案,成本仅为大约200万元人民币。成本因素是导致诸多企业放弃自主研发道路的主要原因。


相较合资品牌,自主品牌更应该走上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的道路。丰田通过入股等一系列操作,掌握了包括日本电装、日本爱信等供应商企业的话语权,从而保证了自己的供应链体系稳定。但外资供应商企业对于中国汽车企业不太友好,甚至对于中国汽车企业入股是拒绝的,在这种情况下,自主品牌不得不靠自己。
当然,我们也看到自主品牌正在努力。奇瑞推出的1.6T涡轮增压发动机,可以输出高达197马力的最大功率,比本田的1.5T发动机多出大约20马力;比亚迪为了打破博世的垄断,自行研制成功了ESP系统;长城汽车下线了全球首款9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


一辆汽车大约有三万个零部件,让车企对每个零部件都亲力亲为是不现实的,但诸如发动机、变速箱、ESP、ECU这些核心部件,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替代品,如果被供应商断供,就有可能面临停产的风险。此前众泰汽车就因为无法购买到符合国六排放标准的发动机面临无车可卖的窘境。
谁能想到小小一块芯片,竟然引发了汽车产业的一次地震。面对断供,自主品牌要么反抗,要么灭亡。此次的芯片断供危机反映出自主品牌成长之路还很漫长。


小小一块芯片,竟然可能导致汽车涨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