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性论、自然法与契约论

2022-01-13 17:20 作者:天地虽大任我游  | 我要投稿

自然法与契约论

据说霍布斯出生时正值西班牙无敌舰队入侵英国,他母 亲因为受到惊吓早产而生下他。霍布斯本人生性胆怯,甚至 可以说“恐惧”是他的孪生兄弟,“恐惧”感也在其思想中占有 相当重要的地位。与霍布斯同时代的许多人的政治学说总是 把神放在首位,而霍布斯则是将对人性的关注放在第一位。

与同时代许多名人不同,霍布斯认为人性恶,人总是做 有利于自己的事情,通过趋利避害而保存自己。在国家成立 之前,人类生活在一种自然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下,人人都是 平等的,每个人对同一事物都拥有平等的权利,同时,人人又都是自由的,每个人都有权力保护自己的生命。而人的欲望 乂是无限的,因此,当人们同时想占有同一个物体时则必然 会互相争斗,由此,人类陷入自然状态下一切人反对一切人 的战争状态,人人都生活在死亡的恐惧中。

霍布斯认为,为了摆脱这种状态,实现保存自己生命的 目的,人们必须放弃自己的权力,通过订立契约寻求和平。霍 布斯主张必须有一个大于一切人的权力的公共权力,使人们常怀畏惧之心,震慑人们无限的欲望,从而保障人们的生命 安全,实现和平。

霍布斯主张通过契约产生的国家主权者如君主拥有至 高无上的权力,通过主权者为国家的臣民提供安全保障。霍布 斯强调主权是国家的本质,他认为主权具有至高无上、不可分 割、不可转让的性质。通过对历史上出现过的君主政体、贵族 政体和民主政体的比较,他认为君主政体最好,但乂并不反对 另两种制度。而主权者如君主也必须履行其义务如保护其权 力、保护人民的私有财产、依据良好的法律治理人民等等。

霍布斯通过人性论、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思想来探索国 家的起源和本质,这在当时神学还占有重要地位的英国是很 先进的,对其后的思想家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利维坦》的诞生

从13世纪开始的英国“圈地运动”到17世纪初时,英国 自给自足的封建农业经济已经瓦解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 发展,英国社会的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包括城市中的工商业 资本家、手工工场主、行会行东和农村部分农场主)的力量进一步增强,他们要求废除封建专制,在国会中形成了与专制 王权对立的反对派,国会同国王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不断激 化。1628年国会通过限制王权的《权利请愿书》,重申未经国 会批准不得任意征税,没有法律依据和法院判决不得任意逮 捕任何人。国王查理一世为得到国会拨款勉强批准了《权利 靖愿书》,但当国会抗议国王随意征税时,查理一世遂于 1629年解散国会实施专制统治。

直到1640年查理一世因战败需偿付苏格兰巨额赔款不 得不召开国会,才结束了十一年的独裁统治。新国会对王权展 开了猛烈的进攻,国会与国王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内战的阴 云笼罩着英国。霍布斯怀若对内战的恐惧写了《法律要旨》一 文,希望能够通过强有力的王权来制止冲突,求得和平。而这 篇文章引起国会的极大不满,霍布斯害怕遭到国会的迫害而 有生命危险,于1640年11月在恐惧中逃往法国巴黎。

到巴黎后,霍布斯作为哲学家受到法国知识界的热烈欢 迎。在巴黎,他本来要着手构架他的物体、人、社会哲学体系 的,但鉴于当时英国的政治动乱,他首先发表了思想比较成 熟的《论公民》一部分。实质上《论公民》就是《法律要旨》中关 于教会和国家权力的详细论述。这本书出版后引起学术界的 极大关注,霍布斯也因此而声名鹄起。

英国内战在1642年爆发后,英国分为两个阵营:一方是 以国王为首的封建贵族、英国国教上层僧侣和绝大部分宫廷 官吏保王派;另一方是拥护议会的资产阶级、新贵族、城市平 民和自耕农。当保王派的局面于1644年中旬开始恶化后,许 多国王的支持者开始流亡欧洲。当中许多逃至巴黎的人都与 霍布斯相识,他们常常讨论英国局势,这使得霍布斯开始对政治产生兴趣。

在1647年的一次偶然机会里,霍布斯成为了威尔士王 子(即未来的查理二世)的数学教师。当时霍布斯在流亡宫廷 中并不受欢迎,皇后因为他的《论公民》中的反教皇论点而讨 厌他,王室其他成员也对这位宫廷中的“无神论者”持敌视态 度。因此,霍布斯只能讲授数学(此时,霍布斯在法国数学界 已经有很高声誉)而不是哲学、政治理论等课程。因此,霍布 斯从来没有真正成为流亡宫廷的一员,他自己也说他只是个 临时工而已。也是由于这个原因,霍布斯后来才敢于返克伦 威尔治下的英国。霍布斯在当王子家庭教师期间多次生病,有 一次病危被认为不治而领受了圣体,却又奇迹般地痊愈了。两 人的师徒关系一直维持到1648年王子前往荷兰为止。

在许多流亡的英国保王派同乡的影响下,霍布斯决定撰 写一本阐述政府的重要性和政治混乱所造成的战争的书。为 了使他的观点能在英国引起关注,就给这本书起了一个很吸 引人的名字“利维坦”(Leviathan)。这是用《圣经》中一种力大 无穷的怪兽的音译。据《圣经》讲,利维坦是一种巨大的水上 怪兽,陆地上的生灵没有一种能像它那样无所畏惧;它高大 而骄傲,藐视一切,成为当仁不让的水族之王。

当然,霍布斯的《利维坦》一书并不是要描述怪兽,而是 用利维坦来比喻国家,他希望国家能够像这个怪兽一样拥有 至高无上的力量。从这一方面来说,《利维坦》就像一只披着 狼皮的羊,外表看很凶恶,其实很脆弱。

全书架构是根基于1640年所写的一篇未发表的论文。 在霍布斯看来,国家就像这个伟大的怪兽利维坦一般,它的 身体由所有的人民所组成,它的生命则起源于人们对于一个公民政府的需求,否则社会便会陷入因人性求生本能而不断 动乱的原始状态。全书以一篇“综述与总结”作终,霍布斯总 结道,人民无论如何都不能违背与国家签下的社会契约,然 而,霍布斯也讨论到了当“利维坦”无法再保护其人民时,这 个社会契约便会等于无效。由于当时英国的局势纵容对于宗 教教条的批判,霍布斯的理论也因此更无所忌讳。

撰写《利维坦》期间霍布斯一直留在巴黎。1647年霍布 斯染上了一场大病,卧床长达6个月。病况恢复后他再度开 始撰写,并保持稳定的进度,直到将近1650年才完成全书, 同时也将许多他之前的拉丁文作品翻译至英文。然而,尽管《利维坦》

极力宣扬君主专制,但此书一发表, 却招致了各方面的反对。由于霍布斯批判了“君权神授”的观 点,遭到流亡的英国王党分子激烈反对,甚至想要杀死他;霍 布斯对教会的大加鞭笞又引起了法国当局的强烈不满,他在 巴黎已经无法待下去了。霍布斯又整日被恐惧包围而惶惶不 安了。因此,这本书的出版迫使他与其他逃亡的保王派决裂, 而不得不向革命派的英国政府求取保护。

霍布斯于1651年冒着遭遇海盗的危险在寒冷的天气中 返回英国,归顺了克伦威尔,但他避免一切政治活动。克伦威 尔邀他出任行政部长,他也婉辞未就。此时,克伦威尔在英国 国内大权独揽,推行新的专制统治。集政治、军事大权于一身 的克伦威尔给了霍布斯和平的希望。同时,克伦威尔建立共 和国后一直想给自己护国主的身份寻求合理存在的理由, 《利维坦》所宣扬的绝对主权说为克伦威尔的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1651年《利 维坦》在英国出版恰逢其 时。这本书刚一出版便引 起轰动,霍布斯受到的大 量的赞美和批评,远远超 出当时所有其他的思想 家。《利维坦》的印刷工作 花费了不少时间,最终于 1651年年中上市,当时的 书名是《利维坦,或教会国 家和市民国家的实质、形 式和权力》,初版的封面卷 头(如图)插画也非常知

名,一个戴着王冠的利维坦巨人,一手持剑、一手持杖,巨人 的身体则由无数的人民所构成。

霍布斯在恐惧中降生,被父亲抛弃后在不安全感中成 长。他出身低微,却跻身贵族社会,在对内战的恐惧中逃离祖 国,在异国度过颠沛流离的十一载。他看到了人性恶的一面, 惧怕战争和动乱,渴望有一个强有力的主权者能够制止战争 保障和平。他虽然创造出一个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利维 坦”,但是他的理论却遭到教会和保王党人的激烈反对,甚至 给他带来生命危险。

尽管他自己终生都没能摆脱恐惧不安的心境,但这位 老人仍然不肯放弃自己的立场,骄傲地保持着一个学者独 立的姿态。在他离世前最后一本著作中,他对英国内战的 交战双方都提出了批评,再一次招来两方的攻击。只是他再也不用理会他们的指责了,这位在对战争的恐惧中生活 了九十一年的伟大思想家,沉默地离开了这个充满了争斗 和危险的世界。

但是,这么多个世纪过去了,他所创造的“利维坦”仍然 存在着,在世界各个不同的地方掌控权力。《利维坦》是霍布 斯一生的精华,被誉为“最伟大的、也是独一无二的政治哲学 杰作”。霍布斯也因之甚至可以与古希腊《政治学》的作者亚 里士多德相媲美。

为什么要读《利维坦》

在这里,先给读者介绍不得不读《利维坦》的一个简单原 因,那就是它有一个很吸引人的名字。这本著作的名字与许 多学术著作的名字存在很大差异,显得与众不同,许多读者 正是被这个引人入胜的名字所吸引而阅读这部著作,或者是 因为这个书名而对此书印象深刻。这种状况正好达到了霍布 斯的目的,因为当初他把这本书命名为《利维坦》就是为了引 起英国读者的兴趣。如今,这个书名不仅仅吸引了英国读者, 而且也吸引了全世界的读者。如此看来,霍布斯在起名上所 花费的心思没有白费,效果颇佳。

除了书名的原因之外,还有许多不得不读《利维坦》的理 由,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分别阐述这些理由:

首先,从政治学角度来看,霍布斯及他的《利维坦》都具 有划时代的意义,不阅读《利维坦》就无法理解近代以来的政 治学,可以说,它是任何学习政治学的人都无法跳过的一部 著作。《利维坦》在政治学说史上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霍布斯第一次系统地从人性、自然法的角度论证政治学理论。近 代以前的政治学家像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是 从伦理道德的角度阐释政治学,认为政治学就是追求集体幸 福的一门学科。到了近代,马基雅维利开始摆脱这一思维范 式,从人性的角度来建构政治学理论,但马基雅维利的学 说并不系统。而霍布斯则开始系统地在人性的基础上建构 政治学理论,他抛弃了古代关于建立国家是出于人的天然 合群本性的理论前提,认为人们之所以建立国家是为了人 们自身的利益,为了保存自己的生命。在这一基本假设的 基础上,他系统阐述了自然状态、自然法、社会契约、国家 等理论,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因此被称为近代的 第一位政治思想家。

其次,从哲学角度来看,《利维坦》是近代用唯物主义分 析问题的代表之作,恩格斯称霍布斯为“第一个近代唯物主 义者”。霍布斯能够用唯物主义思想分析问题是与他的经历 分不开的。从前面对霍布斯生平的介绍可以看到,霍布斯流 亡欧洲大陆时曾与许多当时著名的科学家接触、交往,尤其 是与伽利略结成了莫逆之交,我们都知道伽利略是文艺复兴 时期著名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个坚定的反教会者,霍布斯在 《利维坦》中批判教会的思想很多就深受伽利略的影响。此 外,霍布斯在国内与培根的关系紧密,曾经担任过培根的私 人秘书,对培根的科学思想领悟颇深。霍布斯的这些经历使 他接触到了许多科学知识,使他能够从客观出发思考问题, 不过,霍布斯的唯物主义思想并不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而 只是机械唯物主义,这与他的几何学知识有着深刻关联。

霍布斯是在欧洲大陆接触到几何学的,他在一个绅士的图书馆看到了欧几里德的《几何学原理》,深深被它吸引,沉 溺其中、潜心学习,对几何学推崇备至,并把几何学方法作为 他思考、推理的基础,把几何学应用到对社会科学的思考中。 霍布斯把几何学运用到哲学分析中,抛弃了主观唯心主义和 客观唯心主义的思考方式,把物质作为第一性,成为一名唯 物论者。在《利维坦》第一部分的论述中,霍布斯唯物主义 思想得以体现,例如他从感觉出发开始推理,认为感觉是 以客观物体为对象的。在霍布斯所处的年代,欧洲大陆受 罗马教会的长期统治,宗教神学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统治 地位,因此,霍布斯运用唯物主义思想分析问题在当时具 有极大的进步性。

虽然几何学帮助霍布斯摆脱了唯心主义的思维方法,但 是他对几何学的运用达到了生搬硬套的地步,使他对世界的 理解陷入了狭隘、片面的境地。正是由于这一点,他企图用普 通的机械运动来解释世界的一切现象,从而陷入机械唯物主 义思维模式不能自拔。但总体来说,阅读《利维坦》能够帮助 读者了解唯物主义在近代西方思想史中的发展状况,理解机 械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及其局限性,以便读者更为深刻 地理解辩证唯物主义。

再次,霍布斯的《利维坦》用了将近一半的篇幅为我们阐 释了世俗权力与宗教权力之间的关系,使我们对中世纪时期 教会的腐败、黑暗更为了解。中世纪在欧洲历史上被称为黑 暗的时代,罗马教会大权独揽,世俗王权都要听命于教会,丧 失了自主权。在意识形态领域,宗教神学占据统治地位,其他 学科都成为了神学的婢女。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罗马 教会在各个领域的统治力受到了挑战,尤其在宗教领域,宗教改革运动风起云涌,各种新的宗教派别逐渐兴起,对罗马 教会的黑暗进行了无情的揭露。霍布斯从世俗权力和宗教权 力之间的关系切入,通过论证宗教权力的性质、由来、归属, 证明世俗权力高于宗教权力,从而否定了罗马教会对世俗国 家的统治权,为各个世俗国家从罗马教会的统治下独立出 来、建立民族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近代欧洲许多国家摆脱 罗马教会统治、建立独立自主国家的实践证明了霍布斯思想 的合理性,包括后来美国建国时期的许多建国理念都深受霍 布斯思想的影响。由此可见《利维坦》的影响力有多么深远, 的确是一部值得认真品读的经典著作。

最后,不得不阅读《利维坦》还在于它并不是一部深奥、 晦涩的学术著作,而是读起来简单易懂,而且文学味十足。霍 布斯一生笔耕不辍,著作颇丰,足以说明他文字功底深厚。在 《利维坦》中,读者可以发现他用词严谨、得体,文句通顺、优 雅,结构清晰、完整,说理透彻、易懂,警句简练、发人深省。更 令人佩服的是霍布斯在写作《利维坦》时逻辑性极强,由小及 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基础概念出发,层层推进,环环相 扣,直至推导出最终结论,让人读起来感觉渐入佳境、不能自 拔。



人性论、自然法与契约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